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能更好地满足未成年人保护的需要,有利于增强这部法律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为解决新形势下未成年人保护存在的问题提供法治保障。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故意犯罪较多、犯罪呈现出团伙化特征、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再犯率较高、罪犯的文化程度偏低等。未成年人犯罪既有个人和家庭原因,也有学校和社会原因。为实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预防,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成长,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有必要开展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教育,增强自觉预防犯罪的意识和能力;优化家庭教育,营造积极、健康、愉快的家庭氛围;注重学校教育,实现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预防;整合社会各方力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2.
人大立法首次向未成年人敞开“怀抱”。8月17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了第一次审议。从8月27日起的一个月内,条例草案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可以通过写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条例草案提出意见和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高社会保护水平、加强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加大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加大对生活无着未成年人的救助、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新修订的《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草案)》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湖北宣传》2009,(2):14-14
全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把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各地各部门展开一系列专项行动,  相似文献   

5.
鞠青 《人权》2007,(2):43-46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于2006年12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下称《未保法》)。新修订的《未保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未保法》的修订历时3年,期间修改了十几稿,很多人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内容上有很多突破,特别是针对目前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在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上存在着社会认知程度低、立法与社会发展脱节等诸多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社会开始进入复杂多变的转型期,社会稳定性不断降低。大量的未成年人开始处于无人监护或者不合格的监护状态下,各种损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时有发生。如何保障我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使青少年能在安全适当的监护环境下健康成长,已成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9月18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如何结合上位法的修改和上海的实际情况,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纳入法规保障成为本次修法的焦点。用修法方式,维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制统一《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作为我国首部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自1987年颁布实施、1997年修正、2004年修订以来,对于提升本市未成年人保护水平,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推进和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23日,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办法》(修订草案)立法座谈会。引人注目的是,除了有关单位负责人、法律专家学者、学生家长参加外,两名初中生代表也应邀参加了座谈,还对草案中的法律责任、未成年人受教育及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救助等条款,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人大》2013,(11):43-44
近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举行《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正案(草案)》解读会。《修正案(草案)》对未成年人禁止进入酒吧,校车校服安全规范,预防性侵,保障乘车安全等内容均拟作出相应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出台的时代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自1992年1月1日实施以来,在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当时立法所依据的社会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未成年人保护  相似文献   

11.
法因时而变,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现正紧锣密鼓修订中,其中拟新增"网络保护"专章为一大亮点,在多次参与草案审议过程中,深感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将来更需要加强地方立法,完善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以期落实立法的初衷。当下信息智能时代,未来已来,预防未成年人染上网瘾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瘾"是指在信息化时代包含了网瘾在内的所有因过度沉溺于信息交流而导致失控的一种状态,结合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司法实践,解释现代社会生活中"瘾"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并且进行法律层面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维护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全面成长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当走规范化、制度化道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构建从立法层面作出了顶层设计,但是应当认识到,现阶段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依然不够完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应当以《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个保护维度为框架构建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以国家监护责任、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前置性赋权保护为构建基底.当前六个维度的保护各有进展又有不足,家庭保护初成体系任重道远、学校保护内容庞杂需要清晰定位、社会保护要形成社会共识、网络保护亟待细化、政府保护要做好行政支持、司法保护应做好法律衔接,基于上述现状,本文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构建路径从完善法律体系、加强统筹协调、搭建内部链接机制、做好未成年人素养培育、构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未成年人是指具有农村户口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公民.他们与城市未成年人相比,具有人口数量多、影响范围大、受教育程度低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影响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教育、学校德育和社会环境等.改善家庭教育、加强学校德育和净化社会环境是提升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此次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篇幅、体例、内容上均有较大的变动,在制度理念上也有重大进步,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具有法典定位更加明确、六大保护系统完整、重要原则明确入法、舆论关切逐一回应、成熟制度及时吸收等重大进步,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进入了新时代。然而,此次修订也不乏遗憾,《未成年人保护法》宜在下一步完善中进一步"福利法化",补充近距离责任原则、拓展保护对象范围、调整政府专章序位、增设社区保护专章、建立普惠型儿童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日趋明显,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认为,了解未成年人权利是预防犯罪的基本前提,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害是其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强化大众保护未成年人权利的意识、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家庭问题的社会干预和家长参与.  相似文献   

16.
(1991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保护第三章学校保护第四章社会保护第五章司法保护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和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未成年人已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群体。来成年人犯罪是由于价值观念的错位、教育失当和不良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交叉作用引起的,具有暴力性、低龄性、侵财性、团伙性和智能性五个特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教育和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各地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在修订过程中都大幅扩展了未成年人不可为的行为范围。通过文本分析可发现,这类条款的主要特征是“成年人可为而未成年人不可为”,直接规制对象是社会中的生产经营者,间接规制对象是热衷新事物的青少年群体。但是,这类条款在实际运行中因执法成本高昂而无法实现禁止目标,因“成年人可为”的例外而无法实现教化目标,因法律未禁止相同性质的行为而无法实现规训目标。除此之外,这类条款在法律父爱主义的审视下还存在错配干预对象、过度控制未成年人等正当性瑕疵。为实现对未成年人利益的恰当保护,应确保“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在未成年人法律中的核心地位,并以人格平等的视角宽容对待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未成年人保护立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继修订通过,将于2021年6月1日起一同施行。两部法律属姊妹篇:未成年人保护法注重创造优良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注重预防,采取教育、干预、矫治等多种措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因此,在修改过程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始终考虑两部法律的呼应与衔接,努力织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治保护网。  相似文献   

20.
谭和平 《当代广西》2004,(15):44-44
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四有”新人.是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神圣职责。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立足优势.充分发挥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抓好八个方面的内容,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