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发现,大学生对民主特征的看法包括共同的民主特征、中国的民主特征和西方的民主特征三个维度;西方的民主观包括自由民主、参与民主和多元民主三个维度。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大学生认同度最高的是共同民主特征,其次是中国的民主特征,对西方民主更认同的是参与民主。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对大学生民主看法影响较大的因素有性别、专业、年级、父亲的职业和对"两课"的态度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年农民工进城务工有增无减,这个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渴求着政治利益保障。本文通过对深圳市公明新区南村青年农民工的访谈调查,分析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政治参与认知能力不足、政治参与态度"依情况而定"和政治参与行为不积极。本文将从国家制度层面、社会保障层面、个人意识层面等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青年农民工政治参与缺失的对策:完善农民工政治参与表达机制;建立主动型、服务型和友好型的城市社区服务机构;加强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充分结合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我国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和高校政治教育的状况来看,问题甚多,本文专题探讨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意义,从有利于国家民主政治化进程、有利于社会政治稳定和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几个角度予以说明其积极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民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握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的现状是进行民主教育的前提。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民主意识喜忧并存,民主意识存在偏差,参与意识不足,缺乏民主实践。从高校民主教育、民主参与制度和舆论环境等方面解决大学生参与民主的问题,可以有效消除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民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把握当代大学生民主意识的现状是进行民主教育的前提。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民主意识喜忧并存,民主意识存在偏差,参与意识不足,缺乏民主实践。从高校民主教育、民主参与制度和舆论环境等方面解决大学生参与民主的问题,可以有效消除大学生民主意识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的历程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政治参与是青年通过各种具体行为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表达青年政治利益的活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在实践中摸索,经历了迷茫,经历了狂热,从不理性到理性,从无序到有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热情的再次高涨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因此执政党重视青年就要重视青年政治参与,中国青年政治参与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待青年政治参与既要放手锻炼又要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7.
青年政治参与是青年通过各种具体行为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表达青年政治利益的活动。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在实践中摸索,经历了迷茫,经历了狂热,从不理性到理性,从无序到有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青年政治参与热情的再次高涨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因此执政党重视青年就要重视青年政治参与,中国青年政治参与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待青年政治参与既要放手锻炼又要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8.
十七大报告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这是和谐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需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一是培育公民的民主价值观念,增强他们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逐渐尝试使公民参与进入到诸如政府制定的直接民主领域;三是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培育多元的公共治理主体。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青年政治心态变化轨迹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青年在社会转型期政治心态的变化轨迹,与其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以及青年自身的政治参与息息相关.按照"文革"结束后的反思、改革开放后的激越、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环境三个不同阶段考察,中国青年的政治心态轨迹,表现为反思与寻找自我-激情高涨而后愤恨不满-理性地追求实用与实效三种不同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政治冷漠的根源,一是大学生经济地位不独立;二是政治参与能力不足;三是政治判断力不足。大学生的政治冷漠对于其参与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校园以及向现代公民的转化都有着消极影响。倡导由"服从型"向"参与型"过渡的学校管理方式,健全制度化的大学生参与机制,是消解大学生政治冷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动力。然而,消极政治参与在当代大学生中越来越普遍,造成大学生消极政治参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的掣肘、学生民意表达不畅、参与机制的缺陷以及当今中国的一些社会问题,等等。以人大代表选举为实证,从当代大学生消极政治参与现状出发,分析高校学生消极政治参与的成因,提出祛除高校学生制度化政治参与障碍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青年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生力军,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对青年政治参与有重要影响,为其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平台和更为丰富的手段。但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年政治参与同样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源于青年自身特点和大的网络、社会环境。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引导和规范手段,保证青年新媒体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教学中必须着力引导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直面这一课题。在对以烟台大学为样本的调查进行分析后,可得出青年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满意和满意率较高、大学生生活状态不容乐观、互联网利用存在较多问题等五个结论。由此,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基础和前瞻性三方面导入,我们提出了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日益普及,青年亚文化正深刻地影响着"90后"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聚集方式和交流方式,反映了"90后"青年群体的个性化特征。本文对"网络青年亚文化"做了概念界定,特指借助网络新媒体传播的青年亚文化;从网络语言、网络行为、网络事件、网络人物四方面阐释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根据对四川省部分市州的"90后"青年群体(中学生群体、中职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的调研访谈结果,分析网络青年亚文化在四川省"90后"青年群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异同比较;剖析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应当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团属网络平台,培植网络宣传队伍;加强青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构建青年自身正确的价值体系,理性引导网络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探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稳定与公民的政治参与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实践和参与能力都不断增强的同时,政治冷漠现象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突出特点.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现象对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稳定进步发展以及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大于正面作用.要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不强、动力不足、行为不力的局面,还需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政治参与平台,提高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但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及信息平台的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三大困境,即政治参与认知困境、政治参与内容困境和政治参与行为困境。对此,可以从技术、政府、高校三个层面进行应对,以帮助大学生理性参政,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占据高等教育的大半个江山,作为中国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高职学生的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当前高职学生政治参与表现出意识弱、能力差,参与动机复杂化、功利化,参与层次低、非制度性等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继而提出了促进高职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海南大学311名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等方法,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由于电子政务建设滞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不足、网络法规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还存在对网络政治信息关注度不足、容易出现盲目跟风等非理性行为、参与意识和实际行为脱节等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政府、高校和制度建设三个层面来探究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政治参与意识,具备应有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推动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理性、有序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现代民主政治有三个基本制度,有三个最重要的特征。一是公众参与;二是政务公开;三是以权利制约权力与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结合,就是right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