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洛阳市为创建文明城市而禁止农民进城卖桃,致使农民怨声载道。温总理得知此事后,亲自过问,事情得以顺利解决。那么,笔者不禁要问,在总理过问这件事情以前,那些地方父母官在干什么?他们的身上又缺乏些什么呢?当前,保安工作的中心任务是稳定队伍,如何做到这一点,也让有些保安管理干部对此绞尽脑汁。殊不知,正是他们眼中的一些小事使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诚然,绝大多数管理干部是能够严以律己的,但也有一些管理干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够以身作则,对保安员的冷暖漠然置之,更有甚者,抱怨现在队伍难带。结果导致保安员敢怒不敢言,保安员有…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温家宝总理关于“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和“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孩子有书读、有学  相似文献   

3.
张育林 《群众》2014,(3):64-65
<正>农民要不要进城、进什么样的城、何时进城,要让他们自主选择——遵循城镇化规律,根据区域差异及城镇化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规划,让农民有序进城——农民进城离不开产业。无业可就,农民即使进了城,也是城市农民、城市贫民、城市游民——在城乡二元结构体系中,农村与城市最大的差距就是公共服务,附着在户籍上的不同待遇造成了城乡对立——要通过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使农民成为真正的"城里人"  相似文献   

4.
去年“六一”儿童节当天,胡锦涛主席在看望在京外来工子女时曾说过,进城务工农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提供受教育机会,使这些孩子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长期以来,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作为劳务输出大省的河南,农民工子女问题尤其突出,也是河南各级政协组织、历届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众多委员为此殚精竭虑搞调研,满腔热情建良言,为的是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春节过后,众多农民兄弟纷纷启程,前往城市和发达地区打工。时值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劳动保障部门在全国各地开展的“春风行动”,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兄弟笑逐颜开。"改善进城农民的就业生活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行动,尽职尽责,服务到位。现在,劳动保障部门行动起来了,其他部门也应有所动作,力争让农民来到城市后长沐春风。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农民市民化涉及两个相当具体的问题:一是进城后原先在农村的一些权益主要是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如何维持与保障;二是进城农民住房用地指标的保证与使用。这两个问题对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包括农民市民化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土地就是进城后农民的社保,“安居”才能“乐业”,所以,土地上的权益、落户城市的住房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土地就是进城后农民的社保,“安居”才能“乐业”。  相似文献   

7.
6、进城农民平等意识与相对剥夺感之间的矛盾,促使部分进城农民非法致富动机扩张一直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民,不容易体会到农民与市民之间的不平等,而一旦走进城市试图生存下来的时候,进城农民就会对自己所遭遇的不平等产生强烈的震撼。在城市,工作肯干并有效率的“农民工”往往受到带有歧视性的雇用,工资低,待遇差,大多只能干“累、脏、差”的活,多劳少得,缺少福利,缺乏安全感;相反,一些不肯出力而“混日子”的城市“固定工”,由于具有“高附加值的社会身份”,往往向管理、技术的工作岗位聚集,得到的报酬也往往较高。由此形成二者工资待…  相似文献   

8.
让农民的收入逐年多起来,钱袋子鼓起来,是各级政府一直在作的重头文章。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因地制宜,求真务实,出实招,办实事,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位,农民增收见成效。请看一组数字:● 2003年人均纯收入4047元,新增部分七成以上来自农业。● 农民纯收入连续10年递增超过5%。● 每年四五亿元农业投入,90%来自农民。本来夏秋才收获的鲜桃,在乐亭县2月就已挂满枝头。一位61岁的农妇喜不自禁:“我们这儿,3月中旬桃子就能卖钱了,我这半亩多的早熟桃,咋也能卖个一万四五。”被评为“中国鲜桃之乡”的乐亭县,早熟大棚桃已有1.5…  相似文献   

9.
潘然 《理论月刊》2007,(3):138-140
城市农民工,作为转型期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新生社会群体,其发展和嬗变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国要真正成为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就必须解决农民工边缘化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治本之策是让农民工市民化,即穿越城乡之间有形和无形的“户籍墙”,打破城乡壁垒,拆掉农民进城就业和生活的门槛,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实现农民工由“边缘人”到“城市人”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06,(4):18-19
代表者言罗碧升新农村建设并不是要把农民都留在农村全国人大代表、岳阳市市长罗碧升:新农村建设并不是把农民留在农村,守住土地,而是需要减少农民,让更多农民离开土地、走出农村。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把握好减少农民的趋势,要在农村规划中体现这趋势,防止建房无人居住的“空心村”,防止占用浪费土地。把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开来,引导农民就近转移。做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资源,接纳农民进城,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机制。周生贤我争取不引咎辞职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我很幸运,因为我担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以后…  相似文献   

