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官方开发援助是一种经济外交的载体,是一种典型的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表现.日本作为一个ODA提供大国,其对东南亚国家的投入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对东南亚国家提供官方发展援助的政策形成过程以及最新动向,对其背后所隐藏的新时代日本外交政策的走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李聪慧 《东南亚研究》2023,(3):133-152+157-158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缅甸的援助活动主要围绕其对缅中立外交的认知展开。入主白宫后,艾森豪威尔对东南亚区域一度奉行整体遏制战略,漠视缅甸独特的中立外交政策和援助请求。随着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以及中苏两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逐渐放弃区域整体战略,不仅接受了缅甸的中立外交立场,还向其提供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在此过程中,美国不断做出“妥协”与“退让”,在援助谈判中便出现了施援国处于被动地位而受援国占据主动地位的吊诡现象。总的来看,美国寄希望于利用援助影响缅甸的内政外交,而缅甸期望通过“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外援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双方在援助目标上的分歧构成了美国对缅援助的结构性矛盾,也凸显了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援助面临的一个重要困境,即美国对外援助并不完全是影响受援国的有力工具,反而会成为受援国试图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杠杆。  相似文献   

3.
基于1971年—2014年间日本对中南半岛四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简称CLMV)的官方发展援助(ODA)与双边贸易的面板数据,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工具,实证分析了日本对四国的官方发展援助(ODA)和双边贸易增长的联动关系,探讨了日本对中南半岛区域内相关国家官方发展援助所产生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日本对CLMV的官方发展援助(ODA)与双边贸易流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其对外援助的确具有积极的贸易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4.
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的定位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元贷款为主体的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不仅在中日两国经贸关系中发挥着助推器作用,而且也成为双方加深互信与理解的有效渠道.然而冷战结束后,日本官方发展援助中的非经济因素影响和制约了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的顺利实施.日本在对华官方发展援助问题上突出强调政治效果以及两国就对华官方发展援助问题的不同认识,削弱了日本对华官方发展援助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从人口发展速度上,还是从社会发展水平上来说,东南亚国家都有了巨大变化。本文主要利用世界银行的数据,从人口红利的角度分析东南亚国家教育投资、健康保健、人口迁移等方面的投入政策,研究东南亚国家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推出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配套的教育改革方案,调整健康保健投资结构,解决流动人口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东南亚国家通过对教育、健康保健、人力迁移等方面的投入措施促进经济增长的经验,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6年,日本对非洲的援助开始超过亚洲,非洲成为接受日本对外援助最多的地区。这一变化是长期以来日本对外援助理念、与受援国关系建构以及与主要援助国互动关系变化的反映。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援助体系的分析框架,并确定了影响对外援助的三组关系:援助国与受援国的关系、对外援助与国内政治的联系、对外援助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本对外援助理念和政策的变化正是这三组关系在不同阶段影响程度不同的反映。通过研究发现,日本的对外援助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利益和人道主义考虑的范围,将援助作为外交和战略工具逐渐成为其对外援助的一个重要特征。日本的对外援助是援助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这一研究能更好地认识国际援助的发展。另外,日本对外援助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也能为中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印尼的最大供援国.70年代初以前,美国是印尼的最大供援国.其后日本对印尼的援助迅速增加,美国则日趋减少.1980——1986年,日本、西德、美国的官方开发援助支付总额分别为28.1亿美元(占印尼所接受的官方开发援助总额的40.4%)、10.6亿美元(占15.2%)、9.7亿美元(占13.9%)。在日本的官方开发援助额中,占最大比重的项目是官方开发援助贷款。至1987年8月底为止的累计额,日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是中国国际教育援助的重点区域之一。近年来,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国际教育援助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在华文教师和志愿者派遣、来华留学生奖学金、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取得不俗成绩,同时也存在不少和瓶颈。在新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下,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的合作,而是要更多地寻求价值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交流和认同。因而,中国对东南亚的国际教育援助具有更多发挥作用的空间和机会,作为中国经济权力资源转化为软实力的政策工具,可以对促进与东南亚国家的民心相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重返国际社会后迅速崛起,实现了经济复兴并进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岸信介内阁成立后,提出"亚洲开发基金"构想,旨在以东南亚的资源、日本的技术与美国的资金形成"三位一体"模式,建立起日本主导的地区互补型经济秩序。在推进这一构想的进程中,岸信介将日本的身份定位成"亚洲盟主",以经济合作与战后赔偿为手段拉拢东南亚国家,同时以反共与援助东南亚的名义,游说美国充当"高级合伙人",即日美共建亚洲开发基金。但这一构想因东南亚国家的疑虑和美国的不信任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英国政府不希望日本经济复苏过快,并且不愿看到日本经济过多地染指东南亚。1954年英国促成日本加入由它倡导的科伦坡计划,以便把日本在东南亚的活动尽量纳入其可控范围之内。除此以外,在50年代和60年代前期,英国对日本在东南亚的企图进行了重重阻挠。但是进入60年代中后期,随着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力日渐增强,英国已无力阻止日本进入东南亚。英国在日英首脑会晤的场合,不断敦促日本加强对东南亚国家的援助,而日本却一再敦促英国维持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教育强国"的历史经验,日本对高等教育的援外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通过接收留学生、开展技术合作、提供无偿援助和日元贷款等形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环境发生变化,各层次教育要求综合发展、知识经济兴起对理工人才需求增加、高等教育管理和区域合作等方面亟需援助。日本的高等教育对外援助政策综合协调了高等教育与其他层次教育的关系,突出了理工科的优先地位以及管理援助的重要性,重视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区域合作。日本的高等教育援助特征是以受援国现实需求为逻辑起点,以知识经济兴起为背景,以软件援助为主要内容;其本质是为本国政治战略和国家软实力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针对2008年至2010年爆发的世界粮食危机,美国政府出于人道主义和本国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推出了面向贫困国家的"粮食喂养未来计划",开展了向受援国增加农业贷款和粮食供应、与受援国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改善受援国粮食贸易体系等一系列援助活动。尽管该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美国国家利益的局限、私人企业的趋利性和转基因技术引发的争议影响了其实施效果。由于无法解决土地等资源分配不公的深层次社会问题,且美国为了维护其经济利益和霸权地位而推行贸易保护政策,该计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受援国面临的粮食危机。  相似文献   

