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猪瘟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性疾病 ,其致死率居猪的各种疫病之首。近年来猪瘟的发病和流行形式发生了较大变化 ,给猪瘟的防制增加了很大难度。本文就永昌县近年猪瘟流行情况 ,分析了猪瘟流行的特点和防制对策。1 猪瘟流行情况及特点19981999年 ,我县大坝村发生 2起猪瘟流行。其中 1998年7月大坝村四社 5户养猪户从民乐和四川购进未经检疫的仔猪117头 ,饲养 10d后相继发病 ,并引起附近 2户经猪瘟疫苗免疫猪发病 ,病程 3 0 45d。这 7户共饲养猪 2 61头 ,发病 185头 ,死亡145头 ,治愈 3 7头 ,其发病率为 70 .9%,死亡率为 5 5 .5 %,致死率为 78.…  相似文献   

2.
温和性猪瘟病毒感染猪体后,其抗体产生情况如何,猪瘟慢病毒感染是以体液免疫为主,还是以细胞免疫为主,是一个关系到防制和免疫理论的问题,我们结合毒力测定工作,对人工病例的不同时期之血清,用兔体中和试验进行了抗体产生规律的初步探索,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从病鹅体分离的禽副粘病毒(GPV)YG97株,经红细胞凝集(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证明,与新城疫病毒(NDV)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参考NDV的3个毒力指标--最小致死量致病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对YG97株进行测定,表明其具有与NDV速发型类似的毒力,属强毒力的毒株.应用RT-PCR技术对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多株已报道的NDV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经遗传进化树分析后,初步判定其为禽副粘病毒-Ⅰ型,属基因Ⅶ型NDV.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1925年开始研究猪瘟防治以来,已有60年与本病作斗争的历史,由于诊断、防治手段不断革新,国内外猪瘟发病率大为下降,而且有十七国(据FAO-WHO-OIE1978年报告)已消灭猪瘟。1960~1979年全世界养猪头数增加3.5倍,1980年我国猪只存栏数达30543万头,比建国初期增长了4.3倍。但目前温和性猪瘟的存在,对于控制和扑灭猪瘟是一个潜在的危险,现已引起世界重视。我国一些地区流行的“无名高热”与猪瘟的关系如何有无类似于国外(法、德、日……等)发生的低毒力毒株引起的非典型猪瘟,尚缺乏系统研究。本实验旨在查明四川一些地区发生的温和性猪瘟的本质,经过五年研究特提出下列报告。  相似文献   

5.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猪及分组:由云南省化念农场提供,于产前115天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母猪所产仔猪三窝18头,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头,分别于出生后30日,肌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2、4、8、16、32个剂量(一个剂量即一头份,等于150个兔最小免疫量);未接种过猪瘟疫苗的母猪所产仔猪一窝3头,亦于3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一头份,作为对照组。试验猪和对照猪于免疫接种后一定间隔时间分别采取血液分离血清,测定中和抗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作为猪的新发传染病,猪圆环病毒3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3,PCV3)介导的疾病症候群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鉴于PCV3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且缺乏有效的防控措施,本文对该病毒的遗传和进化特性、流行特征、检测方法、致病机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理和研发防控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20 0 2年 2月初 ,武威市某种猪场的初产母猪产仔后发生以发热、停乳、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同时 ,新产仔猪也出现发热 ,严重腹泻 ,停止吮乳等症状。发病母猪占生产母猪的 33.0 % ,占初产母猪的75 .0 % ,仔猪发病率达 2 8.2 %。发病仔猪在 1~ 2d后死亡 ,病死率达 71.3%。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 ,确诊为猪瘟病毒和猪细小病毒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该种猪场共存栏母猪 36 0头 ,公猪 18头。 2 0 0 1年 6月从金昌调入后备母猪 4头 (分别编号为金1~ 4号 ) ,从青海调入 6头后备母猪 (分别编号为青1~ 6号 ) ,饲养 30d未…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某猪场饲养母猪 60 0头 ,1999年 8月份初产母猪所产仔猪 3日龄开始发病 ,病猪以发热、尖叫、抽搐为主要特征 ,7日龄时有的整窝死亡。经确诊为伪狂犬病 (PR)和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病毒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该场建于 1997年 8月 ,同年 9月从深圳某种猪场引进种公猪及后备母猪近 40 0头。 1998年 1月配种 ,生产正常。 1999年2月又从深圳某种猪场引进种公猪及后备母猪 2 0 0余头 ,1999年 4月配种。配种前 3 0d左右按免疫程序分别注射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细小病毒病、日本乙型脑炎和PR等疫苗 ,其中PR…  相似文献   

