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意境"是中国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文学理论中的"意境"论最早见于唐代王昌龄提出来"三境"论。王昌龄的三境论在结构框架上借鉴了佛教"三别义"论,而其中"意境"的内涵界定又受到禅宗"空"的思想影响。继王昌龄之后,唐代诗论家皎然与司空图对意境理论做出了新的论述,他们的理论也是唐代佛禅思想发展的背景之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19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中力图阻挠或扭曲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NIEO)历史潮流的各种学说层出不穷,诸如"新自由主义经济秩序"论、"WTO宪政秩序"论、"经济民族主义扰乱全球化秩序"论等等。这类学说虽然激发了一些新的有益思考,却确实造成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混乱。建立NIEO乃是1950年代以来全球弱势群体数十亿人口争取国际经济平权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当代中国人应当全面、完整、准确地加深理解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将中国在建立NIEO历史进程中的战略坐标和基本角色,定位为旗帜鲜明、言行一致的积极推动者。中国理应进一步发扬传统的具有独特内涵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通过BRICSM类型的"南南联合"群体,成为建立NIEO的积极推手和中流砥柱之一。总之,中国人务必保持清醒,谨防落入上述各种"时髦"理论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陈安 《现代法学》2011,(6):10-36
近10年来,面对中国逐渐和平崛起的现实,美国某些政客、军人和学者时起时伏地、起劲地鼓吹"中国威胁"论。这种理论似乎言之凿凿,颇有"创新",实则以史为鉴,透过历史的"照妖镜",就不难看出它只不过是19世纪中后期一度甚嚣尘上的俄国沙皇版"黄祸"论和德国皇帝版"黄祸"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最新变种,它们之间的DNA是一脉相承的;其对中国数千年来对外交往史实主流的歪曲,其危言耸听和蛊惑人心,为反华、侵华活动进行精神动员和舆论准备的"政治骗术",也是如出一辙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列强侵略、压迫、掠夺的痛苦经历表明,"黄祸"论——"中国威胁"论在本质上从来就是一种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口号;同时,中国数千年来对外经济交往的史实及其中蕴含的法理原则也表明,"黄祸"论——"中国威胁"论是严重背离历史真实的。因此,善良的人们切勿对"黄祸"论——"中国威胁"论的实践后果掉以轻心,否则就会出现"居安而不思危"或"居危而不知危"的后果;切勿为美国霸权主义者"火中取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均势理论和相互依存论入手,结合中国与日本两个国家在东亚的关系,剥离出均势理论"均衡"的观点,相互依存论的"引力"的优点,去除了均势理论驱动主体的问题以及相互依存论在"斥力"方面的缺失。文中依据社会学中的"共生论"的本质——"斗争与妥协的互动"在国际关系中的运用,通过模型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东亚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因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条件下,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总结改革开放新时期司法实践经验并进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在反思国内外各种司法理论并借鉴其科学成分的基础上,我国基本形成了概念明晰、系统完备、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体现社会主义司法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的司法理论体系。从理论认知与实践导向的双重角度,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体系划分为核心理论与基本理论两大层面,核心理论包括司法本体论、司法价值论、司法政策论、司法程序论、司法文明论,基本理论包括司法制度论、司法职业论、司法模式论、司法改革论、司法公信论等。  相似文献   

6.
如果将"权利本位"与"right-based"互译是最好的译法,那么中国学术界和英美学术界都存在着某种形式的权利本位论。将英美权利本位论与中国权利本位论进行对照和比较,有利于深化对权利本位论的学术认知,推进权利本位论的理论发展。权利本位论属于权利的价值理论,贯穿于道德哲学、法哲学、政治哲学等学科领域。权利本位论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先于",即权利先于功利、权利先于义务、权利先于权力、权利先于立法。权利本位论可以划分出自由至上主义权利本位论、平等主义权利本位论和马克思主义权利本位论三个分支。中国权利本位论要继续向前发展,必须实现从自说自话到中西对话、从法哲学理论到多学科理论、从理论体系到实践方法论的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李念慈为清代关中诗人,其诗学理论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论如"诗本性情"、"文以明道"、"江山之助"、"诗穷而工"等许多优秀思想,并将其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清初文艺思潮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他不但重视作家的人格修养,而且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认识价值,有着积极的用世精神。其诗歌理论兼容并包,内涵丰富,体系严密,在清初诗论中独具特色,值得学界重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围绕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形成了"重构论"与"改良论"之争。持"重构论"的学者主张废除我国传统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体系,重建新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而持"改良论"的学者则主张借鉴外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因素来改良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虽然持"重构论"的学者与持"改良论"的学者在对待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认识上存在分歧,但是都认为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需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可以按照客观要件→排除客观违法的事由→主观要件→排除主观责任的事由之顺序进行完善,并且也可以采用相应的方法对其合理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
一件好的古彩作品,必然是线与色紧密配合,能充分显示出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和谐统一,光彩夺目的艺术特征。古彩是我国陶瓷釉上彩绘艺术上,较早出现的传统装饰技法,是中国瓷工在长期实践中,总结了"唐三彩"、"宋红绿彩"的经验,并吸收其他姊妹艺术养分,在大明  相似文献   

