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羁押性强制措施中的人权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包括羁押性强制措施和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两大类。这两大类强制措施都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有关,其中羁押性强制措施直接导致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剥夺,而人身自由又是人权的核心内容,因而与一国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程度联系更为紧密。本文拟从理念、规范和实践三个角度来考察羁押性强制措施所折射的人权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员犯罪羁押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员犯罪羁押率已成为普遍的潜规则.这主要是由于流动人员工作的不稳定性、居所的不固定性和担保的困难、容易脱保等因素所造成的.但这些都不能成为违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适用刑事强制措施的法定理由.司法实践中的做法正在制造涉罪流动人员在法律面前的不平等待遇.通过引导办案人员改变重控制轻保障的司法理念、改革和完善相关法律规定、落实保障措施等,确保流动人员与本地人员在强制措施面前的平等性.保障流动人员适用刑事强制措施平等权,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需要,又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符合.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的法制建设过程中,现行的刑事强制措施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但是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权”等法制建设的目标通过宪法确认后,强制措施在新的法律价值标准下,也显现出了从制度建设到程序设计及实施诸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使其得到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徐爽  李超燕 《人权》2014,(1):52-56
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的强制措施。作为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中独创的一项强制措施,监视居住有助于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有效进行,及时追究和惩罚犯罪,  相似文献   

5.
罗智勇 《湖湘论坛》2006,19(4):73-74
强制措施作为专门机关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被适用者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其性质是程序性保障措施。其本身不是侦查手段,更不能将其作为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工具。强制措施与人权保障关系密切,适用强制措施时,既要考虑其程序保障性,同样要考虑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性,使两者维持基本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刑诉法关于财产强制措施的规定不够完善,缺乏检察监督等外部制约,致使侦查人员采取这类侦查措施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在实践中出现对公民财产权利保障不足的问题,从构建我国刑事财产强制措施体系的角度,论证正确应用财产强制措施对经济案件的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企业高管犯罪频发,针对企业高管犯罪,应否适用强制措施,实务界与理论界有不同的声音,对此应从现实、法治以及刑事政策的层面进行分析.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企业高管慎用强制措施具有现实的争议性,价值论上的冲突性,刑事政策上的合理性.有必要反思我国的刑事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关于刑事强制措施概念的通说缺乏准确性、科学性,未能揭示出其本质特征,以比较法为视角对刑事强制措施概念进行反思性研究具有必要性。从应然上讲,刑事强制措施应当与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对应起来。据此,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的内涵应界定为:公安司法机关依法限制或剥夺公民基本权利的行为,其外延应包括:对人的强制措施、对物的强制措施和对隐私权的强制措施等,从而建立起具有完整性、层次性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9.
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是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包括拘传、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因观念、立法和司法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目前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比例较低。从法律、政治、经济等视角考察,有必要扩大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为此,应当转变观念、贯彻无罪推定原则,正确看待刑事强制措施的功能;应当改革取保候审制度,将取保候审作为最常用的刑事强制措施;应当实行捕押分离模式,严格规范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程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审前阶段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呈现"高羁押率"的特点,给未成年人权利造成损害,尝试公诉环节建立新的刑事强制措施适用机制,运用公诉裁量,根据未成年人不同个体条件和案件情况合理性确定刑事强制措施不同层次的适用,逐步缩小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范围,扩大非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范围,保障未成年人权益,保证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推行社区警务必须正确认识五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社区警务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对社区建设的重视是推进社区警务的前提 ;二是社区警务与我国现实的关系 ,推行社区警务战略是中国城市化的现实需要 ;三是社区警务与警务机制改革的关系 ,警务机制改革是社区警务得以正常推进的“发动机” ;四是社区警务与群众工作的关系 ,开展群众工作是成功推行社区警务的依托 ;五是社区警务与公安教育的关系 ,高素质的社区警察队伍是成功推行社区警务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社区警务的含义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警务的实质是一种以警民合作为核心的警察哲学和由此衍生出来的以预防为主、以民为本的警务策略。其特点在于在重视打击的同时也重视防范 ;强调与社会公众合作 ;强调以社区服务为基本形式 ;组织策略是充分授权的 ;重视警民关系。社区警务最根本之处在于深入社区、警民合作、依靠群众。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学者认为尼采是一位反形而上学的哲学家 ,而反形而上学用尼采本人的话来说就是虚无主义。在尼采看来 ,虚无主义是一个历史过程。从柏拉图———基督教哲学到叔本华哲学的虚无主义过程 ,也是最高价值自行贬值的过程 ,而尼采正是这一过程中最后登场的哲学家。但是他的虚无主义不是目的 ,不是归宿 ,而是一种手段 ,其真正目的在于塑造一种新的理性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4.
深入理解青年志愿精神的内涵既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工作,也是社会现实的紧迫需要。自愿、无偿是青年志愿精神最基本的内在品质;服务社会、关爱他人是青年志愿服务精神的根本宗旨;发展、进步是青年志愿事业的生存主题,是青年志愿精神的理想意愿;奉献、共赢是青年志愿精神的核心价值理念;高尚、崇高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精神的恒久风貌。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一是要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二是要让学生学会对比辨析阅读;三是要进行联想拓展阅读;四是要突出教材选文中的人文精神;五是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六是要学会迁移创新阅读。  相似文献   

