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时代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逐渐形成了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努力目标,以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为实现路径,以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普遍遵循,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为基本支撑,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战略引领,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纲举目张、明体达用,旨在推动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实现共同繁荣,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注入了更多活力。  相似文献   

2.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日益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成为人类共有精神家园的最大公约数,成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人类共同价值通过共商、共治、共建推动全球治理新秩序的建立,推动着人类共同发展和共同兴盛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全人类共同价值论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对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困境的理论探索和现实应对,充分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共性,反映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时代之需,揭示了人类生存与发展应当遵循的共有价值理念建构规律.这一思想是我国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制度回应现代文明的价值追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是中国价值立场的鲜明表达,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政治智慧.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强调联合国宪章基本准则的共同遵循、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构建、强调全球治理与世界和平同向同行、强调全人类普遍意义的价值共识、强调文明交流互鉴的智慧原则.  相似文献   

4.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全球卫生健康治理发展大势提出的新理念,是维护世界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它以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以共同健康为价值目标,从共同体的角度谋划全人类卫生健康,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和使命。面对世界政治体制、经济水平、思想文化差异、单边主义制约、世卫组织作用弱化等诸多困境和挑战,世界各国应秉持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持续深入推进全球化以提升应对能力,坚定践行多边主义以提高协同水平,充分发挥国际组织联结作用以强化全球治理,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田迪  韩升 《长白学刊》2023,(5):149-156
文化认同是消弭文化冲突、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关键。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在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包容多元的基础上生成的价值共识,它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自我文化与他者文化的平等性,承认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价值观差异,主张文化间的和谐共生,其本身就是最深层意义上的文化认同。当前,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面临着文化相对主义、文化霸权主义、文明冲突论等文化困境。为此,我们应在顺应世界文明进步趋势的前提下,从增强自我文化认同、深化他者文化认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入手加以破解,以助推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弘扬。  相似文献   

