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文化学”之所以在90年代以来备受民族学界、文化学界关注 ,其缘由一是民族学过去较为欠缺文化研究 ,①而文化学若脱离具体实证对象易流于空泛 ;二是“民族文化学”是一门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边缘性交叉学科 ,它在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文化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中嫁接、孕育而脱胎 ,它尊奉文化人类学为背景学科、母体学科 ,吸收百年来人类学理论精华 ,从中寻找理论解释 ,建构适用于特定对象的研究模式、原则及方法。这一尝试 ,体现了该学科建设参与者在人类学本土化实践中的努力。《民族文化学》 (张文勋、施惟达…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它的研究,在改革开放时代,有什么现实意义,怎样为我国现代化服务?这个问题,我国广大的民族学研究工作者,都在不同程度地思考、研究。许多同志作出了可喜的成绩,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最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赵紫阳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他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路线和方针。在谈到建设精神文明时指出:“要根据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按  相似文献   

3.
西南民族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南民族研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初创时期、民族社会历史语言大调查时期、承上启下的过渡性时期。今后 ,我们必须加大对民族学 (文化人类学 )、民族史、民族语言、民族问题、民族生态学、民族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等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节日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地反映了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域内的各个人们共同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物质文化特点和精神风貌,包括该民族的社会历史、生产活动、生活方式、社交礼仪、宗教信仰以及民族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内容。也即是说它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不断发展的轨迹。因此,节日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娱乐活动,而且“是一种综合文化”,它具有民俗学、民族学、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5.
风俗习惯,是指一个民族表现在婚姻、丧葬、节庆、礼仪、娱乐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喜好、风尚、习俗和禁忌等。它是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素质。 风俗习惯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对它加以调查研究,乃是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了解民族的社会历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李绍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识别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一段时间是我国民族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1956年8月,费孝通与林耀华两位先生于《人民日报》发表《中国民族学当前的任务》一文,将“关于少数民族族别问题的研究”列为当时民族学研...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者以各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民族学的调查与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外国学者特别是日本学者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我国务民族文化的调查与研究,同样取得了新的成果,为共同创造21世纪的人类文明作贡献。本文重点介绍以竹村卓二教授为代表的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共同研究,对我国南部民族同一性和“汉化”诸相的研究成果,以求得我国学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民族是个历史的范畴,有它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近几年来,民族学界强调民族的稳定性,而忽视民族是个变动的实体,这是片面的。深刻认识民族是个变动的实体,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苏联民族学研究所所长,著名的民族学家Ю·В·勃罗姆列伊说:“对于民族这个稳定而变动的体系来说,具有代表性的不仅是发展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而且是时间上的变化,这种变化通常称作民族过程。”民族过程是指民族这一历史范畴,从产生、发展到消亡这一  相似文献   

9.
民族调查应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民族调查的分析入手 ,结合“六山六水”民族调查2 0年的不断深入的具体情况 ,认为民族调查必须与时俱进。对进一步搞好民族调查提出了五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云南大学的民族学研究早在30年代就开始了。30年代初老一辈的民族学家杨成志、吴文藻等在云南大学从事民族学的教学与研究。1937年,方国瑜教授在云南大学创办“西南文化研究室”,编辑《西南边疆》杂志,出版西南文化研究丛书,虽然在民族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仅只是少数学者的“个人”事业,是一个“冷门专业”。1950年以后,云南大学文科的部分师生参加了民族识别与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等工作,他们以科学研究的成果为党和政府制订民族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但是,在云南大学的领导与教师中,民族学的地位,如何开展民族学教学与研…  相似文献   

