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中国入世背景下政府法制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金明 《法学家》2002,(4):3-10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法治化进程产生着深刻影响。在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人权关怀等主要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起步的中国法治化进程,在20世纪的后十年发展迅速,这一进程毫无疑问因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进一步加快。如果说加入世贸组织首先是政府人世和法律入世,那么可以认为,入世背景下中国法治化将突出政府法制的如下要点:……  相似文献   

2.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对中国法治化进程产生着深刻影响。在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人权保障等主要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起步的中国法治化进程 ,在 2 0世纪的后二十年卓有成效 ,这一进程将因为中国入世这一新背景而在新世纪不断加快 ,特别是在立法成就统一法律体系、政府放松管制促进市场化、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及司法审查制度的创新和发展等方面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法律原则、规则的影响和作用是广泛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制度法治化,是当今世界社会结构性变化的主流,处在这一转型背景下的中国,如何在保持中国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融合现代法治的制度要素,加快体制改革步伐,使中国不仅在法律制度上,而且在法律精神下与国际接轨,是法学界应予整体把握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王丽 《行政与法》2006,(4):50-52
在全球化的整体背景下,法律领域掀起了全球法治化与法律全球化的热潮,本文认为:对于提出并贯彻“依法治国”的当代中国,加入这种全球化运动的渴望和实践是法律在这片土地上实施、运作的动力之一。然而,由中国社会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所造成的“乡土化”法治障碍却成为对抗“法治全球化”的一股暗流。要调和这种矛盾,焕发法律的生命力,最佳选择正是构建强调“和谐”的现代化法治社会。“和”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既是中国传统价值理念在当代的回归,也为处理好全球化和乡土化的关系提供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中国的经济日益溶入全球化大潮的同时,中国也努力向法治国度迈进。中国法治的关键在于政府的法治化,而政府法治化的背后是权力的法治化,并进一步将放松管制作为权力法治化对全球化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毕滢 《法制与社会》2012,(13):128-129
本文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切入点,指出全球化的外延不再局限于经济的全球化,已扩展至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环境问题全球化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国家主权概念分别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继受到的冲击和挑战的探讨,为主权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新理解和阐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个与全球化有关的问题的思考都不可避免的隐含着对全球化的理解,而一国的立法作为整个法律发展的基础,对国家法制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扑面而来的全球化进程,中国的立法又当何去何从。通过对全球化的初步认识以及全球化对中国立法发展的影响的考察,简述了中国立法对全球化的选择和回应,并期在此基础上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立法的发展有所探悉。  相似文献   

8.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法治化首先是中国乡村的法治化,然而,近年来乡村法治建设并不尽如人意.对乡村地方性知识的文化偏见,对法律制度的简单移植,以及缺乏文化传统.价值理念的支撑,构成了当代中国乡村法治建设特有的路径依赖问题,直接影响了乡村法治建设进程.因此,当代中国乡村法治构建必须进行范式转换,走一条社会演进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道路.本文拟从村规民约在构建和谐乡村、法治乡村过程中的贡献及存在问题出发,进一步探讨在转型社会的背景下,乡村法治建设的路径及定位.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法学教育工作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了各种各样的挑战,这对法律图书馆开展读者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法学教育的现状、挑战以及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在法学教育改革背景下深化法律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的意义,分析了当前读者教育工作开展的状况,并对法律图书馆读者教育工作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李倩 《法制与社会》2012,(20):51-52,54
尽管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面对全球化进程中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情况,中国公务员制度还需要进一步不断完善。本文在回顾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务员制度建设需要正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社会的管理思想、做法和经验,是由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系列基本特征决定的.宗教神学控制论、道德约束观、礼乐治国论、无为而治以及法家的社会控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的社会管理思想.统一的社会信念和中央政权的强大、注重社会秩序与社会控制、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共同治理社会、综合为治,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治理经验.历史上,中央政府统治力的下降、吏治腐败、对重大灾荒事件应对不力、因社会矛盾和冲突而引发的农民起义等,多是导致政权衰落的主因.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社会管理,虽然主要应当专注于国内治理与内政建设,但抱持全球化的视野,对国际局势变化给予关注,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许章润 《中国法律》2009,(4):15-18,72
法律人类学在西方的兴盛,伴随着殖民运动的层层推进,对象则是本国原住民与後发国族的生活样态。其例如马林诺夫斯基教授对于南太平洋岛屿的田野调查,呈现出的是现代西方视野下的异质文明的马赛克,而以初民社会的“习惯法”一言以蔽之。其後兴起的各种研究,包括作为前期立法准备、对于民间“风俗习惯”的调查,统归于“习惯法”或者“民间法”名下,多半不脱此臼。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民走出国门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在国外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而如何保护其权益则是我国必须思考的问题与人权保护践行的重点。国际法人本化趋向下保护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不仅是国家的一项权利,更是一项义务和责任。目前,我国在保护海外公民权益实践当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因而有必要在我国实行外交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下进一步完善海外公民权益保护的策略,以切实保护其权益不受它国的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公民走出国门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在国外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而如何保护其权益则是我国必须思考的问题。国际法人本化趋向下保护海外中国公民权益不仅是国家的一项权利,更是一项义务和责任。目前,我国在保护海外公民权益实践当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因而有必要在我国实行外交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下进一步完善海外公民权益保护的策略,以切实保护其权益不受它国的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15.
严复译《法意》,彰显了其以“治”为中心的政治问题意识。通过对《法意》的政治的翻译,向我们展示了他从治道到治制再到治术的关于“治”的思想脉络;通过把当时的中国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及其历史成因与西方社会作为对比,说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特点及其根源,进而为中国走上法治的道路指明方向。重读《法意》,将对我们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法制的现代性问题产生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指导了20多年的制度创新进程,在全球化浪潮冲击面前保持着当代中国改革向前推进的活力.但是在今天,面对深刻的全球化态势给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支撑中国制度创新的意识形态呈现出一种复杂局面.鉴于意识形态与制度和体制共存亡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全球化的世界大潮中,为维护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存、发展与创新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在当代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处于变动世界的创新进程之中,才能推进适应这一世界的国度进行制度和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7.
范湘凌 《政法学刊》2007,24(5):66-71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尚处初级发育阶段,难以适应全球化背景之下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促进劳动力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完善,发挥其配置劳动资源的作用,成为中国劳动法制的当务之急。在开放的社会和世界性的经济环境下,以一种新的思维和观念来研究和探讨劳动力市场监管法律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及其限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道德法律化的学理基础由道德和法律的内在联系及其共性,道德在一定条件下必须以法律作为自身保障机制的特点所构成。道德法律化的范围就是将全体公民都应该而且必须做到的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当道德的价值表现为对行为主体内在需要的满足时,则道德不能被法律化;道德规范体系中高层次的道德要求也不能被法律化,这是道德法律化的限度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