6.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一个具有人类关怀和全球视野的百年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民族复兴和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当今外部环境的各种不确定性,基于中国特色政党治理的价值理念和治理范式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面向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将以更加开放、自信和奋进的新姿态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治理进入深度调整时期,急需凝聚价值共识以引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旧世界格局体系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立价值逻辑建立起来的,已经在诸多领域内出现了亟待解决的全球治理难题。西方"普世价值"观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西方标准统摄世界的价值诉求,实质是实现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意识形态工具。基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全球治理是以"治理之名"行"统治之实",结果造成了全球治理的普遍失效。基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将全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最广泛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最普遍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协商三者有机统一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实践之中,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动世界历史深度发展和全人类和谐共在的重要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8.
全球文明倡议在中国提出具有历史必然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文明价值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坚持文明间的平等、对话、互鉴、包容,既注重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也关注不同文明基于自身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作为文明友好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不同文明间友好相对与和平共处,为全球文明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与价值遵循。作为文明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蕴含创新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享发展等众多文明发展新理念。总的来说,全球文明倡议表达了不同文明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人类文明的整体高度与根本利益出发对不同文明提出了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大同"思想对现代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及新中国的外交战略,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当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文化优秀思想精华的光辉体现,也是对当今国际形势的精确判断与正确决策,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贡献给全球治理与共同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必将为中国和全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下,全球存在大量的治理赤字,站在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大变革的十字路口,选择对抗还是合作、保护还是开放、脱钩还是联通、零和还是共赢,国际社会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依托于古丝绸之路各国交往经历,发展于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符合全人类期待美好生活的价值共识,将助力化解全球治理分歧,对摆脱冷战对抗思维惯性、对冲保护主义政策、超越文明冲突和跳出零和博弈陷阱有重要价值引领作用。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始终坚守跨越时空的丝路精神,并将其应用于具体外交实践,为不断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1.
当今,全球化的世界缺乏有效的全球治理,存在不可忽视的治理赤字。人类亟需对全球治理体系进行深刻变革,以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经济、安全、环境等多领域危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当代构建,为化解国家间的利益矛盾提供了可行性路径,是能够解决全球化问题的合理倡议,为推进世界各国的合作发展、共同繁荣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关于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重要思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邀请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清晰战略构想,为中国同世界各国开展网络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与此同时,也为全球互联网治理,促进开放共享,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提供了更多的智慧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艳霞 《新东方》2024,(1):59-63
不同文明如何兼容并蓄、交流互鉴是当今时代不容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提出了文明交流互鉴观、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全球文明倡议等重要理念,着眼点是为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指明新的方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以全球文明倡议和文明交流互鉴观为基本遵循、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方向引领、以正确处理“破立”关系为着力点、以完善文明交流互鉴机制为重要抓手,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对推进人类文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也步入了新时代。中国将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进全球治理发展完善,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概念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价值。“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倡议践行了这一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所包涵的全球治理价值及逻辑包括:中国哲学与政治文化中“推己及人”“己欲达则达人”的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中国道路与智慧,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新时代的共同体精神与软实力体现为自信、包容、开放、平等、团结、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促团结,其对内为民族精神共同体,对外表现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从民族精神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主张尊重他国文化与政治制度、平等正义、互惠互利、协同发展,实现相关国家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准则和全球治理价值。依托“一带一路”,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价值将对全球治理产生重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念的新探索,也是对人类社会总体发展规律的宏观认识与整体把握,更是应对与解答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了新的全球治理体系,内在地超越了"普世价值"的推广与输出,走向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价值认同、追求与共识;超越了国家主体的片面、不均衡、不可持续的发展,走向了全球共主体的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超越了国家主义的利益冲突、对抗与零和博弈,走向了世界主义的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命运与共,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起贯通个人、国家、世界三重主体的主观需求和客观需要的共同精神航标,是明确微观个人的生存追求及宏观世界的发展蓝图形成共识性价值的逻辑在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交互承继的新发展。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精神实质在于:以和平、发展为观念基础的文化引领;以公平、正义为理性诉求的价值支撑;以民主、自由为科学信仰的目标导向。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理性的科学诠释,是解决“中国问题”、破解“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建构的政治向导,蕴含着深刻的理论性价值、战略性价值和政治性价值。通过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进国际秩序变革,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六大基本路径,科学有效地捍卫和平、促进发展、维护公平、追求正义、实现民主、保障自由,进而切实保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重大作用在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中得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8.
当前网络空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亟需加强全球互联网治理,进行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各国应尊重并维护网络主权,共同维护网络安全;应和平利用网络空间,加强网络治理的国际合作;应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的原则,共同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提出,当今世界,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战争还是和平,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答案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世界和平的价值观念,消解人类冲突的观念基础;以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构建世界和平的经济机制,弱化国与国战争的经济动因;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构建世界和平的政治机制,扎紧军事冲突的政治护栏;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世界安全构架,走上世界持久和平的现实道路;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为自身和平提供保障,为世界和平增添力量。中国之答为世界指明了一条共同发展与普遍安全的和平道路。  相似文献   

20.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治理与民主的交织成为当今政治学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民主”与“治理”都是实践发展中的概念,具有诸多交集,也存在一定张力。“民主”在人类文明漫长演进过程中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多样性,而“国家治理”的模式则以各国国情为基底演化出不同类型。就理论来源而言,民主理论与共和主义民主传统、自由主义民主传统、马克思主义民主传统和中国古代的民本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主之于国家治理既富有价值意义,也具有工具意义。对国家治理来说,民主的价值内涵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得以彰显:以人民主权界定国家治理的性质、以自由平等规范国家治理的过程、以公平正义衡量国家治理的成效、以公民精神保持国家治理的活力。从比较政治的视角考察国家治理的民主类型学,能够增进我们对民主如何促进国家治理的全景图式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