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已经成为炸药成分检测中的重要分析手段。随着现代光学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两种技术设备便携化、一体化已成为现场炸药检测应用的必然趋势。1.引言近年来,国内外安全形势严峻复杂,针对重要目标实施的爆炸恐怖袭击时有发生,加强防爆安全检查工作以突显其必要性。红外和拉曼光谱检测技术通过对物质照射产生振动光谱,从而判断物质的化学成分,已被广泛用于分析化学、安全检查、生物医学等领域。随着反恐怖斗争形势的需要,安全部门对光谱仪的便携性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安钠咖样品中咖啡因和苯甲酸钠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红外光谱方法.方法 采用高纯度咖啡因和苯甲酸钠混合制样的方法制备定性和定量建模样品,通过分析混合样品的红外光谱图,确定安钠咖样品中咖啡因和苯甲酸钠的特征吸收峰.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建立红外光谱定量模型.结果 通过...  相似文献   

3.
用化学显色法检验炸药成份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特别是在基层刑事技术部门缺少分析仪器的情况下,熟练掌握使用该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993年,某市发生一起恶性爆炸案件,嫌疑人王××交待与嫌疑人张××共同作案,作案时张××穿一件绿色军上衣,并将炸药夹在右腋下,但张××矢口否认。为了澄清事实,在张××家中提取绿色军上衣一件,要求检验衣物上是否有炸药成分。通过对现场爆炸尘土的分析检验,认定为铵锑混合炸药,故重点对张××衣服上是否含有TNT、NH_4~+、NO_3~-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利用HE染色、银染和β-APP免疫组化染色确认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模型,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面扫描成像技术检测弥漫性轴索损伤区域酰胺Ⅱ带的光谱分布情况,得到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红外光谱数据,绘制红外光谱病理图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酰胺Ⅱ带红外光谱吸收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红外光谱病理图像中酰胺Ⅱ带的高吸收区与弥漫性轴索损伤区符合。结论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可对弥漫性轴索损伤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  相似文献   

5.
纤维的红外光谱鉴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24例纤维样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各种不同类型纤维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建立了常用纤维红外光谱图谱库。利用红外光谱对常用纤维进行光谱分析,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Huang P  Li SY  Li ZD  Shao Y  Li L  Chen YY  Chen YJ 《法医学杂志》2011,27(6):447-450
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可收集微小物体的红外光谱信息,针对组织切片和细胞进行扫描,记录选择区域像素位点的红外光谱信息,并通过计算机软件构建出组织和细胞中光谱吸收峰的二维和三维光谱映射图像.由于红外光谱对生物大分子的敏感性,通过该技术可以有效分析组织和细胞的生化构成、分子分布、代谢变化.本文阐述了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成像...  相似文献   

7.
X射线衍射法(XRD)检验无机炸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XRD检验无机炸药成分的方法。方法利用X射线衍射仪对单体硝酸铵及其混合炸药、黑火药等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准确确定各炸药样品物质组成。结论该方法能够直接给出无机炸药中各组分的分子式,是无机炸药定性分析的理想的方法,并且操作快速简便,无损样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无损快速检验胶水红外光谱法。方法利用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ATR)对8种常见胶水样品进行光谱分析,根据出峰位置差异,对8种胶水样品进行鉴别,并建立相应的红外光谱数据库。结果不同类型的胶水其红外图谱有明显差异,而同一类胶水在某些波数区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结论利用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可以快速、准确、无损的检验鉴别胶水样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生物降解塑料的检验方法;方法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生物降解塑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生物降解塑料PBAT的主要吸收带进行的分析,得到了PBAT及其制品红外光谱的特点;结论用红外光谱检验生物降解塑料操作简便、信息量大、结果准确,样品用量少、不破坏检材。  相似文献   

