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如何界定国际私法中的弱者,是探讨国际私法弱者保护的重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本文持以下点:首先,国际私法中不宜采用“弱势群体”这一用。原因在于:第一,从语义上看,“群体”是指“持续直接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在特上表现为‘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持续的相互交’、‘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有一定的分工协’、‘有一致的行动能力’五方面。”[1](P190)但事实明,“社会弱势群体并未形成真正的群体,其内部能没有组织化”。[1](P191)第二,若构成群体必然有的要求,但在国际私法的某一法律关系中,数量对弱地位的存在无…  相似文献   

2.
都市弱势群体生存状况及其心理救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明 《新东方》2007,(1):10-13
200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报告强调,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弱势群体”随之成为中国社会新的“关键词”。“社会弱势群体”在学术界有多种说法,如“社会脆弱群体”“贫困群体”等。它主要是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1]学者们力图通过对它的研究来减缩市场经济所带来  相似文献   

3.
《时代潮》2003,(22)
郑州“引博从政”冲击波 据报道,郑州市近年来陆续引进百名博士,充实到市直机关及所辖县、市、区的副处级领导岗位上。不少博士很快显露出不同凡响的才华和作用,也有些博士遇到了这样那样的“排异反应”。在记者的问卷调查中,90%的从政博士认为博士是“官场”中的“弱势群体”。这一报道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博士做官能行吗”的疑问。  相似文献   

4.
传媒歧视:正在倾斜的社会公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传媒歧视”,是指传播者在信息资源分配上的不均衡而造成信息接受的不平等,即指新闻传媒“不能够平等地对待分布于不同社会地位维度上的人群,歧视弱势群体即处于阶层低端和社会边缘位置的人群”。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社报道,许多“博士官”遭遇“排异反应”,难以真正融入部门领域,甚至“多数博士官认为博士是官场中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6.
教育支持是指国家、社会对弱势群体在接受教育上提供的帮助和扶持.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制度安排,教育支持一直是社会(政府)救助与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选项.转型社会以来,我国进城农民工弱势群体的教育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得到有效保障.为此,在和谐社会建构的整体框架下,政府应加强立法,保障弱势群体的教育权;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健全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制度;进一步加大教育投资,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教育,强化弱势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把“输血”式救助变为“造血”式救助,提高农民工弱势群体改变弱势地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成员中处于竞争弱势的阶层和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创造财富、就业竞争方面缺乏能力,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等方面得不到社会应有的保障。这个群体主要由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贫困人群、农民工等组成。关注弱势群体是公安工作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方面,关注弱势群体是目前公安工作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代·代际·代沟]用“代”来划分人群,早先的标准大约是20年为一代人,歌里就唱道“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而“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四代和第五代人身上”——这早先的说法,大约是指“寄托在”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一代。“代沟”这个词形象地表现了两代人之间的差异。现在有人则认为10年就是一代(如“年代”的说法),更有甚者认为5年就是一代了——言下之意是越来越看不懂了。[老三届]全中国的“老三届”,如果初中、高中相加,就有6届,人数应该有千万之多了。“老三届”中有的是读过几年书,但断了大学梦…  相似文献   

9.
“潜规则”.指那种上不了台面,进不了文件,甚至难以启齿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却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它无影无踪,却又无所不在,无孔不入。商界、文坛、民间均有,然而以官场为害最烈。拥有一定权力的官员作为交易的一方,想通过权力谋取某种利益的人作为交易的另一方,进行着“权为你所用,利为我所谋”的相互交换。“擒贼先擒王”.官场潜规则是各行各业潜规则的“王”。官场的潜规则如能得到有效惩治,社会其他领域的潜规则,也就难于逞威。  相似文献   

10.
试论侦查艺术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艺术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这种广义的艺术概念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使它成为诸多学科研究可供选择的一个独特的视角。如“管理艺术”、“领导艺术”、“科学研究的艺术”等等。美国著名侦查学家韦恩W·贝尼特与凯伦M·希斯在合著的《犯罪侦查》一书中说:“犯罪侦查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1]前苏联学者拉·别尔金在《刑事侦查学随笔》一书中也提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刑事侦查学是一门科学,而在实际运用中又是一种职业技巧,是一种特殊的、每一个侦察员和公安战士必须掌握的艺术。”[2]侦查艺术是对侦查方法的出神入化的…  相似文献   

