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碑刻资料是重要的"同时资料",也是法律史和法律文化研究的原始证据.碑刻法律文化资料的使用,对于把握和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实际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传统英国法律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律师会馆也由此成为剑桥、牛津之外的“第三所大学”。随着律师会馆教育职能日渐衰微,19世纪以来 英国大学法律教育有所发展。可长期以来,英国的大学法律教育却因受到职业教育(学徒制)的禁锢而落后于欧美大多数国家。二战后的教育改革使英国大学法学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时至今日,英国实务界与教育界矛盾依然突出,法律教育体制、教育方法、培养目标等重大问题仍存在较大变数。  相似文献   

3.
李雪梅 《法律科学》2010,(6):159-167
工商会馆碑是清代行业规范的重要载体,而行业规范又是中国传统非正式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以百记的清代工商会馆碑刻,记载着行业公产保护、行业准入与自律自治、同业互助救济与应急救援等事宜的规范内容。透过这些静态的碑文,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城市社会中非正式法的形成与运作机制,以及清代工商行业与社会、工商组织与业者个体、非正式法与正式法之间,相互依存、冲突、妥协的动态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4.
李雪梅 《政法论坛》2020,(1):120-131
中华法系"重实体、轻程序"的特色,几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中国古代公文碑所呈现的繁复行政过程及"程序化"特色,对这一共识形成挑战。历时长久、适用广泛、形式多样、存量可观的公文碑是研究中国古代行政权、行政程序、行政监管等法律制度的珍贵史料。碑石上的"行政授权""行政许可"以及"反向行政"等内容,揭示了中国古代行政权在制度建构、秩序维护和社会运行中的关键机制。对包括碑刻在内的传统史料的系统整理和重新发现,对于构建中国传统法律话语体系,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慧 《政法论丛》2013,(3):52-58
法律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法律教育机制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变革的。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发展对法律教育提出了现实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英国以伦敦大学为代表的新大学和以牛津与剑桥为代表的古老大学都加入到法律教育的事业中来,使得英国法律教育体制从中世纪以律师会馆为主体的学徒制——经验型法律教育逐渐发展到以大学和法律职业组织分工合作的现代学院制法律教育,英国法律教育体制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被荐书:《正义之美日历》 推荐人:贺维彤(现供职于法律出版社文创中心,任法律文化产业的产品总监,曾策划出版《宪政经典》《世界法学名著译丛》《法与经济学译丛》《上海三联法学文库》《法律文化之旅丛书》等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图书及期刊.其中,《律师会馆》获得上海市的图书设计奖,《设计宪法》被台湾五南出版公司引进.)  相似文献   

7.
传统金石学研究多将金石视作整体。在当今的学术研究中,金石学的研究对象却分属于不同学科,以致考古学和古文字学多关注金文,历史学研究侧重于墓志,社会史学者偏向于碑刻。这种剖裂式研究使中国法制“镂之金石”的传承特色难以彰显。本文旨在以金石学的视角,对比金石法律文献研究之优长,考察“铭金”与“刻石”法律纪事的关联,进而揭示中国法制“镂之金石”传统的“礼制”和“公政”的特质,并以此展示中国古代法制文明的别样风景。  相似文献   

8.
<正> 一、石刻铭文与法律史料的关系 中国石刻与金文同时产生,但遗存下来的殷商刻石却很少。秦汉以后,铭刻文字有舍金重石的发展趋向。秦始皇时曾巡游各地刻石“颂秦德”,“表垂于常式”,彰明其文治武功和法令制度。东汉时石刻文字增多,石刻形式多样,除碑刻外,刑徒砖、买地券、画像石等也流行一时。魏晋两朝屡申立碑之禁,南朝相袭不改,于是立碑成了埋铭,墓志获得充分发展。隋唐宋以后,碑刻颂辞、纪事已深入人心,并得到官府的提倡,在国家法律中,甚至出现有“护碑”的条文。《唐律疏义·杂律》“毁人碑碣石兽”条称:“《丧葬令》:‘五品以上,听立碑;七品以上,立碣。茔域之内,亦有石兽。’其有毁人碑、碣及石兽者,徒一年。”宋代以降,民间的各种应用石刻日益增多,石刻文字的篇幅和内容都有所增加。因此时及以后的碑刻文字资料内容丰富,多被世人重视,  相似文献   

9.
法律移植是国家创建法律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但是,法律移植中,接受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与所移植的法律文化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在移植外国法律的条件下,传统的法律心理、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仍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分析以及对中西法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法律移植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法律移植借鉴外国法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进而得出结论:法律的移植必须与中国内在的传统文化特质相契合,与中国特有的社会道德伦理相契合,这是法律移植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认识和立场。  相似文献   