11.
杨昌文,副研究员。1938年10月4日出生在今福泉市冬青树的个苗族家怎196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五年制),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贵计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研究室主任、《资计1民族研究编委。系贵州省苗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民族学会理事。入编忡国民族民间医生名利(一)和《苗族人物》。主要从事苗族文化、医药民族学研究。主编佛采苗族,中国民族文字与书法宝典·苗族篇》(国家八五重点课题)、情州省志·民族志》苗族篇、满族篇、羌族篇。是冲国民族文化大观…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 ,由于封建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歧视 ,西南各民族的文献只能在民间传播 ,官方没有做过系统的调查和整理 ,许多文献也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人们并不太了解西南各族中有多少种文献。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自本世纪初民族学传入中国后 ,中国民族学家开始深入边疆进行田野调查 ,调查中常常意外地发现一些文献 ,使许多民族和他们的文化开始为海内外人士所认识 ,重视民族文献的记录 ,也成为中国民族学研究的一大特色。杨成志与彝族、瑶族文献。杨成志先生是中国民族学界的元老之一 ,也是最早注意搜集和研究民族文献的民族学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要认识和了解民族 ,必须进行民族调查 ,进而详细阐述了民族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调查研究现实民族问题是民族学生命力长盛不衰的关键的论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史以来,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文化,既包括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包括其顺应时代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复合文化要素的结晶。对其进一步研究,展望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取历史民族学的比较研究方法,就贵州民族制度文化形成的背景、民族界线与同一性、地域差与多样性、双向导通与连续性、民族制度文化更新的潜在价值等侧面进行分析”为深入探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料。一、民族制度文化形成的背景贵州地处云贵高原的东部,东邻湖南省,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接云…  相似文献   

15.
一个民族的个体命名制度(personal naming system),就共时的方面来说,往往与其家庭婚姻制度、亲属制度、社会分层、价值观念等诸多文化子系统有“附着”或“丛结”的关系,成为民族文化整合机制中的纽结之一:就历时的方面看,命名制度的演变,往往反映出一个民族在上述社会文化层面上的变迁,对民族文化史的再现,无疑具有其特定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在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中,个体命名制遂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这方面研究的开展在国外和港台民族学、人类学界已颇深入,然而尚未引到我国大陆民族学和人类学者的重视,罕见有此类专题学术力著面世。至于侗族的个体命名制,则更是没有问津  相似文献   

16.
陈支平 《思想战线》2012,38(1):91-94
中国东南地区各民族尤其是少数民族,具有一些与西南、西北、北方各地少数民族所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学者们在研究这些历史文化特征的时候,往往存在三个值得省思的问题.一是文化的边缘心态,即预设东南地区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基本上是从北方中原传续过来的,从而对东南地区民族历史及其文化的研究产生许多偏颇甚至不切实际的负面作用.二是历史与现实的偏离.历史文献及“历史的集体记忆”和原本的历史发展轨迹常常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我们在研究中国东南地区民族史的时候,假如过于执著于历史文献的记述和所谓的“历史的集体记忆”,恐怕都将不知不觉地被引入比较偏颇的学术困境.三是民族学的政治性导向.如果过分强调不同民族的自我表现及其特殊性,势必给整个国家与民族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政治性导向的正确路线,是应该发扬中国传统中的民族大融合的趋向,而不是刻意强调甚至制造不同民族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7.
红河州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初,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社科研究机构。1992年挂靠省社会科学院,同时挂“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红河民族研究所”的牌子。现有12名少数民族专职研究人员,4名科研辅助人员。其中副高职2名,中职6名,初职5名。另外,聘请云南大学教授李子贤为顾问。所内设民族语文研究室、民族古籍研究室、民族学研究室和行政办公室。所长李期博(哈尼族),翻译;副所长师有福(彝族),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贵州省“六山六水”民族调查具有覆盖面广 ,坚持时间长 ,既重视基础 ,又重视应用 ,发挥了以民族学为主、多学科联合的优势三大特点。 2 0年的民族调查 ,完整地建立起了贵州民族学研究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9.
严格意义上说,“民族调查”仅指对自己所处民族以外各民族“文化” 资料的系统搜集和整理。至于搜集本民族的“文化”资料,则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调查”,它们属于“社会调查”或“民俗调查”的范畴。其间的本质差异在于调查中是否需要越过“族际差别”,若必须越过,则理当称为“民族调查”;否则就应该正确地称为“民俗调查”,或视为“社会调查”。目前对于“民族调查”一词的使用,比较复杂、混乱,大有加以澄清的必  相似文献   

20.
在对原始民族、少数民族和边疆民族的族群文化及其历史进行的研究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学主流的情况下,罗家伦从近代欧洲民族及民族国家兴起的历史与理论出发,对民族、民族性的构成要素、形成过程及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与类型等民族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阐释,并最终落实到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点上。他对民族基本理论的阐释在20世纪40年代具备了较高的理论水准,在近代中国民族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