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法律教育现状与成因及弊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教育改革是我国法学界探讨的一大热点问题。而改革的前提条件必然是先找到我国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并能认识其弊端。我国的法律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 ,其中一个积重难返的问题就是法律教育不统一 ,如法律教育的构成、类型与性质的多样化、法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化、法律教育办学机构的多渠道化、法律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导致法律教育如此混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法律教育的目标不明确、法律教育与法律职业的长期分离、缺乏兴办法律教育机构的基本资质要求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因素。法律教育的不统一 ,其弊端是严重的 ,具有不利于我国法制的统一与尊严、有损我国司法的体面与尊严、影响了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浪费了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等危害  相似文献   

2.
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从业者所遵循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长期以来,域外一些国家较为重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实践中所采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将职业伦理具体化为制度、规则,促使从业人员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在法学院校开展法律职业伦理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意识,为学生将来成为遵循职业伦理规范的法律人奠定基础、做好准备;实施职后的法律继续教育,不断强化从业者的职业伦理修养;将法律职业伦理设为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内容,推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倡导提供无偿法律服务,助力职业伦理培育。上述做法,对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其中,有些做法和经验对我国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具有启示意义,如在多方位教育中增强实效等。  相似文献   

3.
建立高度专业化的同一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是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共同特征。要建立法律职业共同体,中国应当寻找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的衔接点,即法学教育的主要层次与法律人的资格条件相衔接、法律理论知识与统一司法考试和一体化司法技能训练相衔接。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司法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鹏  潘俊 《理论月刊》2015,(1):83-89
现行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脱节,未对报考条件做出限制,考试模式单一,侧重记忆应试性考察,直接影响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塑造。在当前法律人才整体数量过剩,精英司法人才不足的背景下,司法考试应当要求报考者具有法学教育背景,采取一年两次的阶段性考试模式,对法律知识、法律思维、职业技术、法治信仰、伦理道德等进行全面考察。考试形式上加大案例分析比重,严格控制考试通过率和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政策,真正实现对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的有效衔接,形成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法律职业良好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律工作者职业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成为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步骤。法律职业化在我国具体表现在从业人数快速增长,法律职业人员受教育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等方面。在职业化进程中,同时存在着地域间职业化发展不平衡,忽视非正规法律工作者和民众法律观念保守等问题,文中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也给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岳红 《人大研究》2006,(12):36-37
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个国家的全局来看,民族地区应当以国家法律和民族政策作为法制建设的依据,建立保证国家法律实施和维护各民族合法权利的法治环境。然而,由于民族地区的民族特点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汉族地区相比有明显的差别,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具有如下特点:(一)民族性。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从内容上看,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要用法律的手段,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从对象上看,民…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校的法律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视角,国家应合理设置高校法律教育机制,高校要从大学生心理入手,本着以人为本,探索高校法律教育新模式,思政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合理安排法律课程、改革授课方式,以多种途径提高法律教育的效力,提升大学生的法律修养。  相似文献   

8.
法学本科教育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本科教育因目标定位不清,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长期成为教育界争议的焦点之一。基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法学本科教育自身的规律性,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定位于职业教育,并围绕不同法律职业的不同人才要求实施分类培养。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制度的脱节,一直是备受诟病的问题。2002年开始,国家开始实施统一司法考试,将律师、法官、检察官的职业准入资格合为一体,这是我国法律职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司法考试确实对法学教育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表现在各大法学院对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在面向实践性、操作性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一定程度上弥合了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的脱节问题;另一方面,各种以“通过考试”为宗旨,传授司法考试技巧的培训班不断涌现,出现了专营此事的司法考试学校,考生们趋之若骛,而相对地轻视法学院的理论教授,对法学教育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1]在此背景下,作为准入前提的司法考试制度与法学教育,特别是法学本科教育是什么关系,法学本科教育是否应该围绕着司法考试展开,过于功利化地追求司法考试的通过率,是否会让法学本科教育沦为应试教育,冲淡法学本科教育的目标等问题,成为了争论的焦点问题。本文试图从法学本科教育和司法考试的关系着手,分析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如何应对司法考试对自身产生的冲击问题,或者说,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如何以一种适当的姿态接纳司法考试。  相似文献   

