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探索我国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应把社会质量理论的四个维度,即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融合到实践中。从社会质量理论来看,当前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不充分影响了社会质量的经济保障机能;价值观念共享机制的缺失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凝聚力;社会关系的系统性排斥制约了包容性文化的建构;文化主体的参与局限阻碍了其权能的实现。建设农村和谐文化应多途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建立综合配套的文化投入机制;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构建和谐文化的思想共识;促进多元文化认同,建设包容性文化;强化农民的自主意识,实现文化主体的增能与赋权。  相似文献   

2.
关于城镇化的研究,可以运用社会质量理论的四个条件性因素,即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来展开。从社会质量理论来看,传统异地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劳动力流失影响社会经济保障机能,社会反向情绪削弱社会凝聚力,社会系统性排斥制约社会包容性发展,农民选择局限影响其权能的实现。作为新型城镇化合理模式的就近城镇化则注重以民生建设为基础,保障社会经济安全;以增强社会信任为重心,提高社会凝聚力;以推进各阶层融合为导向,建立包容性社会;以扩展选择范围为最终目标,实现农民的增能和赋权。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本文从社会公平感、社会安全感、社会冲突感三个方面对青年群体的社会态度的现状与变化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代际比较以及个体层面、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代青年群体对社会的态度比较认可,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是目前的基本共识。不同代际青年的社会态度逐渐出现差异,而"90后"青年的社会冲突感更加强烈。青年群体个体层面中的经济地位认同、过去生活评价、未来生活预期和内外成功归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社会态度,而宏观层面的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所代表的地区富裕程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形塑着他们的社会态度。  相似文献   

4.
参考西方公平研究实验范式,以"独裁者实验""最后通牒实验"和"第三方裁判实验"为模型进行实验设计,研究青年的公平感和决策。实验结果表明,青年大概率地具有倾向于公平的思维、决策或行为;性别对公平感和决策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法学教育的影响较大;被试者的分配公平、评价公平和惩罚公平具有相关性;制度规则对行为公平的影响显著。公平是人类合作的重要基础,公平感和公平行为仍存在差距,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需要通过法律制度建设保障公平,强化程序公平,同时加强对青年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5.
谭旭运  吕邈 《青年研究》2023,(2):40-49+95
基于2020年“中国社会心态调查”相关数据,探讨青年社会流动感知、获得感的基本状况以及不同方面社会流动感知对获得感的影响。研究发现,青年对社会整体的流动信念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对自身的流动体验也处于中等以上水平,对子女的流动预期显著高于对自身的流动体验;获得感及其具体维度均显著高于中值;控制客观社会阶层等方面因素后,青年对社会整体的流动信念仍显著正向预测获得感,对自身的流动体验和对子女的流动预期也正向预测获得感;与基于自身实际情况的流动体验和对子女的流动预期相比,基于社会整体环境的流动信念对获得感的预测作用更强。研究可为引导青年理性认识社会流动、提升获得感提供相应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独特的成长背景和教育经历,"90后"青年受多元化思潮和新媒体的影响更为明显,其社会认知与前几代人相比呈现较大差异。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状况调查"的数据,详细分析了"90后"青年在社会公平、社会信任、社会问题、社会矛盾、成就获得、互联网可信度等方面的认知,比较了"90后"青年与前几代人的社会认知对其社会评价的影响。结果显示,90前后群体的社会评价受社会公平感、社会矛盾认知的影响大致相同;而他们对成就获得、社会问题、互联网可信度等方面的认知对两者社会评价产生的作用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人际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广大学者关注,但关于社会公平对其两者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试图利用CGSS2010的调查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研究发现不仅普遍信任与政府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特殊信任对居民的政府信任也存在显著影响;社会公平的三个维度(整体社会公平感知、自身收入公平感知、是否受到政府工作人员不公正对待)对普遍信任均存在显著影响;在普遍信任一定的情况下,社会公平与政府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普遍信任与政府信任的关系受到居民社会公平感知的制约。这表明,社会公平对于提升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及政府信任水平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增强社会平等对于改善"信任危机"现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90后"青年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的数据,运用广义定序Logit模型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90后"群体和非"90后"群体社会参与影响效应的差异性。分析发现,"90后"青年的社会参与呈现"高参与意愿"和"低参与水平"的显著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政治效能感、社会优先和规范优先意识以及社会信任对"90后"青年的社会参与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但规范优先意识和社会信任对非"90后"社会参与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平正义认知状况包括感受和观念两部分,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当前我国民众社会公平正义认知状况的调研表明,民众普遍认为公平正义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价值,并认为在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结果的合理性要比过程的合理性更为重要;民众对社会总体的公平性是基本认可的,对于义务教育、高考制度的公平感要高于社会总体公平感,同时也普遍认为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城乡和部门差别是不公平的;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来看,民众公平正义观念不同维度的内容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现代化程度有高有低,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城市化等因素在推动民众正义观念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社会公平感和住房政策偏好为例进行的社会公平正义认知状况整合性分析表明,主观和客观因素都会对社会公平正义认知状况产生影响。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应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健全公共政策体系,加强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多期横断面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80后"和"90后"新一代青年对政府的评价受到"互联网"和"社会公平感"两条路径的影响。相较而言,互联网对政府评价的作用有限,社会公平感对政府评价的影响才是决定性的。在控制互联网使用和社会公平感之后,政府评价的代际效应不复存在。本研究据此从合理调节民众对政府期望、转变互联网建设思路、积极营造社会公平感三个角度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为政府自身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讨青年农民工的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总体幸福感的关系。