16.
刘钢飞 《桂海论丛》2004,20(6):26-28
我国权力制约乏力的历史成因是国家权力获取方式;制度成因是权力过分集中;现实成因是监督信息传递不畅;法治成因是法制不健全和执法无力;组织成因是监督制约机构独立权威性不强。权力制约有效的首要条件是保证权力监督信息渠道自由通畅;必需条件是保证权力制裁权的科学合理配置;必要条件是保证权力运行在法制轨道上。  相似文献   

17.
善与恶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明 《思想战线》2001,27(6):29-33
善是客体对于主体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客体有利于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符合主体目的的属性善就是欲望的满足.所以,孟子日"可欲之谓善."善分为道德善与非道德善.道德善是行为主体对于社会创造道德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符合道德目的的行为.反之,非道德善则是行为主体对于非道德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效用性,是符合个人目的的属性.  相似文献   

18.
李萍 《桂海论丛》2013,29(5):73-76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总要过群居的生活,结社、组团就是人的本质的现实化行动,故民间社团的产生具有先在的合理性。社会管理的实质是维护社会自身的秩序,开放民间社团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社会管理创新的任务在于激发社会内部的活力,减少外部干扰,这些都涉及政府行政理念的转变和行政职能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恐怖主义如果仅仅是犯罪活动,那么反恐怖工作的主要任务在于收集犯罪证据,指控犯罪行为,缉捕犯罪嫌疑人;恐怖主义如果仅仅是战争行为,那么反恐怖工作的主要任务在于确认敌人身份,宣布战争状态,发动攻击行动。然而事实上,严密的恐怖组织往往使得侦查活动几乎无法开展,对恐怖主义的犯罪行为自然无法指控。同时,有些恐怖组织目的不明、组织不清,甚至名称从未披露,又使得战争目标无法锁定。因此,单纯将恐怖主义作为犯罪活动或战争行为的观点带来的是反恐怖工作"死角"。本文认为:恐怖主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单纯的司法措施、军事行动或政治策略都不足以揭示恐怖主义的变化特征,更无法契应恐怖活动的权变;反恐怖工作的范围要清晰界定,否则全社会的反恐怖动员会过多地影响其他人群的正常生活,甚至还可能助长恐怖主义气氛的蔓延;反恐怖工作情报是国家行动的前提,对恐怖组织的确定、目标搜寻与锁定需要精准的情报,这往往决定了反恐怖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中主要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严格;管理经费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知识产权人才缺乏,知识产权流失严重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大力强化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意识;建立健全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知识产权队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