10.
对证据法律模式理论的研究和论证,在我国还处于萌芽阶段,几近空白.对这一新的证据理论的研究,既需要法哲学的指导与启迪,充分运用"法律模式论"的理论,又需要对诉讼模式和证据法律模式的关系的正确把握,同时,亦需要对各国证据法律模式进行充分的认识与深入的比较.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与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及实证分析的方法,剖析了英美法系国家证据法律模式和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律模式的结构特点,以证据法律模式与诉讼模式的互动关系为基础,首次提出了证据法律模式的双重含义理论.即证据法律模式应包括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这两层含义,证据法律的宏观模式与其诉讼模式相一致;而证据法律的微观模式则是指抽象意义上的证据法的结构样式和证据法的各个结构要素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出发点,将大陆法系国家的证据法律模式界定为宏观上的现代职权制模式和微观上的"原则-制度-程序--规则-概念"模式;而将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法律模式界定为宏观上的对抗制模式和微观上的"规则-概念"模式.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我国现行证据法律的分析和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目前证据法的模式,从宏观上看,应属中国式的时抗制模式;而从微观上看.则属"原则-制度-规则-科技-概念"模式.无疑,证据法律模式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证据理论,对我国统一证据法的制定和理解及适用都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以来法律职业化业已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共识.法律职业者成为化解社会纷争、保障社会秩序、捍卫社会正义的最重要力量.法律人要担纲起如此重任,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其中职业知识素养又尤为重要.法律职业知识是在以法律专业知识为主体的基础上,融合其他人文科学和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复合性知识.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复合型职业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李建新 《前沿》2013,(15):59-62
近年来一系列法律人参与的腐败案使法律职业伦理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这促使人们反思我们的法律职业尤其是法律教育,针对法律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的现状,如何加强和改善的关键是认识法律职业与法律职业伦理之间的联系,形成对于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认知,将职业伦理教育的目标定位为职业伦理的基本认知,为法律人提供道德冲突的指引,而不是造就“道德人”.  相似文献   

13.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源与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职业共同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法官、检察官、律师和法学学者。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核心在于其内部的共同性,具体表现为同质性和互补性。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本质在于其对外的独立性,包括知识技术的独立和司法实践的独立。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法律职业共同体正在逐步形成,其发展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今后的发展中,应该从提高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专业化程度、加强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交流、增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独立性等方面着手改良。  相似文献   

14.
郑天锋 《人大研究》2002,(12):29-31
一、西部开发必须依法进行  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 ,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西部十二省 (区、市 )也相继制定和颁布了涉及范围广、措施具体的诸多优惠政策 ,但从实施情况看 ,效果并不明显 ,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从根本原因看 ,是我们许多地方没有真正搞懂政策和法律关系问题 ,仍然没有树立起法治观念 ,对依法开发的作用和认识很不够。在我国 ,党的政策是国家进行立法的依据 ,是指导国家法律实施的指针。成熟的政策通过国家的立法程序成为国家的法律 ,法律使成熟的政策具体化和规范化 ;同时政策要受法律的制约 ,要符…  相似文献   

15.
美国法学院以培育法律职业工作者为目标,注重执业技能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美国法学院发展实践教学模式,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律师行业最发达的国家。这些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案例教学法、法律诊所、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以及实习项目。总结其教学经验,可以为我国法学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洪杰 《人民论坛》2010,(7):104-105
和谐社会必须是法治社会,各种法律职业要通过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无形的,其构成要素包括共同的法律知识背景、共同的信仰,其最根本的联系纽带是共同的利益。司法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改革和完善我国法律职业制度,重构法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律师思维在方法论层面具有双向规范性、商谈说理性、应用广域性、智识综合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蕴含了丰富的法治要素。受到来自法律职业制度结构、权力资源分配以及职业特性和发展水平等多方因素的影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律师思维的研究和关注普遍不足,中国语境下的"像律师那样思考"面临着律师思维缺位的困境。法律思维研究中的"混沌主义""法官中心主义"和"碎片主义"等现象遮蔽了律师思维的方法论特征与法治内涵,会对律师职业发展、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以及国家法治建设产生诸多消极后果。实现"像律师那样思考"需要从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规则层面、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制度完善层面以及在国家与社会治理领域层面构建、培育和拓展规范意义和方法论意义上的律师思维。  相似文献   

18.
黄豹 《公安教育》2007,(4):44-46
<正>2000年9月开始,在美国诊所法律教育模式的启发与美国福特基金会的鼎力资助下,我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7所高校率先在其法学院开展了诊所法律教育,以后逐步有更多的大学加入这个行列。而我国公安院校对诊所法律教育反应较慢,到目前为止,正式申报加入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仅3所。为了更好学习和吸收最新的教学经验,参照国内外高校实施诊所法律教育的具体做法,结合我院试行诊所法律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金晶 《天津人大》2009,(8):36-37
教育法制是指有关教育的法律和制度的总和,包括教育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实施等活动。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实施依法治教,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律素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法律价值观是人们对法律与主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基本看法。法律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在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形成公民对法律的普遍信仰,以及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宪法意识、公民意识等现代法律意识。深入开展政府主导的全民普法教育,加强学校的基础法律教育和法学研究及推动社会对马克思主义法律价值观的宣传倡导,是实施法律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