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综合化: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当前突发事件日趋呈现多样化、复合化的特点。原有的应急管理体制难以应对公共危机多发、易发和重发的挑战。建立高度组织化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改革政府应急管理体制,可以从制度上保证有效整合政府应急管理资源,提高全社会应对公共危机的动员能力。其主要思路就是提高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综合化程度,明确其目标、重点及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2.
非常态治理是政府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应急管理体制则是实现政府良好的非常态治理的一个必要前提.本文通过对烟台市政府应急管理体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政府的应急管理体制尚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建立一种"准大部门制"的应急管理体制,以适应当前我国政府应对越来越多突发事件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以来,SARS、禽流感、霍乱和甲型H1N1流感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频发,凸现出我国建立和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的重要性。本文在回顾和总结我国政府在SARS危机管理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基本概念出发,在“风险社会”的宏观理论背景下,从风险感知、危机管理、制度变迁和政策学习等多角度探讨了我国公共卫生突发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逐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积极探索符合苏州实际的应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应急综合能力,努力为苏州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由于突发事件多是发生于基层,先期响应于基层,长期治理于基层,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系统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运行的终端,基层政府的应急管理工作成为全部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近年来,我国重大灾害性、灾难性事件频繁发生,其预防、处置工作的重要短板即在于基层政府应急管理系统的脆弱性。为此,我们应该在继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应急管理中预防准备工作充分,应急管理体制合理,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急管理法制健全.这种管理体系给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有益启示:增强应急预案的实操性,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有效性的坚实基础;实行自下而上逐级响应的原则,是优化应急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建立应急联动平台和机制,是提高应急管理效能的关键途径;强化培训和宣教,提高社会参与度,是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依托.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公众参与政府危机管理有助于提高社会自我救助能力、解决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失效性”以及确保政府危机管理的公共利益取向。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还处于较低的层面。为推进公众积极参与政府危机管理,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建立政府、媒体与公众合作的应急机制以及完善危机教育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孙阅 《学理论》2015,(7):45-46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但是也是一个公共危机频发期。尤其是近几年频发的灾害类危机,已然成为中国政府应急治理能力的一项高度的挑战,迫切要求完备政府应急管理预警机制。本文通过对我国政府应急管理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从创新的角度,提出应建立政府应急管理预警管理体系并使之科学化,尤其强调信息化系统建立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强化公众突发事件的自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应急管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积极推进应急管理心理危机干预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应急管理心理危机干预相对薄弱,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作为应急管理心理危机干预的主导者和重要主体,必须持续不断审视现状、发现问题,立足建立我国应急管理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从预防心理危机发生前、应对心理危机发生时和推动心理重建中等三个阶段,积极制定并实施对策,推进我国应急管理心理危机干预稳步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国家安全观视角下的政府危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至 2 0世纪 90年代 ,国家安全理论已从传统的以军事安全为核心发展为以国家综合安全为核心的现代新型国家安全理论。从现代新国家安全观的角度审视我国现有的危机管理体制 ,有多重潜在危机存在的转型期的中国现行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显然远不能适应现代国家安全的新要求 ,政府危机管理体制的建设任务已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建构新型的政府危机管理体制已成为国家安全建设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大城市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参与机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危机管理实践中,政府和社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良好合作,普通公民、工商企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高度参与,已经成为一个中心的事实。本文从城市应急文化的塑造、社区应急机制、志愿者组织的应急功能和城市应急管理中的公私伙伴合作关系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现代发达国家大城市危机管理过程中社会组织和普通公民的参与机制,试图解析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危机管理系统中的全社会型危机管理网络的具体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隐患,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为,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现实需求,对于建立和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理论以及相应的学科体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此基础上,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归纳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战略研究、典型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灾害的机理机制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研究、应急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认知与决策行为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模拟仿真研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系统研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的后评估与重建研究,并对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扼要的回顾和展望;最后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设立重大研究计划以便加强研究力度,并就如何提炼和组织其中的科学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我国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科学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类突发事件呈现出跨部门、跨区域的特点,由单一部门或地方政府来应对如此复杂的突发事件显然非常困难,因此应当破除传统“行政区行政”的治理理念,采取区域协同合作行为,发挥自身的优势,借助相互的资源,共同抵御灾难。我国应急管理政府间合作主要集中在省级政府,因此建立健全省级政府应急管理协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比较研究我国的《泛珠三角区域内地九省(区)应急管理合作协议》与美国的《州际应急管理互助协议》(EMAC)在体制、法制和机制三个方面的差异,发现我国省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行政合作协议存在缺乏独立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缺乏法律保障和法律权威、跨区域应急预案体系与灾后补偿机制亟需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任重道远等问题,要借鉴 EMAC 的先进经验,结合现实国情完善我国省级政府间应急管理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4.
行政冲突的价值分析--公共管理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领域的冲突或危机管理模式是价值观、信仰以及稀少的地位、权力和资源分配上的斗争,具有一定的负功能;关注公共领域中的冲突管理或危机管理并不是涉及双方行政关系的基础,不是核心价值的冲突,而是民主性质的公共规则控制下的冲突,是公共领域可以承受,并对公共管理结构的整合提供动力的冲突,使人们能够运用冲突的危机探索并接近解决的可能性的冲突,因而是具有正功能的冲突.认为,虽然冲突管理或危机管理也具有反功能,有一定风险,但影响是有限的,因此,危机管理或冲突管理的正功能成为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在公共管理模式形成的过程中,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为其提供了多视角的思考和复合性的理论基础;而现实中政府因面临种种治理危机所驱动的持续性政府改革浪潮,为公共管理模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广阔空间.尽管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浪潮仍在持续,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也在不断扩展,但公共管理对传统公共行政的取代,既是必然也是现实.  相似文献   

