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权作为最低限度的普遍道德权利,它包含的生命权和公正权必须是对所有的人同等享有才符合正当的人道原则的要求。对于那些直接危害他人生命的暴力型犯罪的罪犯而言,他们不仅表现了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而且他们的存在使得社会上其他人的生命面临着潜在的危险的威胁。如果从人道主义角度免除这类罪犯的死刑,那么这种非生命刑所体现的“人道”本身就是不公正和不人道的。基于此,本文主张对暴力型犯罪适用死刑,对非暴力型犯罪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2.
刑法正当防卫时间条件的探究,一直是刑法理论的难题之一。以不法侵害的暴力与否作为视角进行划分,可以更好地囊括不法侵害行为,尽量避免重复评价或交叉分析。从作为角度切入研究非暴力性不法侵害,就不法侵害的非暴力作为或不作为详加探讨,并对言语攻击这一特殊样态作了分析。在分析中,突显实质刑法解释的视角,结合案例,从而将刑法解释理念贯彻在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认定中。  相似文献   

3.
人权作为最低限度的普遍道德权利,它包含的生命权和公正权必须是对所有的人同等享有才符合正当的人道原则的要求。对于那些直接危害他人生命的暴力型犯罪的罪犯而言,他们不仅表现了对他人生命的不尊重,而且他们的存在使得社会上其他人的生命面临着潜在的危险的威胁。如果从人道主义角度免除这类罪犯的死刑,那么这种非生命刑所体现的“人道”本身就是不公正和不人道的。基于此,本文主张对暴力型犯罪适用死刑,对非暴力型犯罪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4.
热词     
当他人或舆论以道德来要求一个人必须做某事,或不得不做某事的时候,就是实施“道德暴力”。比如逼人让座的行为,不从者遭到殴打,以及早几年备受争议的逼捐等行为,都是典型的“道德暴力”。由于道德暴力在现实社会中无处不在,且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人们很难对其分辨是非。道德暴力的倡导者不满当下风气,但往往以“真理在手”的圣人形象出现,其行径常常违背了道德设定的初衷。  相似文献   

5.
杨莹莹  邢建民 《前沿》2013,(11):106-108
道德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但社会公众对道德暴力还缺乏足够的了解。本文通过分析道德暴力的内涵和特征,指出其存在的原因,探究道德暴力对社会的危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道德暴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的伦理观是对古希腊伦理思想与近代伦理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他将古希腊伦理思想中的实体思想与近代的主体精神相结合,使伦理理念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我否定、自我发展的过程.黑格尔伦理思想有突出的三个特点:一是其伦理思想是奠基于自由意志之上的,是关于自由意志发展的理论.二是黑格尔对伦理与道德作出了明确的区分,伦理是客观的抽象法与主观的道德的统一,伦理区别于道德,并高于道德.其三,其伦理观有着明显的目的论特征.伦理理念的发展包含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三个环节,其中作为伦理理念的目的,国家是伦理理念的实现.作为近代伦理思想的重大发展,黑格尔的伦理观对于当下我们国家克服道德虚无主义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显示,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违法犯罪分子采用暴力或者非暴力方式阻碍民警依法执行职务事件时有发生。据了解,自2001年至2005年,公安民警在执法中遇到阻碍或遭到暴力袭击,牺牲的有200余人,受伤的达1.4万余人。  相似文献   

8.
一、计算机犯罪的基本含义所谓计算机犯罪,就是指以计算机为手段或以计算机资源为目的实施的犯罪。计算机犯罪分为两类,一是妨碍计算机系统功能的犯罪,另一种是不正当使用计算机系统的犯罪。我国把计算机犯罪分为暴力和非暴力两种。暴力手段系指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物理性破坏,如人为破坏或盗窃计算机主机,外围设备、终端机、空调、电源、数据通信线路,以及存有信息的磁盘、磁带、光盘等。非暴力手段系指犯罪分子通过计算机本身或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线路用高级计算机技术(如指令程序)进行的犯罪活动,这类犯罪极为普遍,西方国家将这类…  相似文献   