11.
颜彦 《半月谈》2005,(1):27-29
高度重视和依法保护好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最高人民法院强调,要高度重视对“三农”案件的审理.维护农民和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依法制止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城市拆迁中侵害居民利益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3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朱镕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时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支持农民进城务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农民进城,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互动平台     
<正>城市“无摊化”值得商榷编辑同志:你好。由于已入夏季,所以一个现象比较普遍,就是在居民生活区的街边经常可见摆摊卖瓜的瓜农。而有些地方近来提出创建“无摊城市”,瓜农不能再“当道”卖瓜,必须进入小区、农贸市场、小街巷等销售点。瓜农不能在城市主次干道等“显眼处”卖瓜,并指定了销售点。看起来这似  相似文献   

14.
刘建辉 《台声》2006,(1):28-28
记者:您在前面提到要鼓励农民进城务工,但是很多人担心这样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郝福满:问题可以解决。社会给了进城的农民一份工作,他们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缴纳社会保险。记者:但是很多进城的务工人员都是短期工。郝福满:很多人待不长是因为没有户口,没有社会保障,这也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增加农民进城务工的机会会提高生产效率。现在进城务工人员不是进入制造业就是进入建筑业,这些都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对于增加就业贡献有限。可以通过增加服务业的比重来吸收这些进城务工人员,这样可以促进更多的人向城市转移。记者:…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 《创造》2011,(11):32-35
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不仅是简单地变更户口登记,更是让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城市的社保、教育、医疗等待遇,还要给他们“保留退路”,仍旧保留农村原有宅基地、承包地、林地、原户籍地计划生育政策、参与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分红权等基本权益,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给予进城落户农民“城乡兼有”的特殊身份待遇,盖上“城乡两床被子”。  相似文献   

16.
马健 《重庆行政》2008,(6):72-74
在中国,农民进城打工与农村人口的城市化是不同的,中国每年都有大量农民工进城,同时也有大量农民工回乡,很多农民工只是城市的匆匆过客,真正在城市落地生根的人数有限。因此城市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引导进城农民工尽快与城市居民融合,进而引导更多农民进城就业、居住与生活。  相似文献   

17.
广东农民进城决策因素与群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明忠 《岭南学刊》2012,(1):82-86,107
农民入户城镇才真正完成了乡城迁徙。在农民进城的通道打通后,影响农民进城的决策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性因素、家庭性因素、社会性因素和心理性因素等。而广东的现实表明,子女有受教育需求的农民是入户城镇的重要群体,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民更可能进城,35岁以下农民是入户城镇的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落户城镇的农民来源地差异明显。要促进农民完成“乡城迁徙”,必须从农村和城市进行双向改革,关键在于建设良好迁移生态,强化动力、加大推力、增强拉力、提升能力、减少阻力。  相似文献   

18.
“三八妇女节”那天,东北师范大学附中校长孙鹤娟在一阵强烈冲动的驱使下,来到天安门广场。当气势恢弘的人民大会堂及高悬其上的庄严国徽尽收眼底时,她满含热泪作出一个决定:给全国的农民姐妹们写一封公开信。从事三十年教育工作的孙鹤娟何以要给农民写信?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约她见了面,采访就从解开这个谜开始。孙鹤娟:十届全国人代会开到今年已是第三个年头,给我的感觉是一年一个惊喜。要说这个冲动也是这么一点点蓄积起来的。记得去年的今天,总理宣布“国家为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解决了农民生产、农民“卖粮难”问题。今年总理又在政府工…  相似文献   

19.
牛森  苏浩  孙小刚 《前沿》2005,(12):212-216
内蒙古农民增收问题备受各级政府和学者关注。本文依据“差序格局”理论的概念,参考了“城市版”差序格局的观点和“弱关系与强关系”理论的内涵,分析了农民依靠城市亲属关系提高家庭收入的可能性,提出了强依赖性关系的观点,即农民进城寻找工作的前期和刚开始工作时,依靠城市亲属关系的程度,以此说明内蒙古农业地区农民增收与农村亲属网络的关系,解释城市居民在帮助农民亲戚增收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乡一体,工农平权实现之时就是民工“终结”之日。从这个意义上讲,解决民工问题既是保护民工,又要“终结”民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流向二、三产业,是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我国农民进城基本是“移而不迁”,因而形成了“民工”(又称“农民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