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烽 《中国公证》2014,(9):36-37
正一、公证法律顾问业务及其法律法理依据与通常意义的公证业务相比,公证法律顾问业务是一种综合性的公证服务,业务内容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各类公证业务,如公证法律咨询、法律文书的代写、保管、提存、登记等事务和合同、保全证据、招投标等公证法律法规许可办理的各种公证事项都可能涉及。公证机构可以通过与服务对象签订公证法律顾问服务协议确立公证法律顾问的法律地位。对服务对象来说,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社会各行各业对公证法律服务的需求以及全体公证人员的努力,我国公证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但“乱收费”、质量问题等字眼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一些负面文章和地方出现公证质量等问题,严重破坏了公证公信力.为了促进我国公证事业健康发展,本文对公证公信力等问题进行探究,寻找公证公信力来源,分析我国现阶段公证公信力现状及结合我国公证机构体制等情况,提出维护和加强我国公证公信力的途径,以期使公证机构、公证执业人员更好的树立起公证为民的良好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3.
一、一项不能忽视的内容 公证形象主要包括公证标识、场所装饰、公证着装、公证礼仪等。从表面来看,其仅具有形式意义.与公证价值、公证文化等相比处于较浅的层面。正因如此,在现实中公证形象的价值并未被深层挖掘。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证》2013,(6):58
为记录中国公证发展历史,展示公证工作改革发展成就,进一步弘扬公证行业的职业精神,促进公证文化建设,中国公证协会秘书处现向全国公证行业广泛征集公证图片资料。图片要求:图片要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能够展现公证事业发展历程、各地公证工作情况、基层公证处变迁、公证公益文化活动等内容。图片、电子相片均可。  相似文献   

5.
论公证目的     
《公证法》上的公证目的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公证机构申请启动公证程序的实体法、证据法或诉讼法(包括公证法以及仲裁法)意义上的真实目的。公证制度所保护的并非直接的公证目的,因此与公证目的具有一定的距离。公证目的的研究是法律体系原则、保护公众利益、规范公证程序与公证业务的客观要求。现行公证法律规范、法律职业人等对于公证目的的认识有限,而公证告知、快捷公证程序、非诉确权程序均是实现公证目的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高雪蕾 《法制与社会》2011,(21):256+258-256,258
遗嘱公证是指公民生前对自己的财产作出安排,并经国家公证机关公证,于死亡时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行为。立遗嘱人订立遗嘱的方式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等。由于有国家公证机关的公证,公证遗嘱最具证明力,这也是公证遗嘱价值的体现。然而公证遗嘱相对于自书遗嘱、代书遗嘱等具有效力优先性,与遗嘱立法的目的不相符以及公证遗嘱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性,是公证遗嘱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刘远 《中国公证》2004,(5):29-31
一、公证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公证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证质量是指公证管理部门和公证处从事公证管理和公证业务活动的优劣性质和程度.它不仅包括公证管理部门的公证管理活动,也包括公证处的公证业务活动即公证处的非办证业务(如公证宣传、公证咨询、商务谈判等)和具体办理的公证业务.  相似文献   

8.
现场监督公证的概念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招投标、拍卖、开奖、评奖等几项公证已被"约定俗成"地归入到现场监督类公证的概念范畴,"现场监督类公证"或叫"现场监督公证"作为公证专业术语已经形成,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现场监督公证的明确概念;二是现场监督类公证包括招投标、拍卖、开奖、评奖等公证事项,那么其概念也应该是能够体现这几类公证活动共有的特质的一般性概念,就像水果是包括了苹果、梨、香蕉等各类植物果实特征的一个一般性概念一样;三是<公证程序规则>第51条规定的是办理招投标、开奖、拍卖三类公证事项的特别程序,既然是特别程序,这几类公证活动就应该共有的活动特质,这些活动的特质是现场监督公证概念中的本质要素.因此提炼出仅为这几类公证共有的活动特质是把握现场监督公证概念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段伟  李全息 《中国公证》2013,(11):25-30
公证机构、公证员与公证当事人的关系定位,目前有管理式公证与参与式公证的两种模式.我国公证制度脱胎于行政管理体制,并形成目前行政、事业、合作体制并行的体制结构,但是无论基本体制结构如何,我国目前公证制度还基本属于管理式模式而非参与式模式.我国管理式公证模式突出地表现在公证基本权利义务、公证程序、公证证明方式等各项公证属制度上.在当事人权利本位、公证服务理念的背景下,管理式公证模式有其弊端,应该向参与式公证进行转变.  相似文献   