11.
中式奢侈     
又有记者报道用了这样一个标题:《中国式奢侈:出差4天花8000元》,副标题是:《公务消费浪费严重仅公款吃喝一年就吞掉一个三峡工程》。其中谈到,所述奢侈之风在2007年被概括为一个新名词———“中国式奢侈”(标题内未加引号)。接着解释道:“舆论认为,这种‘中国式奢侈’就是‘花公款的奢侈’,因为花的是公款,所以出手出奇地大方。”[1]它的特色一是借用权力,二是为了“政绩”、“形像”,最大的特色在于大多“不会出事”。有些“不仅平安无事,而且很快高升”。[2]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总结行政浪费病因:一是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低;二是出现监督…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四部分人:一、下岗职工,或是出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但仍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在这部分人群中,女工多,年龄大的人多,知识层次和再就业能力低的人多,  相似文献   

13.
《上海支部生活》2011,(1):50-51
“你觉得自己属于弱势群体吗?”记者问。“是的,我属于。”扛着编织袋的农民工这样回答,大学生、小商贩这样回答,甚至在国企、外企有着固定工作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们也这样回答。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15日《南方日报》刊登朱迅的文章,周久耕要写“官场小说”,说明他对自己把握官场文化的能力很有自信。此举也引来了外界对“官场小说”的讨论。时下,官场小说大多是畅销书的热门,在各大门户网站的读书频道往往占据重要位置,无论是关注度还是点击数和评论数,官场小说都居高不下。官场小说的大热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官场的心态,一部分是出于对官场文化的好奇,看官场小说主要用来满足窥探欲;一部分是官场中人,为自己能在官场险滩中全身而退寻找“官场秘笈”;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既指以“依法治国”为主要内容的思想体系,也指治理国家和社会的行为方式、原则和制度,还指通过法治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法治”是指“法律的统治”,而依法治理属于法律应用、法制实践的范畴。我国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指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实际上兼具了“法治”和“依法治理”的含义。构建“法治湖北”就是全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法治的原则和方略管理全省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我认为,“法治湖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素质“素质”,最初被解释为白色的质地。唐代杜甫在《白丝行》中说:“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后来又引申为本质的意思。如张华励志诗:“虽劳朴斫,终负素质”,指的反映人的自然木质和社会本质两方面的内在要素结构,人才学认为,素质是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7.
齐延平  陈一远 《人权》2005,(2):58-59
3月19日,山东大学法学院主办的“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权研究会、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单位的50余名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分别就“弱势群体的界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和谐社会与弱势群体宪法保护”、“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各论”4个专题进行了研讨。弱势群体的界定是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基础性问题。有学者认为,社会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8.
曾国安 《理论月刊》2006,(5):188-188
弱势群体是指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人群。在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是诸多社会矛盾的多发地,也是社会不安定因素的主要来源。可以说,弱势群体的问题与矛盾得不到顺利解决,整个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就没有根本保证。在我国现阶段,困绕弱势群体的最大的问题与矛盾则是收入的低下和生活的贫困,然而这一切又根源于就业出路的狭窄。可以说,不遗余力地拓展弱势群体的就业再就业确已成为缓解各种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在全社会开始普遍关注弱势群体就业权益之际,由中国石油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2,(9X):26-28
<正>灾害对女童、男童、青少年、妇女和成年男性等不同人群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些人群应对灾难的能力也各不相同。灾害的发生有可能会加剧不同人群中早已存在的差异,导致弱势群体面临更少的资源和机会,更难从灾害中恢复。因此,在减灾、备灾、应急救灾和恢复重建等灾害管理各阶段中,充分考虑最弱势群体的需求,促进最弱势群体的参与以及提高最弱势群体应对灾难的能  相似文献   

20.
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法社会学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人为本”的法治选择众所周知,“以人为本”既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核心内容。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常认为,这里的“人”是指人民大众;“本”是指以人民的利益、人的发展为根本。[1]不过,在中国百姓传统的心里期望中,常与“以人为本”联系在一起的是“亲民皇帝”、“亲民总理”、“亲民官员”等等,这是长期以来集权主义“官文化”过度扩张的结果。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官僚化”的控制模式的前提下,几乎把该社会场景的一切都交与“掌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