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洗钱罪的客体是双重客体,即金融管理秩序(主要客体)和司法机关追赃,打击犯罪的正常活动。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走私犯罪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单位也可成为主体,应排除“上游犯罪”的主体。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明知”。洗钱罪的认定要注意本罪与“上游犯罪”的界限、本罪与伪证罪的界限。本罪与包庇罪的界限、本罪与窝脏、销赃罪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环境下侦查与犯罪情报主客体关系的嬗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犯罪情报是侦查主体实践活动的对象。传统工业社会中,由于犯罪情报资源的有限性、模糊性、不连续性以及受侦查主体认识能力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犯罪情报的客体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与有效的发挥,导致其在侦查与犯罪情报的主客体关系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网络环境下,侦查主体建立了巨大的犯罪情报数据库,侦查思维方式由概念思维向实践思维转变,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组织结构的转型和犯罪情报管理体制的变化提升了犯罪情报的客体功能,完成了客体向主体转变的非对象化过程,从而使犯罪情报在侦查实践的主客体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当下,各类与网络相关的犯罪增长迅猛。网络盗窃作为网络犯罪中主要类型之一,也呈高发态势。网络盗窃犯罪具有智能性、隐蔽性、普及化、集团化等特点,侦破难度很大。深入分析网络盗窃案件的侦破难点,进而提出全面的侦查对策,对打击网络盗窃犯罪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刑法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犯罪主体更广泛,犯罪目的更易得逞,危害后果更严重。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犯罪刑法理论在危害行为、犯罪目的、客体对象、危害后果等方面都面临新的挑战。目前在刑法保护的应对方面存在着法规法律之间的内在矛盾和越权等问题,建议通过修改立法模式、修正刑法规范、完善司法解释等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成为犯罪活动的场所。除一般刑事犯罪外,恐怖分子和间谍也都开始利用网络进行活动。由于这种犯罪隐蔽性强、流动性快、证据易销毁等特点,给执法部门侦破案件,特别是取证方面带来极大困难。不过万物相生相克,随着网络犯罪的增加,针对网络犯罪的侦破工具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大量损失。网络诈骗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犯罪基础,因此保护个人信息成为网络诈骗犯罪防控的重点。但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不完善、政府机关执法不力、公安机关侦破困难、个人信息从业者监管缺位以及被害人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陷入困境。因此,应以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为出发点,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共治,通过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监管能力、完善协同治理体制与网络实名制、扩大国际合作等安排,实现网络诈骗犯罪的立体防控。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的、实践的方面来说,“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统一关系的最概括的科学表述。人类的一切活动、尤其是实践活动,本质上就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能动而现实的互为转化、即双向对象化过程。尽管如此,人们却对“客体的主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的基本内容缺乏系统而具体的了解。本文拟就“主体的客体化”的基本内容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雪峰  王铼 《人民论坛》2023,(20):65-67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其发案高、侦破难度大,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也在不断翻新,形成了典型的跨境性、匿名性、集团化、组织化等特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防还面临着获取证据难、犯罪追赃难等困境。面对纷繁复杂的犯罪形势,需要多方面、多层面、多角度综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9.
网络犯罪具有犯罪客体复杂性、犯罪对象特殊性、犯罪手段隐蔽性和犯罪危害严重性等特点。应从培养和建设高素质的网络信息安全执法人才、建立完善的网络犯罪打防管机制、加快研发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和产品、加强国际执法合作等方面预防和惩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0.
犯罪信息是犯罪现象和揭露犯罪的中介,犯罪现场有“有形痕迹”和“无形痕迹”,“有形物证”和“无形物证”,犯罪信息就寓存于其中。优化现场勘查,充分发掘潜在的无形的犯罪信息是当前侦破刑事案件特别是疑难案件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110”报警服务台的建立是动态社会条件下,公安机关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成功尝试,是增强城市治安防控能力的有益探索,也是新时期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的重大举措。公安部推出“漳州110”这个典型,是抓了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1们”是公安机关快速反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犯罪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特点:犯罪时空的全天候和全方位性越来越突出,犯罪主体和侵害客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外来犯罪逐年增加,犯罪的流动性、突然性、暴力性明显增强,具有作案快、逃离快的特…  相似文献   

12.