13.
以苏联解体和蒙古向市场经济转型为契机,1991年日本正式开始了对蒙古的官方发展援助(ODA),并以相对较小的成本,长期成为国际社会对蒙援助的最大援助国。根据蒙古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国家战略需求,日本对蒙援助经历了紧急救济型援助、有计划的恢复型援助和有计划的发展型援助三个阶段。ODA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维系和加深日蒙关系的关键,对促进蒙古经济社会的恢复与发展,推动蒙古市场经济转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蒙援助,日本提高并巩固了自身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提升了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形象,为其获得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IMF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援助项目实施特点在于当它与受援国达成协议、允诺提供资金的同时,也要求受援国按其政策建议进行经济调整。因而IMF的援助是有条件的。对IMF援助项目及其经济调整建议感兴趣的某些外国银行,也加入到援助项目出资框架中去。IMF援助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援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走过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外交关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发展迅速,援助的形式更加多样,成为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友好关系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分析人道援助、工程建设、科教与体育支持、人才培训以及志愿者服务等中国援助东南亚的方式,总结对外援助与提升"软实力"和"走出去"战略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中国对东南亚的援助必将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中国将在东南亚地区发挥更大、更广泛的影响力,同时也必然在地区发展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法国具有长期对外援助的历史。在对外援助中,法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主要是,坚持普遍与重点相结合的地区援助政策,重视法国文化传播,推进对落后国家的气候援助,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作用,建立援助评估制度,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等。但法国对外援助也有一些教训和问题:援助目标过多,援助机构复杂,与受援国关系不对等,导致受援国产生援助依赖。我国深化援外方式改革,应注意吸取法国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对外援助管理体系,灵活确定重点援助国别,引导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与受援国的文化交流,谨慎处理对外援助中的多边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任明哲 《东南亚研究》2023,(5):71-94+155-156
近年来,日本与东南亚国家的太空合作机制日趋成熟,双方太空合作发展迅速且前景广阔,并表现出合作领域由民用领域向安全领域深入、合作对象由双边向多边拓展以及合作方式由援助向联合研发转化等特点。日本利用太空合作拉拢东南亚国家,旨在实现其在政治、经济以及安全等领域的多重战略目标;东南亚国家则希望通过与日本合作来孵化自身的太空技术基础能力,并希望通过多系统兼容共用卫星导航系统提升国家信息安全能力。此外,双方的太空合作还基于共同的需求展开,即增强太空态势感知能力与海洋态势感知能力,共同监测大气和气候变化。由于各自战略目标和实力的差异,以及资金缺乏和域外因素的影响,双方的太空合作仍面临挑战。日本与东南亚国家不断加强太空合作,对地区太空局势也会产生一定影响,中国有必要审慎思考和应对。  相似文献   

18.
"心心相印"伙伴关系是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提出的发展与东盟国家关系的新目标,该目标致力于实现日本与东盟国家的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印尼作为东盟中的大国,是日本重点经营的对象。日本主要从两大路径来推动两国"心心相印"伙伴关系的建设,一是改变对印尼援助方式,从注重自身经济利益转向促进印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建设,以获取印尼的信任;二是积极开展文化外交,通过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两国国民的相互理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日本采取的策略包括:官方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官民协作推进;注重两国的对等地位;将文化理解与社会责任寓于经济活动之中;加大与印尼在民生领域特别是落后地区民生领域的合作;保持合作项目的机制化和常态化,并注重事后影响力的维持。日本构建与印尼"心心相印"伙伴关系的经验对中国与印尼关系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舸 《日本问题研究》2006,(3):37-41,51
ODA是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 ent Assistance)的英文缩写,是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为支援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而成立的开发援助委员会(Developm ent Assistance Com m it-tee,简称DAC)提供的一种援助形式。战后日本逐渐成为提供ODA的第一大国。近年来,日本在国际场合多次对一些国家提出“ODA要挟”,宣布削减或停止ODA援助。在国际无政府社会中,一条基本外交哲学就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由此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日本的ODA政策是否能够超越这条外交哲学而具有所谓的“绝对道义性”?本文通过分析日本ODA政策发展阶段及其外交目…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民主援助"肇始于卡特政府的人权外交。里根政府建立全国民主基金会,对外"民主援助"在美国趋于制度化。九一一事件之后,推动世界的民主化更成为美国对外援助的首要目标。美国政府的对外"民主援助"不但包括对受援国进行直接的资金、物资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援助,同时还将对外经济援助与受援国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挂钩。"民主援助"不仅体现了美国政治家对于美国政治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观念的笃信,而且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民主援助"也是美国政府运用其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