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传统法律解释学的方向是努力寻找法律解释的元规则。由于法律解释元规则的缺位,法律解释因此陷入了困境。由于法律解释的任务不是追求元规则、确立普遍性的基准,而是提供框架与复数选择,维护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因此,传统法律解释不是陷入了困境,而是误入了歧途。  相似文献   

2.
试论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金霞  张艳慧 《前沿》2002,(4):47-50
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是一个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研究这一课题不仅对改进德育课教学 ,而且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简要阐述了道德与法律的内在统一性 :一是道德与法律具有同质性 ;二是道德与法律相互作用 ;三是道德与法律相互生成和转化。  相似文献   

3.
"李庄案"的判决结果存在3个法律问题:李庄是否构成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刑法》第306条的设置是否具有合理性?辩护人与当事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所引发的社会效应如何?简单案件的法律推理是按照"法律规则+案件事实=判决结论"这样的三段论方式进行的,这种推理方式体现了公正执法的思维,起着维护法治"过滤器"的作用。但是,价值判断是法律推理的核心精神,在法律推理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排除道德和价值因素。法律判决追求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它不仅受公正的执法手段的约束,还要受所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的约束。因此,有必要从道德和伦理价值方面考虑"李庄案"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是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评价要素。针对这两个要素,分别对大三非法律专业学生和普通公民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民法、部门法掌握较好,对社会热点法律问题的认识具有统一性,但他们的法律信仰不够坚定;在法律与道德的边缘问题上,其守法意志比较薄弱。因此,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应当从学校、学生会和社会多层次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促进他们撑握正确全面的法律知识和确立坚定饱满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5.
陶波 《桂海论丛》2007,23(6):70-72
始于80年代的中国法律社会化运动,舍理念采实证法律知识社会化的进路选择偏差是导致公民法律信仰依旧缺失的重要原因。法律信仰是法治的内在驱动力,因此,法律信仰的培育是我国法律社会化的核心进路。  相似文献   

6.
田宏伟 《求索》2011,(6):158-160
法律文化与法律信仰关系极为密切,前者决定与影响着后者的发展,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家长制宗法社会体系、君主专制的政治特征以及根深蒂固的"无讼"法律价值观均不同程度拘囿了法律信仰的萌芽与发展空间,造成了法律信仰的整体确实。即便如此,只要我们极力追求良法之治,凸显法律的公心与良善,为法律之健康运作创造司法独立与自由、平等成为惯性的社会秩序,加大法律知识普及力度,提升公民运用法律解决争端的能力等,公民法律信仰之整体提升还是可期的。  相似文献   

7.
陈小洁 《人民论坛》2013,(8):142-144
法律的内在道德被公认为是美国法学家富勒新自然法思想的精义所在,应当从三个依次递进的方面予以理解和把握:法律内在道德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多方面条件;法律内在道德的展开有其独特的理论进路与学术内涵;有关法律内在道德的论战,丰富并发展了论战双方的思想体系,为法理学知识的增进做出了创造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8.
"虐猫事件"显示了网络强大的道德强制功能,更引发了法律人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经久问题的深度思考,特别是道德的法律强制实施的关注.法律对道德的承担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但必须注意合理性限度.法律对道德的过多承担会造成法律对道德的取代,也会戕害法律本身.  相似文献   

9.
王婷 《思想战线》2011,(Z1):403-405
构建和谐校园是全国高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把道德信仰和法律信仰作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保障。明确道德信仰与法律信仰的关系,使大学生成为有信仰的精神文明倡导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法治进程中的法律信仰及其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信仰是法治进程中的精神支柱。没有法律信仰,法治的实现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法律信仰的建构是复杂的,主要包括制度基础、实践基础、信念基础和职业基础四个方面,法律信仰普遍确立的过程由于其复杂性,必然是一个缓慢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变迁中,当公共领域里,利益矛盾直接而尖锐,主要须靠法律调节的情况下,道德-法律关系发生着重大变化.这个变化的表层是,道德论地位日益缩小,论作用逐渐减弱,从社会调控的前线退居二线;法律论地位日益扩大、上升,论作用日益强化,进入社会调控的第一线.这个变化的深层则是,道德是法律的精神或灵活,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全过程都是如此;而法律则是体现道德之精神、灵魂的载体.可以比方说,道德是统帅,法律是送统帅去其想去之处的车子;或可用中国哲学的范畴来表达:道德是体,法律是用.  相似文献   

