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波  张嘉明 《理论探讨》2015,(6):170-173
国际关系研究中的反事实推理作为一种思维实验,补充了传统的因果推理,可以适应复杂系统对偶然性的关注。反事实推理以情景分析为工具,以合理性、相近性、理论性和真实性的标准,可以"重构"历史的多种可能性,进而探寻历史事件的深层原因,也可以分析未来事件的多种可能性,进而对国际关系决策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但因为反事实推理本身的局限性,使用时应该谨慎细致,以免偏离科学研究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田琳 《学理论》2013,(8):55-56
根据假设思维中时间的不对称性,可将其分为反事实思维和预期性思维。前者是个体对过去事件加以心理否定并构建出一种假设可能的思维活动,而后者是对未来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假设的思维活动。今后反事实思维和预期思维研究的重点主要有:跨文化研究、不同群体研究以及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阐释了世界历史如何形成、怎样发展以及发展归宿的问题,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有其必然性,同时与世界市场紧密相关;世界历史靠资本扩张推进,资本"无休止的逐利性"是其发展的本质动力;世界历史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集中提出并回答了当今世界为什么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什么样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及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问题,指出: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一要求是由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的追求共同决定的;要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五位一体"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四种模式"推动经济增长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从二者的关系上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以实践性为核心,从实践路径、实践方式、实践主体三个方面拓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宗教的作用逐渐从隐性转为显性,全球化的趋势又进一步放大了宗教对国际关系和各国政治的影响。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如巴以冲突"、9.11"事件、国际反恐、科索沃冲突等,均有宗教的背景和动因。宗教被宣称从"威斯特伐利亚的放逐"回归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心",以至有国际关系学者断言":不重视宗教就无法理解国际关系"。①宗教甚至成了国际舞台上各方争抢的资源,而宗教与国际关系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已成为国际关系学科的"新边疆"。  相似文献   

5.
"大国关系"研究的意义与效用因国际政治实质而凸显,大国作为国际关系最主要行为体,其间的博弈与互动建构了国际政治格局,并由此影响国际形势走向。而在"大国关系"研究中,历史分析尤为重要。历史具有继承性与变异性,一方面由于史实的不可复制性致使国际关系的复杂性,但另一方面亦由于经验的可借鉴性致使国际关系的可探性。"大国关系"需待"解古谈今",同时"借古探今",承认历史发展的个性、多样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研究者应当通过历史分析与"大国关系"契合,指导国际关系研究。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2)
沈宗灵先生曾提出:"没有法律推理就没有法律适用"。法律推理作为特定法律工作者推导和论证司法判决的证成过程和证成方法,已为司法实务部门广泛认可并成为维护司法公正不可或缺的有力武器。广义上的法律推理以狭义法律推理、事实推理以及判决推理为三种类型及阶段,承担着维护司法公正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上海徽州墨业在时代的推动下,迎来了三次罢工事件。文章以民国时期报刊资料为核心内容,开展上海徽州墨业罢工之情状、缘由、影响分析论述,期以"上海徽州墨业罢工"这个历史"小事件"来探索上海徽州墨业商人能够存续之"大历史",进而折射出徽州墨业商人的一鳞半爪。  相似文献   

