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为了防止滥用权力,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对在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就如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进行研究,以便使权力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凯 《理论前沿》2009,(11):46-47
当前,领导干部中出现种种腐败现象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权力修养出了问题。领导干部加强权力修养必须牢固树立公共权力意识,必须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和行使权力,必须增强自我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必须承担起领导科学发展的责任,必须辩证地看待权力与人民、责任、奉献、奋斗的关系。这对我们党的建设和领导制度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原则、权力制衡原则、依法治权原则以及党的领导原则。加强权力运作中的制约和监督,重在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一是必须建立制约有效的权力运作机制;二是必须完善权力运作过程中的民主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4.
苏共权力监督机制存在的主要弊端:党外缺乏制约,党内监督乏力;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而且其地位偏低;监督机构权限狭窄,监督对象部分错位。综观苏共权力监督制约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引出以下几点教训和启示:第一,必须充分认识执政党党内权力监督的重要性,加强权力监督机制建设。第二,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建设。第三,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5.
权力是人民授予的,表现为一种信任、责任和奉献,然而权力本身又存在极强的扩张性、变异性和腐蚀性。没有约束的权力最容易导致腐败,必须建立科学的权力赋予、配置、分散机制,有效发挥现有监督主体的作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当前,我国权力监督机制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实际,针对现实生活需要和现实机制的缺陷,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建立一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构,对权力实施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7.
“一把手”在领导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关键是要建立和完善六个机制。 一、建立完善权力公开运行机制。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减少暗箱操作,是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的基础。要积极创  相似文献   

8.
加强党内权力监督,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党内权力监督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党内仍然存在和蔓延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要求我们党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内权力监督,进一步完善党内权力监督机制,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相似文献   

9.
童旭升 《工会论坛》2006,12(2):52-53
为确保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当前,通过加强监督,防范权力腐败,必须要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尤其是要加强监督机制的总体协调,强化以权力互相制约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督机构。  相似文献   

10.
权力监督为现代民主政治所必需,而与权力制衡相结合的权力监督才能行之有效。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效反腐倡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在强化纵向权力监督的同时,尤其要注意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横向权力监督体制。在权力监督的多重主体中,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监督最为根本。权力监督的根本宗旨就是确保执政为民、权为民用。权力公开透明是权力民主监督的必要前提。权力监督作为民主政治的保障,必须走权力公开透明之路。创新和健全监督制度是对权力实施有效监督的根本保证。从民主政治的发展看,加强制度建设是社会平稳转型的根本保证。从反腐倡廉的机制看,制度反腐是根本。  相似文献   

11.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道德制约机制以规范公共权力的有序运行。用道德约束公共权力的运行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实现,即加强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自律、加强对公共管理者的伦理培训以及加强对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评议,以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  相似文献   

12.
劳动教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制制度 ,但其在实体构成和适用程序方面都明显违背刑事法治和程序正义的基本精神 ,亟待改善。只有将劳动教养行政权转换为司法权 ,才能使劳动教养获得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量刑建议是近年来检察机关开展的一项改革活动。此项改革引起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本文从量刑建议的理论基础着手,结合司法实践,参考国外在量刑建议制度中的有益经验,对我国确立量刑建议制度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制度在我国的设立作出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4.
权力、权利、社会制约权力是当今法治国家权力制约的三大思路。媒体对权力的制约是社会制约权力的重要方式。高度信息化的美国,媒体在影响选举、监督政府、设定议程、沟通民众等权力制约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此同时,美国媒体在报道中表现出极大的娱乐化、庸俗化倾向,在国际报道中与政府日趋一致、传声筒作用增强,监督中“过”与“不及”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5.
遵循先例凸现了强烈的权力制约精神,它也确立了严谨的权力制约方法论,其法治价值在于体现了司法公正,有助于统一执法,提高诉讼效率和司法透明度,是司法改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警察权力制约的若干“瓶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司法权控制警察权 ,加强对警察权力的监督 ,本是法治社会下对警察权的行政本质深刻认识的结果。但在处于社会转型期、“稳定压倒一切”的当代中国 ,司法权控制警察权的发展却面临着诸多“瓶颈” :司法权控制警察权与社会学、管理学、司法机关的工作实践和法治社会的必备条件以及当代中国国情等宏观因素存在着冲突之处 ,这些冲突之处又反过来阻碍着司法权控制警察权的进一步推行。  相似文献   

17.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企业经济效益好坏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但主要是由企业内部因素决定的.企业只有转变机制,转变观念,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特别权力关系法治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别权力关系是受公法调整的特别法律关系之一种。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发端于19世纪君主立宪时代的德国,并在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经历了一个不同程度的发展和修正过程。我国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特别权力关系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撑和立法规范,游离于法治之外,因而有必要从我国行政法治并不理想的现实出发,引进“修正后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积极、合理因素,顺应我国法治发展的趋势,以现代法治理念为指导,将特别权力关系纳入法治轨道,使之逐步法治化。具体进路为:优先保护特别权力相对人的基本权利;尽力规制特别权力的配置;对特别权力主体的自治行为进行程序控制;对特别权力关系的司法审查体现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单一制国家权力配置规范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单一制国家的次国家单位既包括普通行政区域,也包括各种享有不同自治权的自治单位和行政特区。对单一制国家为什么会采取多样的次国家单位形式,单一制理论未曾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由此在次国家单位多样化发展出现超出现有权力体制规定时,单一制国家只能被动应对。要克服这种情况,就要使单一制理论突破对权力配置的静态阐释。从纵向权力配置的动态过程来看,次国家单位的多样化植根于社会共同体的多样化需求,只有建立社会共同体对次国家单位权力组织的诉愿表达和中央统一权力配置过程之间相互沟通的规范程序,将次国家单位发展过程整合到统一的法治体系中来,才能保持单一制国家统一权力体制的稳定和权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应急性警察行政权制度之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过程中,公安机关的应急功能是其他行政机关所不能比拟的.然而,我国应急性警察行政权存在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阶段的应急性权力、轻突发公共事件预誓阶段的应急性权力;重规制型应急性权力、轻服务型应急性权力;重封闭型应急性权力、轻开放型应急性权力等缺陷。导致这种缺陷的原因是:包括人民警察在内的行政执法人员的应急性管理观念尚未完全形成, 警察应急法制的发育不充分和学术界对警察应急权研究的滞后。完善我国应急性警察行政权制度应当以系统的方法,运行现代国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理,具体包括预警制度、处置制度和事后恢复与重建制度,每一种制度又有若干基本要素所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