12.
法律并非全能由人的理性设计与安排。理性是分裂的、忧郁的、恐惧的 ,也是自由的。我们的行为乃是在一种无知的情境中展开的 ,秩序与法律在无知中生成。自生自发秩序 (民间法 )与人造秩序 (国家法 )两者的生发方式、被遵从方式以及目的指涉与对象指向均不同 ,两者的冲突是绝对的。法律无力引导道德 ,法律只是自由的保护神 ,而非自由之敌。  相似文献   

13.
法律和道德是两种不同的规范性命令,过度曝光的案件成为公案后,掺杂了大量的道德评价,影响了法律运作过程的独立性。解决道德无限扩大的影响法律运作的立法、司法等环节,要从立法方法的改变、法律思维的坚守、法律体制外寻求解决方法这三个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公安队伍的法制化、正规化建设日趋加快,提高公安机关整体素质和战斗力已成为公安队伍建设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人民警察行为规范的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人民警察从事公安工作的指南和执法准则,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公安执法质量和文明程度,也影响公安队伍建设的整体目标和进程。因此,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终身教育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法律义务是那些必不可少的、其他方法难以保障履行的义务。我国现行宪法将劳动确定为公民的基本义务,造成了法理上的混乱,使得法律制度内部不协调。现实中,对这一规定的实践又出现与法律规定相脱节的状况。劳动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宪法规定,既是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在法律上的反映,又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遗嘱自由是继承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并为现代各国私法立法所普遍采用。在坚持遗嘱自由原则的同时,加强对这一原则的监督和限制,以完善继承法体系。建立专门机构管理有关继承和遗嘱事项,同时学习外国先进的特留份制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留份制度。对破坏家庭和谐且违反社会公共道德和公共秩序的人,禁止遗嘱人遗赠财产给这些人。从而使遗嘱自由原则在限制中发展。做到遗嘱自由与限制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法律本身不只是一个规则体系,在规则体系的背后是一种特殊的价值追求。实现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法律秩序,必须有相对统一的法律价值认同。在认同法的基本价值及其均衡的基础上,必须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法达成共识的基本原则,充分运用民主程序构建公共空间,使公共舆论的力量和影响力得以形成,并为法的价值共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周德海 《桂海论丛》2012,28(2):44-48
在国内学术界,有学者试图依据黑格尔的法哲学理论,提出"德—法整合"命题,为在现实社会中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提供理论上的根据和支持。在黑格尔法哲学理论中,是法律统摄并涵盖道德和伦理,而不存在一个道德与法律之间"互动整合"的"德—法整合"关系。因此,从黑格尔的法哲学理论中寻找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思想资源,只能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理论的误解和曲解。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执法是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能,法制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基石。加强公安法制建设,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宪法的根本原则,进一步强化政权意识,努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坚持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强化证据意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坚持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坚持《立法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为依法治省做出新的贡献;坚持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更好地适应加入WTO后新形势的需要;坚持警察法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强化自强意识,大力加强公安队伍素质建设。  相似文献   

20.
《治安管理处罚法》所体现的立法原则和精神,既突出强调了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又注重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与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相平衡的原则;它既扩张了警察权力,又对警察权的运行作了严格规范,控制了警察权,体现了保障警察有效履行职责与规范警察权力行使相统一的原则;它还体现了实体和程序并重,针对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治安管理处罚法》宽严相济,刚柔并举,归根到底要求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要“执法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