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动人口犯罪是中国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一种负面效应,更是当前社会比较突出和复杂的治安问题之一。本文指出流动人口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因,我们不能单一地从某一角度或某一方面去把握,而应有机地结合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法律制度等多个视角更为透彻地分析,从而有效地采取预防和控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书影画坊     
《公民与法治》2010,(14):56-56
校园安全与化解社会矛盾 《广州日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接受凤凰卫视记者就近期校园被袭事件采访时表示,除了采取强有力的治安措施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解决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包括处理一些社会矛盾,化解纠纷,加强基层的调解作用。  相似文献   

3.
苟轲 《法制与社会》2011,(1):228-228
当前城乡结合部呈现多元利益结构、社会阶层复杂、管理相对不规范等特征,由于其处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区域,多种行政管理体系的分界线,又是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碰撞交融的汇合处,往往是矛盾纠纷、治安问题、刑事案件、违法犯罪高发区域。如何抓好城乡结合部治安综合治理,强化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谢晖 《北方法学》2012,(4):5-15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发展诱致了许多社会矛盾的产生,其中司法矛盾尤为显眼。司法作为解决当事人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理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虽然制定了大量法律,司法的受案率也在逐年提高,但由司法推导的法律运行效果却不甚理想。转型中国的司法矛盾集中表现为司法独立与司法受制、司法守成与司法能动、精英司法与大众司法、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诸方面。从法哲学视角对这几对矛盾进行评析,可以探知转型中国司法矛盾的症结所在,并提供相应的学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黄辉 《政法学刊》2001,18(1):57-58
流动人口治安问题对公安机关原有的管理体制带来了猛烈撞击,改革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现代、科学、合乎流动人口发展规律的管理和控制机制,引导流动人口合理、有序流动,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近三年治安调解实践的调查情况表明,因民间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与社会变迁相关的新特点,与之相对应,治安调解已经成为治安案件查处和平息纠纷、化解矛盾的主要方式。但是,无论立法还是执法实践,治安调解在公安基础工作方面的重要性与其得到的重视程度显然极不相称,且显现立法和实践断裂的现象。在此基础上,针对相关问题,本文在立法和执法两个环节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胡翠丽 《法制与社会》2010,(34):216-216,218
流动人口在经济发展中做出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暂住证》应运产生。《暂住证》在产生、发展、不断探索去与留的过程中寻求出路,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和消极的作用。人口的巨大流动性,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推动着流动人口社会管理新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宋小明  董晓薇 《犯罪研究》2001,(1):36-39,24
当前对我国城市治安影响最大的是流动人口犯罪,而流动人口犯罪问题说到底是进城农民犯罪问题.本文分析了在落后、封闭的农村环境下,农民所具有的特殊社会心理特征,分析了进城农民固有的心理因素,以及在城市环境中引起的心理变化与犯罪的关系.这种分析有助于人们对进城农民犯罪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的认识,并为制定控制进城农民犯罪措施提供心理学和社会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尹凤英 《法制与社会》2012,(23):147-148
治安承包在当代中国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备实践意义.治安承包顺应了新行政理论与时代潮流的发展方向,具有不同运作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法律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崇山峻岭中的中国法治——从电影《马背上的法庭》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电影<马背上的法庭>为素材,本文力求从法律人/政治家的视角来思考影片展现的当代中国社会,特别是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的问题、难题和意义;特别是分析了包括法官职业化在内的一系列司法改革与当代中国法治实践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指出必须从当代中国的政治视角来深刻理解基层社会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1.
何清涟“中国问题”研究法,是以解剖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真实存在的经济社会矛盾为切入点的研究法。她认为中国当前腐败与黑社会勃兴的现实,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大的隐患与陷阱之一。她对腐败与黑社会生成关系的研究并不直接,但她研究所得出的深刻结论,却异常深刻的揭示出腐败与黑社会间一种深层的机制联系。她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的腐败是“源于制度的社会结构性”腐败;进而认为,当代中国的腐败,核心是“三大权力腐败”;又进而逻辑地揭示出,“三大权力腐败”,是黑社会生成的“源于制度的社会结构性”土壤。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层与治安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金生 《政法学刊》2009,26(6):81-87
社会分层反映一个社会的权力、资源配置和结构关系、利益表达协调和实现机制、社会活力释放机制,是一个社会组织结构状况合理性与否的整体性反映。它在深层蕴含着一个社会的内在张力的蓄积情况,决定着社会治安的实际状况和演变的规律。社会治安善治,是政府和公民合作管理社会治安的过程,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间的一种新颖关系。社会分层必然关切于治安善治的内容及其结构模式。在当代中国背景下,治安善治理应采取行政吸纳社会的模式进行,它既可以保证稳定,又能持续改善。治安善治的制度结构应该是支持性治安基础制度和控制性治安制度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3.
刘昆  侯亚莎 《法制与社会》2011,(30):182-182
治安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大市场、大流动,大开放的动态环境,已经成为改革和加强治安工作的重要课题。治安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治安的法治环境、治安的人丈环境和治安的物理环境。充分认识治安的社会环境,对于认识治安问题、制定治安规范和科学的开展治安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码头,是流动人口最多,治安形势最复杂的地方。当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内的全面开放,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发展,人流、物流与此同时在不断的增多,因而码头的治安形势成为了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的典型地带。人流大,货物繁杂,容易发生偷窃和破坏,以及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成为码头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益之间关系构成了社会价值系统中的一对矛盾。合理地协调这一价值矛盾,乃是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本文认为,从经济生活领域来看,公平与效益之间的矛盾,本质上乃是自由与平等之间矛盾的基本表现。本文对这一价值矛盾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由此引伸出经济领域中的社会正义概念,揭示了构成这一概念内涵的制度正义原则和行为正义原则及其基本要求。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明确提出了“体现社会正义的效益”之命题,提出效益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础,社会正义则是评价效益的基本尺度,是提高效益的价值目标。最后,本文强调,在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具有社会正义性的效益,不仅是国家职能的基本确证,而且是法律功能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创新社会管理,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防患于未然,辖区25个村、23个社区社会和谐,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流动人口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桂桃 《政法学刊》2005,22(2):43-4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大流动也在日益加剧。一方面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为困扰当前社会治安因素。因此,要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承租人员的管控措施;落实治安责任,积极推行流动人口网络化管理模式;要以静制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暂住人口违法犯罪的时空;要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经费保障制度等多方面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农民犯罪问题是本世纪末我国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如何预防和控制农民犯罪,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农村经济,以及为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都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犯罪的主要原因有贫富悬殊,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滋生纠纷,引发农民  相似文献   

19.
邓海 《法制与社会》2010,(24):184-184
治安承包作为我国社会治安治理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对稳定我国的社会治安,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直面治安承包中所面临的问题,大胆提出解决办法,以期尽可能的发挥治安承包模式在稳定我国社会治安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治安防控体系是以公安部门为主导构建的,旨在维持社会治安,维护我国稳定发展大局.近些年,随着社会矛盾的增多和激化,社会不稳定因素开始增多,违法犯罪和恐怖袭击严重威胁社会治安,给治安防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在这种严峻的社会形势面前,如何构建完善的治安防控体系,打击违法犯罪和恐怖袭击行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系社会稳定就成为了摆在公安部门和各级民众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概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内涵,讨论了完善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主要要素,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