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官本位"与"民本位"政治文化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向国 《理论前沿》2007,(18):17-19
"官本位"与"民本位"说到底都是政治文化意识。政治文化是理解个人和群体"官本位"与"民本位"意识的关键。从政治文化学的理论视角研究"官本位"与"民本位",具有深层次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官本位"意识的再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本位"意识属封建思想意识,但核心问题是通过官场可以获取超额利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与生产力落后和制度不健全有密切关系.遏制"官本位"意识可以通过政治思想工作,但根本出路在制度建设.农村浓厚的"官本位"意识与乡土社会的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原理,对"官本位"意识的含义、表现、产生的根源进行了论述,提出中国共产党在当今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大考验时,比任何时期都要重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除"官本位"意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官本位"’意识是影响确立正确政绩观的一个重要原因。"官本位"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陈腐意识,在我国,"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克服并弱化领导干部头脑中的"官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5.
实践"三个代表"要求与破除"官本位"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们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变成每一个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坚决清除"官本位"意识,切实改进党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党员和领导干部深思和正视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从理论、现实和对策三个层面作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官本位"的本质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对政治权力的向往、追求以至崇拜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官本位"仍然根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处,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健康发展,严重削弱了党和国家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官本位"产生的原因具有复杂性,消除"官本位"的主要任务具有长期性、对策措施具有综合性。  相似文献   

7.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新的国内外环境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就是要增强"四个意识"."四个意识"中,核心意识是重中之重,没有核心意识,就没有足够的凝聚力.无论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最后都要统一到核心意识这一核心上.增强"四个意识"需要我们做到"两个维护".  相似文献   

8.
官本位略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 ,必须坚决克服“官本位”意识。官本位概念目前还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 ,包含有多层面的意思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 ,官本位是一种社会机制 ;从心理学的层面看 ,它反映的是一种官职崇拜 ,是一种群体心理现象 ;从思维方面来看 ,官本位意识是一种以官为本、官贵民轻的思想意识。官本位意识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 ,且具有普遍性。在今天 ,其落后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克服官本位意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党和政府自身改革直接相关。而自身改革最紧迫的莫过于各级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当前,在建设两型社会中思想观念转变与更新的首要任务是树立和增强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去除官本位意识。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官本位意识在当前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危害性,加大去除官本位意识的力度,建立健全人民对权力的制约监督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个别机关一些公务员 存在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 处乱办事"的现象虽十分不满,然 而又无可奈何。这种"不办事,乱办 事"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 衙门思想、"官本位"和部门利益等 思想作怪;二是个人私心杂念作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警察"一词比"公安"一词更准确,更能体现行业特点.从概念上看,"警察"的外延比"公安"大;从语用角度看,"警察"比"公安"更有表现力;从使用范围看,"警察"比"公安"更能与国际接轨;从使用年代看,"警察"比"公安"更有历史渊源.因此,宜以"警察"一词代替"公安"一词.  相似文献   

14.
“课程”与“精品的课程”:“精品课程”解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将"精品课程"划分为"精品"与"课程"两个关键词,分别探究其意义,并最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整合起来考察,赋予时代特点与先进理念,这将有助于人们厘清"精品课程"的真实意蕴,建构高质量的"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5.
市场无极限,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满怀信心,从有限做到无限,在复杂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赢得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7.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变”与“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昭奎 《外交评论》2009,26(5):6-11
民主党取代自民党执掌政权之后,日本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大致取决于三个因素:其一是民主党与自民党的“同”与“不同”,以及两党间的区别有多大;其二是日本国内政治潮流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其三是民主党自身的“变”与“不变”及其变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现象的处理.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体现了翻译活动中在处理文化因素方面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事实证明,翻译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归化和异化原则应该被灵活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