16.
张素青 《学理论》2011,(8):35-37
电网企业的应急物资管理是电网企业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电力系统已经实现了比较完备的常态物资管理体制,但缺少了应急条件下的管理机制和管理系统,近年来,因突发性灾难事件导致的救灾电力物资调度不畅更加暴露出建立应急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现代物流条件下,从制度建设、物资保障、人员配备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建立应急物资管理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The Queensland Police and Community Safety Review (PACSR) 2013 headed by Mick Keelty was tasked by the Queensland government to examine the State's emergency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rocesses. Commissioned before any crisis, the PACSR was still collecting evidence when extensive flooding occurred across many regional centres of Queensland in 2013. It was the subsequent management of this event, and selected evidence from earlier inquiries that underpinned many of the findings in the final PACSR report. Keelty recommended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restructuring that included the abolition of a department, and the tasking of the fire and rescue service with additional oversight and audit functions. PACSR argued too much emphasis was placed on relationships, which made disaster management in Queensland potentially unsustainable in the longer term. Some of the findings replicated those of earlier inquiries (O'Sullivan 2009; QFCI 2012), including the apparent reluctance by police to implement communications systems that are interoperable with other emergency agencies. This reluctance to embrace new technologies indicates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barriers to reform. Despite this, the Police and Fire and Rescue services have been given additional responsibilities by the Newman government, based on Keelty's recommendations. PACSR did not appear to evaluate some of the best practice aspects of the 2010–2011 flooding event, whereas some suggest the report had a predetermined element to it (Byrne 2014). In finding that too much emphasis was placed on informal relationships and networks in 2013, and concentrating on structural reforms instea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PACSR discounted many features that current crisis literature notes as important for a successful disaster management response.  相似文献   

18.
The study of crisi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or mismanagement—during Hurricane Katrina will continue to proliferate in the near future.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global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Katrina as a case of "grand failure" in crisi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with less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crisis management. Benefiting from empirical data collected from international interviews, the essay present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emergency governance and crisis management, discusses a detailed global perspective on Katrina crisis management as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crisis," offers a number of key lessons learned from Katrina, and draws policy and administrative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crisi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through a theory of "surprise management" that is adaptive, collaborative, and citizen engaging and draws on chaos and complexity theories to cope with hyper-uncertainties and unknowns.  相似文献   

19.
政府对“胡同”这一旅游资源实施特许经营,在全国尚无先例。北京市西城区政府率先对“什刹海胡同游”实施特许经营,是对现代管理方式的一次大胆尝试。本文从分析“什刹海胡同游”政府特许经营的必要性入手,阐明其实质是对公共资源的产权重组;通过对该项目实施步骤及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理顺各种法律关系;同时对政府特许经营的实施经验加以思考总结,意图为政府特许经营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What makes a well‐functioning governmental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 and how can this be studied using an organization theory–based approach? A core argument is that such a system needs both governance capacity and governance legitimacy. Organizational arrangements as well as the legitimacy of government authorities will affect crisis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 central argument is that both structural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text matter, as does the nature of the crisis. Is it a transboundary crisis? How unique is it, and how much uncertainty is associated with it? The arguments are substantiated with empirical examples and supported by a literature synthesis, focusing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 main conclusion is that there is no optimal formula for harmonizing competing interests and tensions or for overcoming uncertainty and ambiguous government structures. Flexibility and adaptation are key assets, which are constrained by the political, administrative, and situational context. Furthermore, a future research agenda is indic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