9.
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成年猪感染后症状轻微 ,很少死亡 ,但感染母猪可将病毒传给胎儿 ,引起流产和死产。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 10 0 %。1 发病情况1999年 8月 ,某新建猪场引进 63头妊娠母猪。当时猪场基建还未完成 ,这批猪在建设施工条件下饲养 ,10月初有 18头母猪顺利产下 168头仔猪 ,仔猪生长状况良好。 10月 16日有1窝 (共 9头 ) 6日龄仔猪发病 ,主要表现严重腹泻 ,并出现神经症状 ,72h全部死亡。接着其它哺乳仔猪出现类似发病情况 ,其中最小的为 2日龄 ,最大的为 18日龄。 6周内有 48窝共 3 15头…  相似文献   

10.
1986年元月10日~2月19日,我省某种猪场爆发疫病,有1/3的猪只发病,死亡43头。现将对本病的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经过及临床表现 该种猪场有猪357头(种猪67头,哺乳仔猪202头,肥育猪88头),于1985年10月20日接种了猪瘟疫苗、猪肺疫,猪丹毒菌苗,同年12月中旬对断乳以上的猪只全部又进行了一次猪瘟疫苗接种。1986年元月10日,1头产后3日的母猪出现咳嗽症状。此后,进入产仔舍的临产母猪和哺乳母猪亦发生咳嗽。有3头产仔母猪还伴有喘气症  相似文献   

11.
1985年6月,我们对中和抗体监测做了改进,采用混合血清测定猪瘟抗体,既省时省力,又扩大了监测面。 (一)材料 1.试验猪:选群众自养的免疫过2次的猪15头(分成3组),免疫过1次的猪5头为1组;另选群众自养的未免疫猪2头,作为对照组。试验猪均为50~80日龄的仔猪。 2.试验兔:为1.5~2公斤体温恒定的健康家兔。 3.猪瘟兔化弱毒:系农牧渔业部南京药械厂提供的猪瘟兔化弱毒单价苗,1984年6月5日出厂,批号为110-2,经兔传代复壮而得。使用前用敏感家兔测定其最小感染量(MID)  相似文献   