8.
谢华 《理论探索》2004,(3):72-75
国际关系理论与历史学在研究特殊规律还是一般规律、叙述性解释还是理论性解释、理解过去还是预测未来、明确的政策相关性还是有意 (无意 )的现代主义 ,以及单个的唯一事件还是一系列的多个案例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但历史学对历史的分析和对意义的解释性构建 ,不能脱离理论假定。国际关系理论与历史学有许多方面值得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9.
强舸  唐睿 《公共管理学报》2012,(3):32-40,123,124
本文尝试将反事实分析法引入公共政策制定,用于预先评估某项公共政策可能引发的预期效果和非意愿后果。选取城市治理中的"自行车难题"为案例,探讨反事实分析法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适用范围、应用方法和分析过程。现有研究认为,惩罚成本过低是导致"自行车难题"的主因,因而提高惩罚的治理政策就能解决"自行车难题"。本文采用犯罪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通过反事实分析,系统地考察惩罚严厉的治理政策的社会效果,得出与之相反的结论:惩罚严厉的治理政策仅考虑了单一的盗窃成本与收益,但实际上犯罪者的行为选择受各种社会条件制约,严厉的惩罚政策不但不能解决治理问题,并有可能导致社会治安恶化的非意愿后果。单一政策目标和复杂社会系统之间的矛盾是中国公共治理中广泛存在的问题,而在政策制定中引入反事实分析则是避免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行政论坛》2018,(6):46-52
围绕"具体公共政策中的社会抗争是否催生政府回应""社会抗争如何作用于政府回应"这两个问题,运用力场分析和过程追踪方法对京沈高铁事件进行因果影响和因果机制分析,实现对"社会抗争与政治回应"完整的因果推理。研究发现,在有争议的权威主义国家背景下,社会抗争与政治回应逐渐呈现良性互塑,抗争性政治正朝着回应性政治转变。研究结论认为,社会抗争与政治回应正相关、社会抗争中的政治回应性取决于动员能力和反动员能力的博弈结果、政府回应对社会抗争具有"判例"效应。而有效处理类似的社会抗争事件,应保持政治回应的理性、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变革社会治理的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政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国际关系学则相对较新,国际关系学最初以国际政治学的面目出现,传统上是归属于政治学的学科范畴内的;二战结束后,国际政治学得到很大的发展。国际关系学可以说是国际政治学在一定空间范围上的延展和时间上的延续;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在学科的生成历程、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特点方面都存在着不同;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的相互支撑与相互分离是二者间关系的主要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我们所处的国际历史环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不仅规划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而且对这一时期国际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以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对国际关系矛盾的准确把握,以及对世界变局的透彻分析,提出了一系列鲜明地反映当今时代特征及国际关系战略态势的新的理论观点和主张,形成了完整的跨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观。这些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待自然事物,特别是对待社会事件的决定论观点和非决定论观点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自然事物特别是有自由意志参与的社会事件,其因果联系是复杂的,变化是多样的,不能因为其联系的复杂性和变化的多样性而否定其联系的客观性和发展的必然性,也不能因为其客观联系和必然趋势的存在而否认其联系的偶然性和变化的多种可能性。社会历史事件是社会历史主体活动的结果,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在今天的哲学潮流中,呈现出一个显著的事件转向的潮流,事件转向与语言学转向相对,旨在让哲学重新回到唯物主义的地基上来。实际上,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已经蕴含对事件问题的思考。在对费尔巴哈的批判过程中,只有通过事件,才能将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展现为历史唯物主义。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事实,而是一种奠基,让我们可以从全新的架构中去感知和思考存在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鲍威尔和施蒂纳的批判,也指出了世界历史的变革不可能在"自我意识""真正的人""唯一者"等词语的革命上实现,真正的世界历史事件只能在现实的世界里以现实方式发生,正如珍妮走锭精纺机一样,它不仅体现了技术革新,还使工厂制度的主导地位得以奠定,从而促使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破产的行会手工业者变成工人,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多年来,“左”的思想理论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关系绝对化,不敢讲二者的继承性、联系性以及相互借鉴、相互合作的必要性、可能性。近年来,有些人又鼓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趋同论”,否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以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由此可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对于反“左”防右,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使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更加主动,都具有极…  相似文献   

16.
反理性是历史虚无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看重支流,无视主流,把支流当主流;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以现象否定本质;忽略历史背景,仅靠假设推理,以主观代替客观;认可抽象人性论,否定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以抽象人性论取代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作为分析历史的基本原理;抽取部分,忽视整体,以部分掩盖整体;肯定西方价值观,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以西方价值观代替唯物史观作为评判中国历史的基本标准。深刻认识历史虚无主义的这一重要特征,是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从历史和实践的角度讲,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由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组成,进而形成了一个可以长久涵养后人的"精神谱系"。这个精神谱系炫目多彩,前后相接,多以地点、事件或代表人物命名,已经或正在命名的就有30来种。诸如,在革命时期,有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在建设时期,有抗美援朝精神、好八连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雷锋  相似文献   

18.
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体现在:经济是政治的基础,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通过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可以分析一个国家国内的政策和国际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内的政治制度是其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必需的保障,同时国家政策的制定则可以为经济的发展规划提供蓝图,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切的可能性。国际关系则是国家间经济合作的大背景,影响着国家之间经济合作发展的方向,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际政治关系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国家贸易经济发展中。  相似文献   

19.
在党史人物评价中由于方法论错误所导致的以人论史、以言画人、以讹传讹等"隐性"抹黑,影响深远,危害很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发展道路的曲折并不是由于毛泽东"绝对自信"的性格,而是探索中难以避免的失误;脱离具体的语境,孤立地抓住领袖的某句话来断定其性格并进而推导其权力观,只能是以偏概全;所谓的"毛泽东指示高岗暗查刘少奇的历史"与事实不符,不加分析地以讹传讹会成为更大混乱的传播源。  相似文献   

20.
历史人类学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和视角.通过人类学,历史研究被带入田野,印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在历史的现场,历史学者不仅能够获得多元的材料,还能发现材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得出更为丰满的历史解释.同时,只有在历史现场,历史的多元表达才能够显现出来.如同记者在新闻现场采写新闻一样,历史研究者也需要观察、见证和表达;新闻报道的方式给历史研究这样的启示:事件的证词有多种,证词与证词之间或者互证,或者冲突,事件的真相往往在话语的博弈中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