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现在已经很难确定“80后”一词首次出现是什么时候了。从那之后,同一年代出生的人都被逐渐冠以年代的称谓:“70后”、“80后”,近两年又出现了“90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新生代农民工”一词的出现,对“80后”、“90后”员工来说,又衍生出另一个概念——“新生代”员工。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力量, “80后”新生代的社会建设参与目前呈现如下特征:日益边缘化的建制性危机;社会认同存在正向谐变和逆向冲突两种互构共变型态;虽然现行体系的接纳度较低,“80后”对社会建设参与仍有着较为积极的期待.推动“80后”的社会建设参与,首先应建立合理有效的参与体制与机制;其次要建构“80后”新生代社会建设参与中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3.
继“新生代”和“70后”而起的“80后”写作带给文坛的新质素不是传统文本意义上的,他们在消费主义的道路上比前辈们走得更远。“80后”写作的意义在于为当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中的当代大众消费文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消费性写作。  相似文献   

4.
继“新生代”和“70后”而起的“80后”写作带给文坛的新质素不是传统文本意义上的,他们在消费主义的道路上比前辈们走得更远。“80后”写作的意义在于为当前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中的当代大众消费文学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消费性写作。  相似文献   

5.
猫一样的员工 你知道“80后”在早上是如何叫醒自己的吗?80%的人不用闹钟而是手机!他们是名副其实的新一代员工!他们有着猫一样的性格:有些粘但又不会太粘,你叫他时他不会听你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最近和许多老总聊天,经常提到的问题就是对“新生代”员工的管理,过去几十年的管理经验现在突然失灵了!那么,什么办法管用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河南省8个城市的“80后”新生代为调查对象,调研分析了他们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现状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调查表明:“80后”新生代的社会认同程度普遍较高,只有经济地位认同度较低,个体的社会认同正在从被动转变为主动; “80后”社会事业知晓程度尚可,信息参与程度一般,行为参与程度较低;作为社会认同基础领域的三个方面,我国目前对于“80后”新生代作为社会的新弱势群体的社会福利系统欠缺,而社会意义系统较为理想,社会组织则呈现一定的缺位现象;由于“80后”新生代的社会建设参与日益呈现出建制性边缘化危机,他们的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参与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已有文献、调查数据以及对“80后”和“90后”人学生的深度访谈,得以归纳卅“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并从恋爱动机、恋爱对象、同居现象及择偶方式、择偶标准、性观念、婚育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差异性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存:爱情与情爱,恋爱与结婚,主体与客体,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感性,线性与非线性。  相似文献   

8.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高离婚率不仅会使“80后”群体对婚姻产生恐惧,同时“80后”离婚率趋高也严重地影响着家庭婚姻结构的稳定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80后”青年离婚率趋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80后”婚姻观的变化、人口性别比失衡下婚姻挤压状况严重、自我意识增强和家业分离、婚姻替代资源增多、父母对婚姻的干预以及离婚成本降低和程序简易化等多个因素影响着“80后”青年的婚姻生活和婚姻质量,是“80后”群体出现“闪婚”、“闪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我出生于1987年,按照现在通常的说法,是一个标准的“80后”。不过,我却一直对“80后”这样的称谓不太认同。每当见到媒体上谈论“80后”如何如何,无论是褒是贬,我总是本能地持有几分警惕。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当以青少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的青少年研究进入新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中,以往的研究视野也应有所拓宽与创新。上个世纪70年代前:青年群体庞大,研究者极少;70年代后:青年虽然吸引了学界目光,但并没引起关注。而对“80后”的研究则是:从果断定论其为“垮掉的一代”到尴尬反思其为“鸟巢一代”,这促使青少年研究出现了目前从高调走向低调,谨慎对待“90后”研究的状况。实际上我们也需要从主观走向客观,理性对待“90后”研究,具体而言做到:理性——全面关注;客观——平等对待;公正——研究对象的扩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于出生时碰到独生子女生育高峰,所以“80后”们大都成长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的宠溺中.度过了没有电脑和综艺的童年,经历着没有战争和饥荒的成年。就是这样一代当初被前辈们唤作“叛逆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的人,如今也已经走在或正在走向奔三的路上。在他们当中,有的在爸妈的庇护下“啃老”,有的自主创业小有所成或者跌倒了再来,有的在上了几年班后当了个小领导,有的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80后”一度成为、社会舆论评价的焦点。解读“80后”现象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青少年的社会评价问题,可以让人们能够消除代际间的偏见,增进代际问的沟通与理解,从而建构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舆论环境。“80后”现象表明:人们对新生代的关注,是深层的社会忧患意识的表现;青少年的社会评价是代际评价的同义语,往往会伴随着偏见;不客观的社会评价往往不会引起新生代的认同;了解、理解新生代,是青少年社会评价客观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80后”群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8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群体特征。“抗震救灾”等公共事件凸显“80后”大学生“值得信赖,敢担重任”。科学发展观对“80后”大学生教育有重要引领作用。“80后”大学生教育的路径选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成才为根本。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人们对“80后”的认知中,存在着“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现象。这与成人社会的认知障碍有着直接关系。成人社会的认知障碍,主要与“80后”的独生子女身份、改革开放以来种种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成人社会期待回报的心理等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要准确认知和把握“80后”的特征和特质,成人社会必须加强对“80后”和新生事物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人职业生命的延长,“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等不同年龄段的职场人士开始在现代职场中共同逐鹿,他们通过释放各自的光华构建起职场最为美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凡欣 《前沿》2014,(15):173-174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水平直接影响“90后”大学生的行为与思想,当前,以“80后”为主体的高校辅导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不断增强,职业认同与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科研意识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是,“80后”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政治意识薄弱、职业道德品质有待提升、职业价值目标功利化等。因此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方向;强化责任意识,优化外部环境;重视职业发展,健全职业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发生后,“80后”大学生积极赶赴前线参与抗震救灾,在后方捐款献血,而作为救灾主力的军人80%都是“80后”,这些卓越表现恰好彻底颠覆了公众的传统观念。社会的大环境确实造就了他们不肯吃苦、内心脆弱、盲目自信的性格特点。他们不是不上进的一代,而是缺少一个展现自我的契机。每代人之间本来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只有沟通和理解才能消除差异带来的不信任。“80后”仍然年青,他们的未来还有无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对于已经跨入而立之年的“80后”,事业进入新阶段最明显的标志莫过于升职加薪。究竟要成为怎样的员工才能让老板主动找你谈升职?面对升职机会,如何巧妙地争取?职场专家和企业HR建议,完美的“职场升职计”包括以下几点:明确职业发展规划、业绩出色、经验丰富,又能运用正确策略与领导沟通,并表现自己。  相似文献   

19.
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进行代际分析、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可知,尽管“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发展使之具有成为新的一代的可能性,但是从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并没有证据表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完全不同于“80后”大学生;虽然“90后”大学生成长的时代为他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并且“90后”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和局限,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20.
"80后"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推动者,社会对于"80后"的认识也在不断的理性化、客观化。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研究成果做了综述:"80后"与"80后"现象,"80后"与"80后"现象产生的时代背景,"80后"的行为方式以及与社会的互动。通过对"80后"与"80后"现象的综述来更好地走入这样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