刘爱军 《理论月刊》2006,(5):124-126
保险诈骗罪是新刑法典规定的罪名,对于其构成要件的理解适用有不同的观点。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犯罪客观方面中的行为要进行广义的界定;本罪的主体的范围需要扩大,有待于通过立法解决;主观方面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大桥时代”舟山市社会治安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可预见的是:输入性犯罪将增多,犯罪动态化趋势加剧;犯罪结构将面临局部调整,犯罪多样化趋势加剧;诱发犯罪因素将增多,犯罪扩张化趋势加剧;道路交通管理将面临严峻考验,保畅通、保安全任务加重。对此,应积极构建“情报主导、以控为先、打防结合”的动态警务新机制.重点是要建立健全“五型机制”,提高“五个能力”:一是建立健全精确型情报研判机制,提高动态预警力;二是建立健全扁平型勤务指挥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力;三是建立健全铁桶型治安防控机制,提高现行缉控力;四是建立健全严打型侦查破案机制,提高打击威慑力;五是建立健全智能型交通管理机制,提高科技支撑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诈骗犯罪呈现高发事态增长,对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从诸多犯罪数据中挖掘诈骗犯罪的模式有助于制定合适的措施以节制诈骗案件的发生,有力保护人民财产,构建和谐社会。基于诈骗犯罪数据,通过抽取涉案人员、地点、时间等实体构建犯罪复杂网络,用于挖掘犯罪事件中的主体对象、对象间关系与团伙结构,由此确定了六类典型欺诈模式,为诈骗犯罪的侦破与预防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1997年6月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侦察心理学》(李锡海著)是对犯罪侦察问题的二个全新领域的积极探索。这本书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在提高侦破效率上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严重暴力犯罪和有组织犯罪不断增多,新的犯罪手段和犯罪类型不断出现,犯罪的机动性、隐蔽性、智能性不断提高,因而导致犯罪案件侦破难度大,侦破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已成为全球性难题,仅依靠既有的常规研究方法,容易陷入“除完善自身逻辑体系外再难有实质创新”的僵局。引入犯罪经济学中的“成本一收益”理论,结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基础成本、机会成本、犯罪惩罚成本、犯罪收益等相关因素,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犯罪收益和惩罚成本高、犯罪基础成本和机会成本低等特点。应展开多元主体治理,全面打击上下游犯罪产业链,改变成本收益比失衡现状,增加犯罪成本,积极开展群众路线,从而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论犯罪客体要件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客体要件对准确定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说的犯罪客体理论存在严重缺陷,不足以承担犯罪构成要件之重任。为完善犯罪构成理论,本文在基本坚持通说犯罪构成的基础上,引入法益理论,实现对犯罪客体要件的重构,并具体阐述了犯罪客体要件的概念以及法益、法益主体、法益侵犯以及法益受到侵犯的程度等犯罪客体要件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8.
囿于区块链技术交易匿名和不可逆等特性,虚拟货币被大量用于洗钱、诈骗、传销及网络赌博等非法活动。结合欧科云链虚拟货币犯罪态势感知系统和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数据,提炼当前虚拟货币犯罪基本态势、主要类型及关键特征,探究虚拟货币犯罪的深层原因。针对虚拟货币犯罪侦破过程面临的诸多困境,综合实战经验提出实用研判技巧与解决方案,并立足现状提出防范和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实践自由度与价值的主体本质袁祖社一理论界关于价值本质的讨论,可谓众说纷坛。“主体说”认为,价值的本质是主体本质力量对象化;“客体说”认为,价值的本质在于客体的属性、功能,与是否满足主体需要无关;“关系说”认为,价值的本质是客体的属性、功能与主体需要之...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促进互联网相关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网络犯罪率和犯罪数额。针对新时期网络犯罪作案手段隐蔽性强、证据获取专业性强、侦破工作合作性强等特点,公安机关应当以提高侦查队伍取证专业水平、构建各部门联动侦查工作机制为重点,并在工作思路上逐步形成由传统的侦破打击为主向事前预防为主、保护创新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