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充分体现党内民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内选举制度是衡量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也是党内民主的主要实现形式。发展党内民主,关键是要健全党内选举制度。目前我国的选举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不断完善。要充分认可、尊重、保障和监督选举结果,杜绝没有结果的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2.
黄心力 《传承》2008,(24):18-19
由于传统观念影响、经济民主的缺乏、部分党员本身缺乏主体意识和党内民主监督不力等原因,现阶段党内选举制度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由于传统观念影响、经济民主的缺乏、部分党员本身缺乏主体意识和党内民主监督不力等原因,现阶段党内选举制度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要高度关注公推直选后的制度跟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推直选符合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了我们党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改进和完善基层党组织选举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新思路,要求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这一主张为党内民主发展拓宽了制度创新的空间,使竞争性选举成为可能,并成为党内民主较为恰当的突破口。竞争性选举是民主的普适性原则,是判断民主的一个标准。推行竞争性选举的意义是使党内民主从选拔政治转变为选举政治,革新和厘清党内权力授受关系,以此来推进党内民主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内选举: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立兴 《桂海论丛》2003,19(3):23-25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实施程度的标志,它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内部权力来源的合法性 ;形成党内有效监督以规范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保证党员民主参与党内事务的管理。针对党内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应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的各项制度来保证党内选举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党内民主选举是党内民主的一项根本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今.发展党内民主成为党的建设的目标,党内选举成为尊重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内容。为此.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党委认为,要发展党内民主,就要创新党内选举制度,引入竞争择优机制,建立基层党组织的直选制度。从1999年起,局党委大胆探索基层党组织直选制.由党员直接投票选举基层党委委员发展为直接选举正、副书记、纪委书记。多年的实践,巳形成一套科学的工作思路和丁作程序。  相似文献   

8.
党内选举制度是党的组织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党内民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考察党内选举制度演进的历史,总结党内选举制度建设的经验,对进一步完善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概括地说,中国共产党党内选举制度的演进大体上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形成和确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曲折发展、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恢复发展和完善三大阶段。通过对党内选举制度的历史考察,可以深切体会到: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核心;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完善党内选举制度的基础;坚持实行差额选举是党内选举制度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实施程度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高度重视党内选举。党内选举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内部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形成党内有效监督以规范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党员民主参与党内事务的管理。针对党内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应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的各项制度来保证党内选举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0.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如何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其主要对策就是要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和实行与党内选举制度相配套的党内权力制约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1.
公推直选是对基层党内选举制度的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实践,开拓了基层党内民主发展的新境界。公推直选应扩大试点、深入总结、不断完善进而形成可以进一步推广的选举制度。选试点应注意以下问题:公推直选工作的成本控制问题;民主选举程序规范化问题;公推直选范围过于狭小的问题;党内选举与政治选举相混淆的问题;候选人产生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当选人与职位契合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冬梅 《传承》2011,(3Z):16-1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意义重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离不开对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的保障,而建立和健全基层党内民主议事制度以保障党员参与权是其最主要的实现形式。健全和完善的基层党员民主议事制度既要有基层党员代表议事会作为物质基础,又要有基层党员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基层党员代表首议制度、基层党员代表提案制度、基层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等作为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全面提升基层党员民主素质,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一项意义重大和创造性的工作。为此,必须立足于党的基层组织党员的实际,遵循党内民主发展的客观规律,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性问题。一要坚持解放思想.走出对党内民主的认识误区:二要立足于目前党的基层党员民主的素质和能力的实际,着力推进“三个转变”;三要切实提高党的基层党员民主的“六种能力”;四要创新党内制度,为提高党的基层党员民主的素质和能力提供制度支持;五要注重舆论和政策的正确导向.为党的基层党员充分发扬民主创造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4.
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是体制内民主化的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党内民主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只是实际进展尚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党内民主改革涉及的面太广_同时,党内民主改革既不能作表面文章,华而不实,又不能大动干戈,造成政治上的波动和改革的阻力。因此,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战略。我认为.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切入点。根据党章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各级领导机关及其成员,均应由党员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选举是党内民主制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完善党内的选举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党内的选举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  相似文献   

15.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的重要精神,中共云南省昆明市委从2008年7月开始.在全市市级机关等基层党组织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公推直选试点工作.在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方面探索和尝试党内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北京作为新农村建设首善之区,各区县大力推进农村基层党内民主,探索实现党内民主多种形式。本文以北京部分区县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调查为基础,针对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中改革与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决策机制、监督制度以及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等问题进行研究,希望总结出当前农村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共识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杨立平 《今日浙江》2008,(13):30-30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扩大人民民主”以及“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新论断和新要求,为发展基层民主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在市委高度重视下,我们积极探索换届选举的民主方式,大力推进以党内无候选人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自荐海选”为主要内容的选举制度改革,掀起了一股基层民主的热潮,嘉禾大地到处洋溢着以“民主”为强音的“春”的气息。  相似文献   

18.
张书林 《长白学刊》2008,(5):119-124
发展党内民主已经成为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主流行为。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实现实质性突破,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党内民主与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关系、党内实体民主与程序民主的关系、党内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的关系、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党内上层民主与基层民主的关系、党内民主与一般民主的关系、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以便为党内民主的整体推进提供坚强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它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不仅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保障。新时期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应着重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委员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和党内民主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近日,本刊记者前往杨浦区五角场镇采访时发现,该镇从去年3月份开始,在全镇辖区内的所有居民区通过个人自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和组织推荐的“公推直选”方式,选举成立居民区片党委,从而迈出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