采用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总体幸福感对300名具有农村户籍的青年外出打工者进行问卷调查。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发现自我效能与总体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性别的青年农民工的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和总体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30岁以上和30岁以下青年农民工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和总体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从而得出青年农民工领悟社会支持、总体幸福感与自我效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政治知识与选举参与的影响关系以及社会公平感和媒体使用对该关系的作用条件,我们通过对北京、天津、黑龙江、山东、浙江、安徽、湖北、甘肃、广西壮族自治区和陕西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8635份中国公民的有效数据,结果显示:政治知识与个体选举参与行为的正向关系,受到社会公平感中程序公平维度的调节作用;同时,在对公民选举参与的影响关系中,政治知识与程序公平的交互效应还受到个体媒体使用的调节作用,即在偏好使用新兴媒体的条件下,政治知识与程序公平的交互效应对公民选举参与行为的正向预测影响更强。本研究验证了以政治知识为表现形式的支持性资源与政治参与行为关系中社会公平感的作用,以及该作用在不同媒体使用条件下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3.
悦中山  李卫东  李艳 《公共管理学报》2012,9(4):111-121,128
在三部门的整体架构下分析政府、市场和社会对农民工社会融合影响的实证研究还很少.本文利用2009年X市农民工和市民的调查数据时三部门与农民工社会融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包括文化融合、社会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等三个维度.论文发现政府、市场和社会对农民工社会融合三个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政府和市场均对文化融合没有影响,仅社会对文化融合有显著影响.农民工与当地市民的社会互动和在迁入地的居住时间有利于他们习得城市社会文化.政府、市场和社会对农民工的社会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均有显著影响,政府还通过市场和社会对社会融合有间接影响.论文的重要发现是社会互动和社会参与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合.论文结论对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曾泽尔 《学理论》2015,(5):49-51
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而中国目前贫富差距依旧很大,高等教育不平等现状日益凸显。按照不同维度将社会分成不同属性的层次,从不同的社会分层角度探讨高等教育是如何因为社会分层而产生不平等,并从宏观和微观相互建构的角度分析这种不平等的深层原因,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从经济、制度、观念等方面加以入手解决,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最大公平。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收入、工作强度、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险均有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机制分析发现:社会资本可以有效调动人情资源和信息资源,其中人情资源能够直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而信息资源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果存在"门槛"效应,只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发挥显著促进作用,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和仅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并无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其就业质量,既要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也要努力拓展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6.
青年的政治参与正向显著影响幸福感,自我效能的三个代理变量中能力自信、胜任力和成就感也会显著影响幸福感,并且性别、城乡和地区差异造成青年政治参与、自我效能对幸福感的作用不同。为此,政府要高度重视青年政治参与,尊重青年政治参与的意愿和诉求,广开参与政治渠道、扩展青年政治参与空间、充分保障青年阶层流动性,此外要包容青年对既定规则创造性破坏和创造和谐宽松的政治环境,充分释放青年的自信心、胜任力、成就感,最终提升青年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思潮作为一种思想意识,能够反映特定时期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民众的精神面貌,作为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为学界所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环节。稳住社会思潮的方向盘,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现实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产生了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社会思潮取向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廓清对于社会思潮导向和社会思潮取向的认识,看到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加大对二者的理论阐释力度,通过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弥合,实现社会思潮导向与社会思潮取向的双向优化,更好地满足人民不同层次的精神需求,凝聚社会共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北京市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受雇农民工的城市劳动关系状况对其公平感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年轻的新生代受雇农民工不易形成社会公平感;劳动获得相对较低不利于受雇农民工形成公平感;劳动保障完善有利于受雇农民工形成公平感;劳动强度相对较大不利于受雇农民工形成公平感。由此可以推断,改善受雇农民工的城市劳动关系状况,或许会成为提升农民工积极社会心态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发现青年农民工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不断增强,但政治资本极为匮乏,政治融入水平偏低;对青年农民工的政治融入具有显著影响的是政治资本、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而经济资本几乎没有影响。青年农民工政治融入的困境在于城市正式组织发展滞后带来的资本匮乏及参与不足。基于政治融入的赋权式融入,是我国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挑战.在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情况下,社会治理的负担进一步加重.因而,迫切需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社会组织则成为纠正"失灵"的重要载体.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主要有:承接政府的社会服务项目、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充当社会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线".然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存在先天不足,参与社会治理存在诸多困境,应加强制度建设,破除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壁垒;强化分类治理,创新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治理模式;实施增能赋权,提升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推力;助力协同共治,推动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良性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