10.
心肌梗死的红外光谱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鉴定心肌梗死的红外光谱法,探讨傅里叶红外光谱面扫描技术鉴别早期心肌缺血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面扫描成像技术对1例心肌梗死组织样品进行逐点扫描,观测细胞酰胺A带、CH3反对称伸缩、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及核酸和磷酸脂质PO2反收缩振动频率的光谱分布情况,绘制梗死组织的红外光谱病理图像。结果酰胺A带及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的高吸收区、CH3反对称伸缩及核酸和磷酸脂质PO2反收缩振动的低吸收区与梗死区符合。结论傅里叶红外光谱及面扫描技术可鉴定心肌梗死病理改变,酰胺A带和胶原蛋白三螺旋结构的红外光谱图改变可特征性的判别早期心肌缺血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1.
在铵梯炸药的爆炸案件中,爆炸后TNT残留的含量是有限的,故检测有一定的难度。在爆炸现场勘查时常检到一些客体如:啤酒瓶等,为提取指纹用“502”熏显。但是,“502”熏显对啤酒瓶上微量TNT的检测是否有影响,本文作了一些探讨。1实验部分1.1仪器及试剂HP4890GC/ECD,RTX30m×0.32mm×0.25μm交联融熔石英毛细柱(均由广西区公安厅提供),进样温250℃,检测器温300℃,炉温180℃,载气高纯氮,柱前压10psi,分流比30:1,进样量1μl。丙酮AR,标准TNT(由柳州二化提供)。1.2实验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聚类分析,鉴别9个红外光谱相似的汽车中涂漆样品.方法 从漆片中分离、提取出中涂漆样品,用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并结合红外光谱检测,结果采用SPSS 19统计软件(美国IBM公司)对裂解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裂解气相色谱质谱的检测结果经聚类分析处理,9个中涂漆样品按其裂解图谱的差异可分为4类;而结合红外光谱的检验结果,最终可将5类中涂漆样品一一区分.结论 在汽车中涂漆的鉴别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是对红外光谱检测的重要补充,能够有效地提高对中涂漆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运用紫外光谱成像技术显现潜在油汗混合指印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使用紫外光谱成像仪获取典型潜在油汗混合指印的光谱影像数据资料,比较不同数据处理软件的分析结果。结果紫外光谱成像技术具有显现潜在油汗指印的能力。结论紫外光谱成像技术能够成功显现非渗透性客体表面潜在油汗混合指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伤性癫痫致痫灶β-折叠蛋白的红外光谱改变。方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面扫描成像技术对大鼠外伤性癫痫脑组织标本进行检测,获得β-折叠蛋白结构的光谱数据,绘制致痫灶的红外光谱图像。结果致痫灶可见明显的β-折叠蛋白结构高吸收区,高吸收区色差、吸收度与低吸收区存在明显不同。结论外伤性癫痫致痫灶广泛存在β-折叠结构跨膜蛋白的改变,具有β-折叠结构的跨膜蛋白广泛参与了外伤性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7,(6):583-587
目的研究外伤性癫痫致痫灶α-螺旋结构蛋白质的红外光谱改变。方法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面扫描成像技术对大鼠外伤性癫痫脑组织标本进行检测,获得α-螺旋结构的光谱数据,以及红外光谱图像。结果致痫灶可见明显的α-螺旋结构高吸收区,高吸收区色差与吸收度与低吸收区存在明显不同。结论外伤性癫痫致痫灶广泛存在α-螺旋结构跨膜蛋白的改变,具有α-螺旋结构的跨膜蛋白广泛参与了外伤性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一种普通办公胶水的检验鉴定方法。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并结合二维相关光谱分析技术,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常用普通办公胶水,以及同一厂家生产的不同批次的胶水进行鉴别分析。结果若胶水的组成成分不同,则一维红外谱图的差异较大,若胶水的组成成分相近,则一维红外谱图的差异就不显著,甚至难以区分,但是以时间为微扰项,进行一系列动态分析,即使用二维红外谱图进行分析,也可轻易的将其区别。结论该方法增加了一维红外光谱的分辨率,可将一维红外光谱不能区分的物质,进行动态分析,由变化过程的差异从而进行区分,拓展了红外光谱的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检测急性心肌缺血猝死大鼠的血清分子特征,探讨二维红外光谱鉴别急性心肌缺血猝死的法医学价值。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心肌缺血猝死组(实验组)和空气栓塞死组(对照组),血清样本行ATR-FTIR检测,应用OMNIC软件进行光谱预处理并求二阶导数光谱,分别计算两组原始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的相似度,并应用Matlab R2010a软件建立二维光谱模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鼠血清的原始红外光谱在峰形、峰位、峰强度均极其相似,相似度达99.78%,二阶导数光谱显示出两者相似度降至98.62%,二维光谱模型显示两组光谱在1 625cm~(-1)、1 550cm~(-1)、1 080cm~(-1)及860cm~(-1)附近的成分差异,且它们的自动峰个数不相同,提示两组在蛋白质、糖原、核酸等分子含量存在较明显差异。结论仅从一维光谱上难以区分出两组的分子差异,二维红外光谱可以直观、有效地反映出急性心肌缺血猝死与空气栓塞死的大鼠血清分子差异,有望应用于法医学死因鉴别。  相似文献   

18.
1案情简介2004年8月5日16时05分,列车进入某车站时,发现一爆炸物。该爆炸物由一管炸药和一枚电雷管组成,并用电雷管上的两根红、灰色单芯铁质导线缠绕在列车尾部敝车的前钩头插销拉杆支架上方。2实验2.1实验器材及试剂真空泵、吸滤瓶、1/万分析天平、红外快速干燥器等,试剂均为分析纯,重蒸蒸馏水。2.2定性分析[1]2.2.1外观检验炸药为棕红色蜡纸包装管状,直径32mm,长度为190mm,一端破损吸潮,重150g。炸药呈灰白色粉状。2.2.2炸药成分定性分析取炸药少许,分别用蒸馏水和丙酮溶解,取上清液滴加萘氏试剂、5%二苯胺浓硫酸溶液、1%硝酸银溶液、10%…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PE983GIR-PE7500数据站上以海洛因标准光谱图为准,研究了海洛因真伪及掺假成分的红外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20.
对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死者衣服上油漆碎片与嫌疑车漆片的成分进行比对检验。红外光谱检验结果显示,死者衣服上沾有血迹区域提取的油漆碎片与其他部位提取的油漆碎片谱图有差异。对凝固的血迹进行检验,发现差异可能来自于血液污染。通过红外光谱差谱技术将血迹区域提取的油漆碎片的红外谱图进行处理,所得谱图与衣服上其他区域提取油漆的红外谱图无明显差异,证实死者衣服上只有一种油漆,且与嫌疑车漆片成分相同,这为证实嫌疑车的肇事事实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