10.
公证业务辅助人员,简而言之是指在公证机构中辅助公证员办理公证业务的工作人员.笔者在部分公证机构调研时了解到,在收集各类证明材料、核实证据材料、讨论公证疑难案件等业务工作中,都有业务辅助人员的身影.从参与协助公证员受理公证业务,到协助公证员对公证证明材料进行审查、核实,再到完成公证卷宗的装订等一系列工作程序,业务辅助人员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证的法律效力是公证制度的生命所在。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公证实务界对公证法律效力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狭隘性。本文从公证法律效力的价值、来源和种类(内容)等三个方面对公证的法律效力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2.
周凡 《中国司法》2012,(3):79-82
公证撤销权是公证争议救济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权利,是平衡当事人的利益、实现公证正义的一项重要手段。我国《公证法》第39条和《公证程序规则》第10章的相关规定虽然确认了公证撤销权,但是现有的规定过于宽泛,而公证撤销权涉及的问题又十分具体、复杂。因此,公证撤销权的行使中产生了诸多争议与困惑。笔者试从公证撤销权的行使主体、构成要件、公证撤销法律关系、公证书的部分撤销及公证撤销中的调解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厘清公证撤销权理论、实务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公证撤销权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3.
一、公证行政诉讼的概念和特点公证行政诉讼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年轻的制度。所谓公证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公证机关、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解决当事人对公证处拒绝申请公证不服,或者认为公证事项处理不当而产生的,以公证机关为被告的公证行政案件的全部活动。从公证行政诉讼的概念可以看出,公证行政诉讼与公证复议,与民事诉讼以及工商、公安等方面的行政诉讼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陈胜民  蒋丽 《中国司法》2010,(6):101-103
保全证据公证属于公证的传统业务之一。公证机构办理证据保全公证依据的主要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公证法》、《公证程序规则》、《办理保全证据指导意见》等,其中2004年中国公证协会颁发的《办理保全证据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是公证机构办理该类公证业务的实务指导,  相似文献   

15.
陈小翠 《法制与社会》2014,(16):186-187
本文通过与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地区进行对比的方法,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公证证明形式包括实质审查公证以及形式审查公证的现状、该现状存在对我国公证发展的影响利弊等方面的阐述,提出我国今后在公证证明形式方面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应在成文法中明确区分实质审查公证与形式审查公证,确立以实质审查的公证为主、形式审查的公证为辅的证明形式。  相似文献   

16.
证据保全公证的功能与应用(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据保全公证或称公证证据保全是现代公证的一项重要职能。近年来,除常见的证人证言、书证、物证、视听材料以及现场情况、行为过程等证据保全公证外,又出现了知识产权证据保全、房地产证据保全和网络证据保全等新内容的证据保全类公证,并且证据保全公证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诉讼中,成为诉讼证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虚假公证"系笔者从"虚假诉讼"借鉴而来,指的是行为人出于非法的动机和目的,以虚假公证主体、捏造事实、伪造证据等方式,欺骗公证机构出具错误的公证书的行为。~①近年来,各地虚假公证呈多发趋势,媒体曝光了多起案件,令公证机构颜面扫地,严重影响了公证的公信力。面对各种各样虚假公证,公证机构和公证员防不胜防,应对乏力。因此,对虚假公证的表现形式应进行认真梳列,  相似文献   

18.
王琼 《中国司法》2007,(1):62-65
由于法律条文明确留给地方法规发挥的余地、法律条文本身缺陷和遗漏留给地方法规拓展的空间,引发了通过地方公证立法途径,填补公证法律体系空白的命题。以完善公证法律体系为主旨的地方公证立法,应当明确表述公证机构的性质和地位、公证机构的层级设置、公证机构负责人的推选、公证员的执业和退休年龄、地方公证协会的职责和会长等人选的产生办法、公证机构拒办公证的救济途径、地方司法行政部门监督、指导公证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地方司法行政部门行政处罚的细化规定。  相似文献   

19.
赵海鸥 《中国司法》2012,(11):70-72
10月11~12日,"2012中国.武汉公证理论与实务研讨会"在湖北武汉召开。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有关领导、中国公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福家、司法部司法研究所所长王公义、湖北省司法厅副厅长马安骏、武汉市司法局局长孙天文及全国部分省市公证工作管理人员、公证人员等参加会议。研讨会就新形势下公证工作改革、规范公证行为、拓展公证领域等方面进行了研讨阐述与分析。本刊摘编会议部分论文发言,供读者学习参考借鉴。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公证协会副会长刘疆:  相似文献   

20.
如何衡量一份具体的公证文书是否合格?如何判断公证员、公证处是否尽到应尽的审查核实义务.或者说公证员、公证处出具公证文书在收集证明材料等审查核实活动方面应达到何种程度?在出现错误公证书时,公证员、公证处在何种情况下可以主张免责?公证证明标准概念为回答这些问胚而提出。笔者认为,公证证明标准是公证理论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在制定和实施具体操作规程,即公证程序规范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涉及到公证活动的原则、公证证明力以及公证的法律责任等一系列公证制度重要内容,应该引起公证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