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有观点认为,应当采取措施,有条件地赦免贪腐情节较轻的官员,您是否赞同?(单选)当前,随着反腐进一步引向深入,干部群体对反腐有了新的期待与诉求。梳理舆论场中的代表性声音,可以发现:一,有干部认为腐败呆坏账非常巨大,可以对腐败官员"有条件赦免";二,有干部主张,反腐领域应有重点,干部群体的有些行为可以适当包容;三,有干部指出,在高压反腐的同时,应维护好干部的合法利益。针对干部群体的这些期待与诉求,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2.
宋健 《今日海南》2014,(3):30-31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此,应当认清腐败实质,洞察腐败机理,坚持综合施策,不断提高有效防治腐败工作水平。腐败的本质是以公权谋私利。腐败源于人性的自私,是权力的伴生物。从腐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腐败问题进行经济学与政治学的比较研究,形成以下观点:腐败是政府官员以公权谋私利的非法行为;腐败是经济效率的漏斗,是政治稳定的大敌;腐败的存在以非市场权力及其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为前提;以净收益的存在为内在动因,以权力制约的软化为外部条件;挖掉腐败赖以滋生的体制基础,硬化权力制约机制,是标本兼治的反腐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六十余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历史进程中,着力构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为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积累了丰富经验:一是明确不同发展阶段反腐廉政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二是通过开展党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警示和预防腐败;三是通过严厉查处违法违纪腐败案件发挥警示和预防作用;四是通过构建反腐廉政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警示和预防腐败;五是进行反腐廉政法规制度体系建设预防腐败;六是通过强化权力监督和制约体系预防腐败。  相似文献   

5.
陈联俊 《理论月刊》2004,(11):110-112
干部腐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年轻干部腐败的特点和危害,主要有涉案金额数目巨大、不计后果,犯罪人员文化程度高,犯罪动机多元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等。其原因主要有上下帮教不足、部门管理不够、体制监督不力、干部个人素质不高等几个方面。应对干部腐败年轻化的趋势,应该从重视干部选拔责任的事前化、个人信用档案的社会化、反腐机构的独立化、廉政风险基金的制度化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6.
腐败,人人深恶痛绝;然而、腐败又难于根本上铲除。如何使反腐有一个新的突破,《制度反腐:让官员"不想且不能"腐败》一文,从反腐战略"三不"境界:"不敢"、"不想"、"不能"方面对腐败预防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这是我们反腐败工作的基本遵循。腐败,简而言之,就是用公权谋取私利,其核心一是滥用公权;二是谋取利益,包括有形的钱物,无形的名誉、职位等。腐败是各国共有的社会现象,反腐败是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腐败是党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我们党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解决好腐败这个世界性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8.
腐败是一种利用国家赋予的公权去谋取私利的非法行为。当今社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且在一些领域愈演愈烈。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搞腐败的例子,屡见不鲜。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多年,从办案中发现, “好官总是相似的,而贪官则各有各的贪法和迹象”。但发生腐败有一定的规律和迹象,了解和掌握易发生腐败的迹象,对于各级组织机构建立职务犯罪预防体系,加强防范措施,预先提出警示,减少或防止腐败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腐败治理法律体系存在着立法理念滞后、法律体系不完整、国家法律与党内法规协调不顺畅、国内反腐法律与国际反腐法律衔接不紧密等问题。应当重塑立法理念;协调国家反腐法律与党内反腐法规的关系;健全腐败治理法律体系,制定《反腐败法》,健全对权力腐败的预防性治理法律体系,健全公务员考核激励机制的法律规范;重视反腐败立法的国际合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完备的腐败治理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关于反腐败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杜绝腐败蔓延,需要形成依法反腐的制度性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反腐过程中的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三个根本性问题,做到依法反腐,才能长治久安。依法反腐要求有法可依,加强反腐败立法刻不容缓。依法反腐要求执法必严,提高反腐败法律的可操作性。依法反腐,还必须做到违法必究,对腐败行为"零容忍"。  相似文献   

11.
财政管理与腐败防治存在内在关联,通过强化财政管理功能可以有效预防财政腐败。强化财政管理功能主要是优化财政管理体系,强化财政管理的反腐基础;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强化财政监督的反腐作用;完善财政责任机制,强化财政违法的惩治功能等。  相似文献   

12.
周四清 《前沿》2013,(2):38-39
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根本特质.以人为本决定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是自觉反腐,而不是被动反腐;要坚持走法治反腐轨道,而不是选择性反腐;对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应“零容忍”,而不是容许适度腐败;要借助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不是仅仅依靠机构反腐;要构建防治腐败的立体防线,而不是一味强调惩戒或教育.  相似文献   