10.
"容忍限度论"是日本学者运用利益衡量理论解决新产生公害问题的产物。其核心在于通过对受害者所遭受侵害的性质、程度以及加害行为的公共性、回避可能性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利益衡量,得出终局的违法性判断。"环境权论"者对此提出了猛烈的批评。"容忍限度论"者在回击这些批评的同时修正、深化了自己的理论,从而有了很大发展,最终发展成日本学界和实务界的通说。从"容忍限度论"的产生、发展来看,中国民法学研究必须实现从立法论向解释论的转变。就200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而言,学界讨论侵权责任问题的方式应及时从立法论转向解释论;在坚持解释论的立场时应采用全面考量各种救济机制的综合视角以及综合衡量各种利益的利益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亚斌 《金陵法律评论》2006,(1):115-120,137
“文化霸权”成为1990年代以来人们谈论东西方文学与文化关系时所使用的关键词之一,开创了在中国文论语境下的“理论旅行”。它从思维模式的“二元对立”、话语领域的西方霸权、民族情结的强烈诉求与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高扬等四个方面展开其话语实践。在其话语实践中,重新陷入了“文革话语”的历史圈套,遮蔽了我国文论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对西方进行想象化的本质处理与传统文化的异化塑形,彰显出本土权力的运作机制。我国文论应该在世界文论体系的观照下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为世界文论的发展做出特有的贡献,促进文论知识科学有序增长。  相似文献   

12.
从1949到1966年,中国"十七年"文学呈现复杂的景观.特殊的政治情势和氛围,使它始终处于政治风暴的中心.苏联文学理论和作品的大量译介,给它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农村题材作品、革命战争题材作品、社会主义"新悲剧"作品得失相依,很难一概而论.对于中国"十七年"文学持审视历史的批判态度是需要的,但同时必须进行设身处地的"体察",给予实事求是的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3.
"还乡"母题渊源于原始蒙昧时代的生命体验和思考,及至<诗经><楚辞>时代衍生出现实性以及个体生命"存在之思"的精神性"还乡"内容,成为后世文学的书写和想象的灵感源泉.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第一次集中书写了农耕文明背景上的"还乡",在回归家园以及对生命来源的感恩中,<诗经>流贯着人世之归的素朴世俗情怀.比较而言,诞生于巫风盛行楚地的<楚辞>,因其更多原始文明神秘性和宗教感的存续,诗人一方面行吟于人世之归的"还乡"之路,另一方面又走向超迈的神界之游.  相似文献   

14.
In a previous issue of this journal, Richard A. Warshak provided a summary of the developmental literature as it bears on overnight restrictions during custody arrangements. Here, the authors comment on points of agreement and disagreement with Warshak based on their reading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development. Particular reference is made to Warshak's interpretation of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search. Points of agreement include the importance of fathers and all caregivers in the infant/young child's life as well as the overstatement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separation experiences and a "sensitive period" for attachment. Points of clear disagreement include what the author contends is an erroneous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overnights with other caregivers. Based on their review of the data on overnight visitation, the authors conclude on a more cautious note.  相似文献   

15.
廖中洪 《河北法学》2007,25(9):31-34
"上诉利益"作为源于西方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一个理论,不仅其基本含义是指上诉人被声明不服的一审裁判所判定应当承担的不利益,以及在性质和类型上,属于一项实体性的或者说实质性的要件,而且,对于"上诉利益"的识别与判断,无论是对于原告还是被告,原则上都应当采用同一种学说或者标准,这就是"形式不服说".  相似文献   

16.
海外华文文学的滥觞时期 ( 2 0世纪上半叶 ) ,是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文学时期 ,它既是对中国国内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呼应与反馈 ,又是对海外华文新文学的启蒙与滥觞。最早的海外华文文学实体 ,出现在南洋地区 ,即以新加坡、马来西亚为主的东南亚地区 ,它对中国文化文学的“移植”及对西方文化文学、居留地文化文学的“嫁接”典型地反映了海外华文文学在文学继承关系方面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迫于时代的政治"大势",苏联幽默作家左琴科在其作品《一本浅蓝色的书》中做了"自我改造".改造之一是将他之前创作的幽默小说大量改写,变揭露为歌颂;改造之二是他在作品中大兴文体革新,将历史纳入文学,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无情揭示了现实的本相.因而改造的结果是,左琴科有意无意地坚守了自己的"道",作品也获得与"自我改造"宗旨既一致又矛盾的复杂意蕴.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指明了方向,它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思想武器和根本保障;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又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要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武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我们又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实践“三个代表”过程中的突出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In German medical and media circles (daily routine, specialist literature, press, novels), the term "domestic-setting corpse" is frequently used, but the term is only vaguely defined. The authors thus decided to perform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literature, including historic textbooks and all German- and English-language medicolegal journals, going as far back as their first issues, in an attempt to more clearly define the term. Inclusion criteria used in the search were a post-mortem interval of at least 24 hours prior to discovery and discovery of the corpse in a domestic setting. In the literature, 37 cases that complied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found. These cases frequently described "advanced decomposition", often "unclear cause of death" and "problems in identification".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n thus be considered as being additional pointers in the definition. However, we suggest that the two general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domestic-setting corpse" are a post-mortem interval of more than 24 hours before discovery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corpse in a domestic setting.  相似文献   

20.
康德的“自由意志”理论是传统民法哲学的基础。“自由意志”以“自主决定”与“自己责任”为原则 ,并衍生出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以及逻辑严密、体系完备、内容浩瀚的民法体系。但是 ,“自由意志”论在理论上与现实上都遭遇到了困境 ,民法制度随时代而变迁。庞德的“社会利益”学说是解说这种变迁的有力理论。依据庞德的理论 ,民法从专注于个人自然权利转向兼顾社会利益 ,民法价值出现了从个人自由到保护信赖的变化 ,民法的终极目的也出现了从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转向社会秩序的和谐 ,并实现在人们需求冲突时的调整的变化。现代民法的内在体系因之形成以“自由意志”为内容的“常规法”和以“信赖保护”为内容的“矫正法”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