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邱焕逵 《法制与社会》2010,(31):211-212
行政执法监督属于法律监督范畴,检察机关在行政执法领域应当怎样行使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权,这是完善我国行政法制监督体系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认为检察机关要立足本职,充分利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检察监督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探索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措施,这是强化行政执法检察监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是建立法治社会,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依法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是其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实践。检察机关近几年来在司法实践中对行政执法检察监督进行了有益探索,下一步还应完善法律、制度、检察机关内部机构设置等方面,才能切实发挥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实现依法治国,就要把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作为重点,而依法行政的关键点在于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法律监督是行政监督类型中最具权威性和终局性的监督.检察机关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明文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我国检察机关对刑事法律监督已经较为成熟,但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则呈现出先天不足的现状,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笔者通过对我国当前行政执法现状及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监督的必要性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提出在当前中国的法律体系和法治背景下,实现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过程中行政执法行为进行切实有效的法律监督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唐张 《中国检察官》2012,(23):39-42
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监督既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又一体现。检察机关及其派出检察室如何在乡镇行政执法监督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是当前和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我院在法律框架内作了偿试,我们依托派出基层检察室,以创新监督理念为前题,  相似文献   

5.
赵琦 《法制与社会》2012,(30):145+151
行政执法监督是检察机关立足宪法和法律定位,对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违法行为进行法律监督的一项探索性工作,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本文试从行政执法监督的原则、监督的方式及监督程序入手,结合文成县检察院实际操作及典型案例,以期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内容。  相似文献   

6.
监所检察权实质上是刑事执行劳教监督权。刑事执行劳教监督权主要是行政执法监督权,而不是诉讼活动监督权。建议立法机关在修改法律时适当扩大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范围,将重要的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行为纳入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同时借鉴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完善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的职权和程序。  相似文献   

7.
佘景妮 《法制与社会》2012,(18):199-200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职责所在.而在当前环境下,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任务.检察机关只有不断转变工作思路,应对社会管理创新对检察机关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提出的新要求,才能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检察机关、监察机关的参与之下,行政执法外部监督的力量越来越充足,但这些主体皆为非正式行政执法监督机关,监督活动缺乏统筹安排,难以形成稳定可靠的监督秩序,因而需要确立正式的外部监督机关,发挥一定的牵引作用。检察机关因法律监督对象的广泛性,具备将监督对象拓展至行政机关的可行性,因其在法律实施中开展合法性监督的专业优势,具备将其机关职能拓展至行政执法监督的适当性,所以比监察机关更适于成为正式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关,这也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对现行国家行政监督体系的补强优化。在权力配置上,检察机关需要配以调查权、合法性评议权和程序性处置权,同时要保持监督权行使的限度,避免脱离行政执法合法性监督的焦点,尊重行政执法的独立自主,并与其他国家机关分工协作、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9.
高福君 《法制与社会》2012,(16):152-153
检察室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延伸的触角,对公安派出所执法监督是法律应有之意,本文就检察室对公安派出所执法监督的必然、合理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阐明了对公安派出所监督的应坚持的原则,并构建了检察室对公安派出所侦查活动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10.
行政执法权因具广泛性、主动性和自由裁量性等特征,在权力运行中易于被滥用。行政执法权的监督体系中,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因其外部性、主动性与程序性特征尤显重要。加强对行政执法权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务必要正确处理好程序与实体、合法与合理、公平与效率、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行政执法环节流失大量刑事案件,最终受损害的是国家与公共利益以及政府的公信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必须要落实到移送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在各移送主体中,行政执法机关和公安机关是建立移送机制的首要责任者,政府法制部门是移送机制的组织管理者.检察权的法律监督属性使得检察监督应该成为移送机制的重要一环.事实上,检察机关在整个行政执法机关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机制的构建与完善过程中,一直承担着积极的推动者的角色.建立健全移送机制、加强衔接工作,需要创制法律规范,从立法上确认并完善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权,目前更需要各省级党委、政府重视与推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对于检察机关是否应当对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行政执法实行监督的问题,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在这里,笔者仅就检察机关应不应该对行政执法实行监督以及如何进行监督的问题,略陈拙见,以示同仁。笔者认为,关于检察机关是否应当对行政执法实行监督的问题,不应简单地做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首先,应当弄清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是否有法律根据,也就是国家是否赋  相似文献   

13.
自2010年10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各地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如何充分有效发挥乡镇检察室的职能作用。江苏省灌云县检察院派出检察室创新监督方式,以行政执法监督为切人点,提出“党委领导、人大支持、政府负责、检察监督、部门司职”的基层行政执法监督模式,既拓展、延伸了检察监督的触角,又破解了行政执法监督中“知情”难、监督权不足、执行力不强等难题,为完善行政执法与检察衔接机制提供了实践依据,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时,这种联合监督的新模式也给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乃至其他法律监督工作带来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接受人大监督是检察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本刊评论员张安平近几年,检察机关针对执法工作中的问题,不断加大监督力度,特别是在反腐败斗争中,将查办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中的犯罪案件作为执法监督工作的重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使法律监督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检察...  相似文献   

15.
李生 《人民检察》2023,(12):61-67
俄罗斯联邦检察院法以检察机关的职权和检察机关行使职权的保障两部分为核心内容,其中检察机关的职权主要包括执法监督、对遵守人和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规定的监督等11个方面,检察机关行使检察监督职权的保障分为法律保障、财政和信息技术保障、检察人员的人身和财产保护及其物质和社会保障。俄罗斯联邦检察制度独具特色,对我国检察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行政执法权对社会公共利益具有很强的的干预性,应合理地设置特别监督程序以保障其科学运行,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具有监督行政执法权运行的职能优势;检察权作为由各种法定职权组成的权力约束,理应包含对行政执法权的监督权。本文指出当前应通过赋予检察机关对行政主体的检察建议权、对行政相对人的支持起诉权、行政公诉权以及完善对职务犯罪的查处制度等几个方面构建我国行政执法权的检察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限制或者剥夺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不能一概取消,也不宜改由人民法院裁定,这是检察机关行使行政执法监督权的两个预设前提。行政复议和行政审判均未对行政执法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是增设检察机关行政执法监督权的必要性所在。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有权对劳动教养机关的活动实行监督,侦查监督实际上已经包含对公安机关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监督,立案监督和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深受群众欢迎,为增设检察机关行政执法监督权提供了宪政基础、法律基础、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是法律监督的应有之义,对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专业的监督是我国历来的传统,行政执法行为需要强有力的监督介入,检察机关有能力去进行监督,由其行使行政执法监督权是科学合理的。本文指出应通过司法体制改革深化,使检察机关对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从主体、程序、具体的执法过程等方面进行监督,以规范行政机关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出暴露出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脱节等问题。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为基点,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以下简称衔接机制),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对接。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的实现,是保障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然而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作用未能充分体现,两法衔接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剖析法律监督在衔接机制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从立法层面和制度层面加以完善的建议,以期对两法衔接机制的不断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