13.
潜规则是官场腐败的催化剂,是官员腐败的护身符。这种误党误国的官场潜规则不改,即使在高压反腐形势下,官场边反边腐和官员边腐边升的现象仍然难以根除。为堵住腐败官员以潜规则获利之路,就必须在全党营造"讲政治、懂规矩、守纪律"的氛围,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规则意识,严格遵守明规则,坚决破除潜规则。  相似文献   

14.
提高公共权力运行透明度--反腐败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执政党最大的特点是"手中有权".权力本身具有腐蚀性,如何拒腐防变是执政党建设中无可回避的重大历史课题.改革开放以来,为防止和克服权力腐败,我们党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艰辛努力:教育反腐--加强党性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惩戒反腐--严厉查处不正之风和腐败大案要案;制度反腐--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强化党内和社会的权力监督.党内反腐败斗争实践表明,教育反腐与惩戒反腐必不可少,但仅有教育反腐与惩戒反腐相结合还不足以遏止腐败,由此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极为重要.健全权力运行机制涉及许多问题,本文试从推行阳光政治,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方面作些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5.
舒颖  于越 《中国人大》2023,(15):23-24
<正>“这半年,打了24只虎,查处超340名厅局级干部。”前不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反腐半年记”,亮出今年上半年“反腐”成绩单。古人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腐败是最容易颠覆政权的问题,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我们党一手高举利剑、一手扎紧笼子,围绕反腐败国家立法,修改了刑法、刑事诉讼法,制定了监察法、政务处分法等,成效之著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要逐步过渡到标本兼治年人民论坛记者:最近人民论坛开展调查,在"一年多来,反腐重点集中在哪几类干部"问题中,"经济问题特别严重的干部"和"十八大之后不知收敛的干部"列前两位。您认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纪委反腐有哪些新特点?竹立家:首先是中央反腐的意识增强,反腐态度非常明确,决心很大。社会和公众所看到的反腐高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分别从政党与政府两个层面考察青年对不同级别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情况与不同职能部门公职人员清廉程度的感知。基于CGSS2015数据发现,相对于其他年龄组,青年群体对于党员干部遵纪守法与公职人员廉政感知均偏低,说明青年对于腐败的容忍度更低。运用ologit回归方法分析青年党政反腐感知,研究发现:在政党腐败感知方面,相对于非党员,青年党员的腐败感知更低,新兴媒介对于青年腐败感知具有显著影响,腐败惩罚力度与党员干部的遵纪守法感知成正比;在政府腐败感知方面,惩罚力度与公职人员的廉洁感知成正比,检察官的专业水平越高,廉洁感知越高,警察/法官的职业道德水平越高,廉洁感知越高。反腐用重典是青年反腐观的普遍共识,青年的反腐观对于反腐败工作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谭斌 《现代领导》2001,(4):22-22
公权腐败的主体和客体 准确地定义“腐败”,对于反腐倡廉不仅有显然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各国专家学者为此却大伤脑筋,莫衷一是。笔者以为,既通俗又较严格的表述,应当这样讲:腐败是公职人员为了谋求私利而利用职位便利滥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不够严密的简化的说法,就是“以公权谋私利”。这个定义表明:第一,腐败行为的主体是公职人员,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年来反腐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腐败本质问题界定、腐败行为特征及其成因、腐败测度、反腐败策略四个方面,对我国反腐败问题进行了文献综述。本文提出,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特殊权利的一切行为。当前我国腐败行为呈现出绝对权力腐败猖獗、从滥用公共权力向滥用公共资源转变、腐败手段更加复杂和隐蔽、灰色腐败倾向明显等新特征。滥用权力的欲望、官员的经济理性、公共权力寻租、行政监督缺位、行政道德失范是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中国应创新腐败测度方法,科学测度腐败程度,推进反腐国际化。客观权衡腐败零容忍、全面反腐、权力反腐的利弊,综合使用经济处罚、道德教育与法律惩处手段,加强对腐败行为的行政监督。  相似文献   

20.
网络反腐对于现在的网络社会来说已经不是个新鲜的事物了,近几年,网络反腐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刚过去的2012年,网络反腐更是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对网络反腐的成本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大腐败者的违法成本,让腐败者不敢腐败;同时,要降低治理腐败的执法成本,有效地利用司法资源。最后提出应建立一个规范、高效的网络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