10.
管伟 《政法论丛》2007,(4):86-90
西方现代法律文化的冲击和中国社会精英阶层所具有的现代性观念的变迁,是20世纪初中国传统法律走向现代化的最初动因,但社会精英阶层观念的变迁只是为中国传统法律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可变的契机,其发展的路向决定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现代化转换的程度,而近代社会的社会历史环境并不能为传统法律现代化的转换提供良性的条件,这也决定了中国近代社会传统法律现代化的最终命运。  相似文献   

11.
基层法律服务所发展取向与农村基本法律服务制度之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金保  王琼 《中国司法》2006,(11):68-72
自从1985年上海市第一家乡镇法律服务所(最初叫“法律服务站”)在浦东地区原川沙县洋泾乡诞生以来,上海乡镇法律服务所的诞生已经整整二十年了。2000年司法部颁布《基层法律服务所管理办法》后,全国的乡、镇、街道法律服务所统一称为基层法律服务所。在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基层法律服务所为乡、镇、街道的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为所在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的法律服务,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时至今日,上海乃至全国的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却面临着“剪不断、…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上海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在这一时期的立法文献中有充分反映.目前,这些珍贵的法律文献资源,散落在上海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图书馆,以及公安和监狱博物馆等场所保存.作者对这些文献进行一次较为详细的整理,对近代上海华界和租界两套不同的立法机关、法律法规、司法制度等进行研究,分析了近代上海法律文献的特点及其所反映出的当时上海法制现状.以期对现代法制上海的建设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佃"在近代法律转型中纳入到西方民法体系之中,但由于中西法律概念的差异和中国特殊的法律背景,中国传统的"佃"在法律上游离于物权和债权之间,从确认为物权制度中的永佃权到逐渐被适用于债权法中的租赁契约。"佃"所涉及的押租和转租由于已成为地方习惯广泛存在且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的经济环境,故虽为法律所禁止,但在司法实践中则被基层法院所默许。  相似文献   

14.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价值取向,它蕴含了我国古代对和谐社会的一种价值追求,最终成为中华民族在法律文化上的最高追求,也最终成为历代统治者和儒生们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传统无讼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及历代社会统治正统法律思想的一部分,对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是跨地区、跨国界的买卖双方不见面的无纸化贸易。当许多传统的商务方式应用在Internet上时,便会带来许多法律方面的问题。由于电子商务的形式多种多样,电子商务所产生的法律纠纷,与传统的法律问题相比有其独特性。它所带来的法律问题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6.
法律发现——司法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法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法学研究方法中,阶级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方法、演绎推理等方法是经常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法学方法论研究的深入,法律逻辑分析、法律推理等方法已越来越广泛的被人们所采纳。然而,在司法过程中被人们经常运用的法律发现方法却很少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传统的司法过程中,人们往往比较注重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方法,而对法律发现方法却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在司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法律发现方法,它不仅是法律方法之一,而且在司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吕芳 《法学杂志》2006,27(4):104-106
法院所拥有的司法权中最重要的权限或职责是说明或者解释法律是什么,这个过程就是法律发现的过程。在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法律发现进行溯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即在西方传统中,对于法律的公正性、正义性的一贯追求,使得运用法律的裁判过程变得越来越技术化和细化。但在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中,我们可以发现完全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07年5月1日上午,南京某社区的业主们自发维权,抗议XX公司将小区会馆擅自出租给美克美家公司销售家具的行为。然而XX公司的租赁行为究竟是否违反法律规定从而构成侵权呢?小区业主能否讨回"公道"呢?本文在此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从性质上讲,中国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它是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之中的,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其中所包括的专制主义思想、宗法伦理观念、等级特权思想以及人治思想.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国法律史学学术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况 2005年中国法律史学学术研究成果丰富,学术交流活跃.就研究成果而言,据有关报刊杂志及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有关论文"索引"和<新华文摘>所辑报刊目录的统计,①2005年发表的有关中国法律史及中日、中西法律史比较的研究论文近四百篇,专著数十种.2005年的中国法律史学学术研究有三个特点:第一,大量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学科研究的细化和向纵深的发展,近四百篇学术论文几乎涵盖了自三代至新中国数千年每一个历史阶段,并涉及到法律所关涉到的方方面面问题.比如,宏观地研究中国传统法的内容与特点、中国古代法律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等等,应该指出的是,在宏观研究中,并不乏对一朝代或一王朝法律细致的陈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