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同时也有损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作为一项新的罪名,需要就“劳动者”、“劳动报酬”、“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等问题的司法认定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2.
王文达 《法制与社会》2013,(7):286-287,290
《刑法修正案(八)》设置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我国宪法"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体现,从而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法制完善和司法活动,维护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提升社会诚信,是法治国家基本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细化和规范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统一适用规范,注重个案区别对待原则,融会刑法谦抑理念,较好地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自颁布实施后,对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支付有了更严格、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的规定。本文从劳动报酬的含义、支付规则等方面,结合多部法律法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及分析。  相似文献   

4.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并非单纯处罚"赖账不还",其背后蕴涵着处罚诈骗劳务的法理,据此,可以对可罚性条件"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作出合理解释,即一方面它是提高"赖账不还"的违法性程度、作为刑罚扩张事由的"客观的超过要素",另一方面是限制诈骗劳务行为成立本罪的范围、作为刑罚限制事由的"客观的处罚条件"。另外,抢劫罪中的"暴力、胁迫"、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与诈骗罪中的"诈骗"不是本罪"其它逃避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2011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一条增设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正式将“恶意欠薪”行为纳入刑法调整的范畴.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入罪和相关司法解释的颁布具有深远的法律意义和社会意义,它拓宽了劳动者维护权利的途径,提高了对用人单位的威慑力,有利于巩固劳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3,(2):105-105
正1月22日,为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3年1月23日起施行。《解释》共九条,主要明确了六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了"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具体含义;二是明确了"以转移  相似文献   

7.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准确适用,涉及“劳动者”、“劳动报酬”等概念的界说,也包含对“逃避支付”、“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数额较大”、“后果严重”等的认定,还存在公诉还是自诉、管辖、政府责令、举证责任担负等程序性问题,需结合相关规定并依据法理予以厘定.  相似文献   

8.
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分则中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刑法作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确实有力的避免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事件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既调和了劳资间的尖锐矛盾,也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稳定环境。本文通过论述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在我国的立法沿革,进而论及其在巩固劳资关系,实现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并请将其与相关罪名进行辨析,以明确司法实践中的界限认定。  相似文献   

9.
袁健 《法制与社会》2014,(3):282-283,289
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使恶意欠薪行为纳入刑法进行规范。但由于规定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极大争议,尤其是对劳动报酬的认定问题、有无支付能力的认定问题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范围认定问题等,更是争议不断,给司法实践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本文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后,结合学者的各方观点和对司法实践的审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期对该罪的顺利实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从犯罪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四要件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犯罪构成要件进行一般性分析;在对有能力支付而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类欠薪案件的调查过程中应赋予人社部门拥有全面调查核实欠薪单位资产状况的行政执法权;在对"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行为的认定"的理解和认定时,应将政府有关部门作宽泛性理解,并且应将采取公告、公示、在特定场所张贴责令支付文书限期责令相关人员支付劳动报酬的方式,纳入责令支付方式范围;不应将拒不支付劳动者报酬列入亲告之罪。  相似文献   

11.
葛治华  文阳 《人民司法》2012,(15):81-84
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一条分三款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进行了规定,然而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劳动用工关系,同时伴随着近几年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上述法律条文尚显单薄。如何正确认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明确具体构罪要件,从而正确适用法律,成为司法实务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认定中的几个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审判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一并提出浅见。一、犯罪客体的认定本罪的犯罪客体,学界通说认为系复杂客体,即认为本罪既侵犯了劳动者的财产权,又严重扰乱了社会  相似文献   

12.
又是一年讨薪的高发期,一些用工单位、雇主为了拖欠乃至克扣工人工资,又是转移财产,又是逃匿"玩失踪",用尽花样,耍尽手段拒绝支付工人劳动报酬。然而,法律利剑不再沉默,恶意拖欠工人工资者倘若一再执迷不悟,牢狱之灾必将离之不远。最近,江苏省灌云县法院就开庭审理了这样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被告人范建培因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  相似文献   

13.
孟亚生 《江淮法治》2012,(24):30-31
2012年9月12日,江苏省灌云县法院开庭审理了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被告人范建培因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被法院判处2年有期徒刑,并处10万元罚金.成为江苏因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而被课以刑法惩罚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4.
广义的劳动报酬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要犯罪对象,劳动报酬的范畴建立在劳动的基础之上.复杂情形下犯罪主体的认定存在争议,从本罪的司法实践情况及立法目的出发,运用刑法因果关系的理论来认定本罪的主体.以结果犯的模式,调整本罪的量刑档次设置,完善本罪在量刑档次上的断层.明确“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而不支付”的条文定位,并调整其在条文中的位置,通过其他手段对该条件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5.
支持与反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罪的争论由来已久,各持一词。支持者认为,此举可以通过刑法的威慑作用,使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现象减少,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反对者认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原因复  相似文献   

16.
正一、部分解释需要作进一步解释虽然《解释》对司法适用中的绝大多数问题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但是,由于部分解释比较泛化、笼统,因此仍然需要对其作进一步的解释,方能达到司法机关可操作性的要求。(一)关于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规定根据《解释》第一条,虽然该条对"劳动报酬"的内容作了较为具体的解释,但对于哪些不属于"劳动报酬"的范围却未作限定,从而导致司法实践中处理该问题时仍存在争议。笔者认为,除了《解释》的规定外,对于下列事项  相似文献   

17.
正一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不认为是犯罪的等从宽情形的规定,是根据刑法第13条、第37条等总则条款的规定,并结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刑法第276条之一第3款的进一步明确。这种规定的宗旨正如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所言,是"为了节约司法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刑法的威慑和教育功能,充分维护劳动者权益。"所以这一规定,不仅符合立法旨意,并且可以说是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的一种具体化。特  相似文献   

18.
劳动法意义上的工资,即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经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实际包含三层意思: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  相似文献   

19.
《法治纵横》2014,(18):61-61
近日,温宿法院审理了一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老板郭云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法院经审理查明,2012年8月30日,被告郭云承揽了一个电梯安装工程后,即自行雇佣了高阳、刘一军等10人进行安装。分包给郭云工程的某公司亦按工程进度向郭云支付了相关的工程款,但在此过程中,郭云仅向其雇工支付了部分劳动报酬,高阳等雇工多次向郭云讨要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20.
阿计 《检察纵横》2012,(8):48-53
泛滥与变异 何谓劳务派遣?它是指劳务派遣单位分别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往用工单位工作,并由用工单位分别支付派遣费和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