12.
以3株猪瘟流行野毒(GSLT、GSLX、NXYC)人工感染健康猪,对其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NXYC、GSLX、GSLT为中等毒力的毒株,均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亚急性型或慢性型猪瘟;3株猪瘟流行毒可引起猪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其中脑(小脑、大脑)、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和肾为其主要靶器官;3株野毒所致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特征是小脑与大脑的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器官出现增生与坏死,小血管内皮增生,多种组织器官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3.
从山东省某种鸡场分离到 1株病毒 ,经血凝 (HA)和血凝抑制 (HI)试验证实为新城疫病毒。经用SPF鸡胚和SPF鸡测定 ,该毒株的鸡胚平均致死时间 (MDT)为 5 5 .2h ,1日龄鸡脑内致病指数 (ICPI)为 0 .8,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 (IVPI)为 0 .3 1,属于中等毒力的毒株。该毒株点眼、滴鼻不引起 6周龄SPF雏鸡发病 ,将其做成灭活油佐剂疫苗 ,对鸡的保护率为 95 %。该新城疫毒株可用作疫苗毒株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2月,张掖地区某大型集约化猪场哺乳仔猪发生了一起以整窝猪突然发病、出现神经症状、死亡快及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1 发病及流行情况该猪场建于1993年,年生产猪3万头。新生仔猪于35日龄断奶,其哺乳期免疫程序为3日龄免疫富铁力疫苗1头份,10日龄免疫猪瘟疫苗2头份,20日龄免疫仔猪副伤寒苗1头份。生产母猪免疫程序为产后21d免疫猪瘟苗4头份,28d和35d分别免疫猪肺疫疫苗、猪丹毒疫苗各1头份。2000年1月6日有1窝6日龄仔猪突然发病死亡3…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GenBank中登录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p72蛋白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根据p72保守区序列设计合成了内(FIP,BIP)、外(F3,B3)2对引物,其中外引物扩增片段的大小为184bp。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非洲猪瘟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62℃保温60min即可完成,最低可检测到1×101 copies/μL的病毒DNA,与常规PCR方法相比灵敏度高100倍。对ASFV、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基因组DNA同时检测,结果仅有ASFV出现条带,而其他均未出现目的条带。表明,建立的ASFV-LAMP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结果表明,用 6头份猪瘟疫苗和精液混合后对发情母猪人工授精免疫效果较好,监测至132日龄,血清抗体滴度仍在保护价以上。用这种方法免疫不影响受孕率、受胎率和产仔率。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猪:由江陵县岑河镇牲猪品改站提供大约公猪1头;母猪6头,其中2头新花母猪、2头经产母猪(均为地方品种监利猪)、2头大约母猪。 2.猪瘟疫苗:湖北省兽医生物药厂生产的冻干组织苗和细胞苗。 3.诊断液:由湖北省兽防站提供农业部成都兽医药械厂生产的猪瘟血球凝集抗原及稀释液。 4.精液:由岑河镇品改站饲养的公猪现采现用。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农业区主要猪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乾 《中国兽医科学》2006,36(9):752-754
采用ELISA检测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于2004~2005年对青海省互助、湟中、大通、乐都、民和、西宁6县(市)的142个规模养猪场和部分养殖户进行了猪瘟、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等流行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猪瘟、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在青海省农业区普遍存在,6县(市)之间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母猪繁殖障碍覆盖了所有种猪场,后备母猪不发情率约为8.2%,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的母猪占繁殖母猪的21%左右;猪瘟仍然是引起当地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猪水泡病感染的猪舍空气为病毒标本。在多级采样器中,与6微米以上的尘粒相关的病毒滴度达10~(2·6TCID_(50),3—6微米的尘粒达10~(1·6),小于3微米的尘 粒,滴度为10~(1·4)或者更低。与猪接触时间不少于5分钟的工作人员的鼻中,病毒滴度达10~(2·4TCID_(50)。在发病2—3天过程中,曾从空气中检出病毒,通过接种 或接触而感染的猪体中,最高病毒滴度出现于病损泛化后的第二到第三天中,其病毒量比口蹄疫病猪少约160倍,自分泌物中检出病毒的时间和数量暗示,空气中猪 水泡病病毒的来源可能是损伤部位和皮肤,而不是呼吸道。  相似文献   

19.
20 0 0年南昌市郊某养猪场饲养的母猪群暴发急性弓形虫病 ,并引起母猪繁殖障碍。该场共饲养生产母猪 130多头 ,7月2 1日 ,1头空怀母猪突然发生高热 ,体温达 42 .3℃ ;第 2d又有10多头猪发病 ,既有空怀也有怀孕的 ,以后每日都有数头新病例出现 ,有的发热 ;怀孕猪发病后 3— 4d流产 ,胎儿多为 2月左右胎龄 ,有 2头足月分娩所产胎儿各有死胎 2头 ,但未见干尸化 ;自出现第 1例病例 ,场兽医即用青霉素和氨基比林治疗 ,但不能控制疫情 ;至 2 7日已有 30头猪发病 ,并出现死亡 ;该场对母猪均进行过猪瘟、猪链球菌病、猪丹毒和猪肺疫、细小病毒和乙…  相似文献   

20.
广西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采用PCR技术,对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采自广西14个市97个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发病猪场的197份组织病料(脾、肺、淋巴结)进行了PCV2检测;同时,对鉴定为PCV2阳性的组织病料和猪场进行了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流感病毒(SI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检测,另外,对6个地(市)11个生猪屠宰场采集的外观健康屠宰猪的295份组织样品(脾、肺、淋巴结)进行了PCV2检测。结果显示,在197份组织样品中检出PCV2阳性病料108份,平均阳性率为54.82%(108/197),阳性猪场62个,平均阳性率为63.92%(62/97)。PCV2与PRRSV、CSFV、SIV、PRV混合感染的组织病料总阳性率为42.13%(83/197),混合感染的猪场总阳性率为57.73%(56/97)。从21头外观健康屠宰猪的组织样品中检测到PCV2,阳性率为7.10%。由此可见,PCV2感染在广西猪群中已普遍存在,混合感染和健康带毒现象使病情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