9.
网络暴力近年来频繁发生,对正常的网络秩序和网络伦理道德造成了强烈冲击。治理网络暴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网络道德的缺失是网络暴力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构建网络道德体系,发展和完善对我国公民的网络道德教育是治理网络暴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对马克思“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分配伦理观的批判,旨在论证其差别原则分配伦理观。但罗尔斯混淆了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和初级阶段,不仅未能颠覆马克思的分配伦理观,恰恰进一步确证了马克思公平分配思想的道德合理性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博弈日趋紧张,妨害公务案件的表现形式有所变化,现有法条规定的"暴力、威胁"方法已不能涵盖妨害公务罪的立法旨趣。故而,坚持以实质刑法观为导向,适时地扩充妨害公务罪的构成要件,将采用"其他方法"妨害公务的行为予以刑法规制实属必要。在内涵属性上,"其他方法"应当与"暴力、威胁"方法的社会危害性相当,但具有明显的非暴力性;在具体形式上,"其他方法"多表现为积极阻碍和消极抵抗的杂糅,但均以达到干扰公务的正常履行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提倡人道功利主义走出医学伦理的困惑张晓玉所谓人道功利主义,是近些年来医学领域兴起的一种崭新的医学伦理观。其理论基础是人道主义的义务论与功利主义的价值论、公益论的有机结合。它的基本信条是以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作为判断生与死的价值和善与恶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半月备忘     
田军 《人民公安》2006,(15):1-1
公安部将严处阻碍民警执行职务行为目前,公安部正在对阻碍民警执行职务行为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为制定公安机关预防和处置阻碍民警执行职务行为程序规定做准备。近一个时期以来,一些违法犯罪分子采用暴力或者非暴力方式阻碍民警依法执行职务事件时有发生。据了解,自2001年至200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战争不仅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对抗,而且是战争双方精神力量的对抗.战争制胜的精神力量首先源于军人的伦理观和道德价值观,伦理、道德是国防现代化建设中"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 ,分析了道德与伦理作为一种非强制性制度安排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认为传统的发展伦理观是导致人口、资源、环境、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原因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构建新型的可持续的发展伦理观  相似文献   

16.
陈敏 《湖北社会科学》2003,1(5):116-118
社会公德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德主要包括遵纪守法、扬善抑恶这样两个本质的方面。遵纪守法是社会对个人行为作出的限定,它要求个人自觉遵守社会公认的纪律与法律;扬善抑恶是个人行为对社会的牵引,它要求个人自觉维护社会的法纪与道德规范。在当前形势下,要使党中央以德治国方略化作国民的实际行动,加强以“遵纪守法、扬善抑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建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和平主义漠视战争恶行、现实主义藐视战争道德、历史相对主义轻视普遍价值的困难,沃尔泽扬弃了传统战争道德资源,建构了以尊重人的自由、生命为核心的战争伦理观,具体表现在反侵略与反迫害的开战正义、遵守战场道德规范的交战正义、追究战争当事人责任的战后正义之中。  相似文献   

18.
在法治时代,对于极端暴力违法犯罪行为,需要警察有一种依法、及时、有效的制止措施,既能立即制止其违法犯罪行为,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又能维护违法犯罪主体必要的生命权利。因此,非致命武力已成为警察执法手段的重要选择。从国外警察在执法时使用非致命武力的情况来看。  相似文献   

19.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初探次道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腾 《湖湘论坛》2003,16(3):57-58
犯罪的人无疑是不道德的 ,这是就道德一词所包含的价值含义而言的 ,道德行为 ,同时指具有道德价值的行为、善的行为 ,而道德还有一层含义是指可以用善恶等价值来进一步区分为正道德、负道德 ,和次道德或亚道德的行为。正道德指善的、好的、具道德正价值的行为 ,负道德指恶的、坏的、具负价值的行为 ,那么次道德是用来指恶行为中所包含的善 ,反映一种善恶并存 ,恶中有善的评价。进一步来说 ,可以这样来定义 :犯罪者在进行犯罪活动时 ,采取道德手段减轻了犯罪行为对社会或他人的危害 ,但不能使整个行为的危害减少到零 ,称为次道德。一、次道德…  相似文献   

20.
"次道德"现象在社会上广有争议,无论提倡还是反对,都应承认"次道德"现象的客观存在.从善与恶的关系看,"次道德"在性质上应归属于不道德的行为,但它是一种恶中有善的行为,不能一概否定.从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看,对"次道德"行为价值评价时,在总体上应否定其行为动机、效果的价值,但也应对其减轻恶的效果的行为有所肯定.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看,"次道德"仅仅帮助其载体建立减少犯罪损害的自我道德标准,而这种标准是低于社会道德原则的.对"次道德"的承认,会使违法者的道德底线提升,减少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