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李林章 《检察风云》2010,(11):54-55
伴随着发了高烧的房价,投资购房一阵热似一阵。有些开发商为降低建筑成本。趁机玩起了猫腻,房价不打折扣,却在房屋质量上悄悄地打起折扣,妄图浑水摸鱼大捞一把。不过.江苏省常熟市的一位开发商却因此栽了跟头,仅仅因为房屋的层高比设计高度低了3厘米。最近被法院判决赔偿业主4.5万元。这都缘于他“倒霉”地碰到了一位较真的购房者……  相似文献   

2.
商品房开发过程中,因地下存在文物、古遗址等特殊情况被政府责令停止施工,从而导致商品房迟延,甚至无法交付的事件,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现实中,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普遍认为政府行为属于不可抗力。可是,就有这么一个较真的购房者,违背常理,认准此类事件不属于"不可抗力",与房屋开发商打了一场官司。  相似文献   

3.
最近,杭州两楼盘接连大幅降价,引发老业主聚集维权,高喊"退房",售楼处楼盘沙盘被砸,现场一片混乱。"逢降必闹"成了楼市的一种常见现象,其背后的缘由值得探究。退房维权缺乏法律依据。《合同法》明确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买房是一种自愿的经济行为,开发商没有强迫业主购房。业主购房之后,房价上涨收益归己,房价下跌风险自担。前些年,房价上涨,购房者收益颇丰,可购房者从来没有把收益分给过开发商。如今,房价下跌,却要求开发商赔偿。这种退房维权行为,违背基本的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4.
案情:被逾期办理的房屋产权证一位购房者与某房地产开发商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并约定:买受人(购房者)购买出卖人(开发商)开发的房屋一套,出卖人应当在2010年9月30日前向买受人交付该商品房,如因出卖人的责任,买受人未能在商品房交付之日起730日内取得房屋所有权证(房屋产权证),自买受人应当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期限届满之次日起至实际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之日止,出卖人按日计算向买受人支付全部已付房款万分之零点五的违约金,并于买受人实际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之日起30日内由出卖人支付。  相似文献   

5.
正炒房团不同于普通购房者,他们买房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投资。为了降低支出、坐等房价上涨,炒房团不惜以消极收房的强硬态度对抗开发商,想以此逃交巨额物业费。他们的目的能得逞吗?回顾2013年,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抑制房价,仍止不住大多数城市房价不断攀升的趋势。一方面,普通工薪民众买不起住房;另一方面,我国一线城市房屋空置率达到40%。这种反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投资性消费是房价高涨的有力推手。然而,能够一掷千金购房无数的炒房团,却打起逾期收房的主意。  相似文献   

6.
在商品房买卖实践中,开发商一般向购房者承诺:如购房者向其支付一定数额的款项,则购房者可享有就其所承建特定物业内的房屋进行优先选择的权利。购房者在交付此笔款项后,开发商即确定购房者所列选房位次,购房者即可按此位次选房。人们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排号”,而购房者交付给开发商用于“排号”的款项一般被称为小“定金”。待购房  相似文献   

7.
陈可 《法人》2011,(3):13-13
每个行业都有既定的“潜规则”,有些尽管说起来骇人听闻,但在业内却早已司空见惯。房地产业也毫不例外,从铺天盖地、眼花缭乱的楼盘广告,到令人后怕的房屋质量隐忧;从地王高价拿地拖延入市,到开发商捂盘惜售;从银行贷款失约到购房者信息被贩卖……楼市“潜规则”伴随了购房者买房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8.
与“项目的特殊性和办理权属登记手续的现状”有关的“测绘、确权”等政府行为,是否可以视作不可抗力,使开发商在业主没有如期获得房产证的时候“免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25业主讨要产权证败诉2000年初,25名购房者先后与望京新城的开发商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购买了望京新城A-5区410楼的商品房,同年5月30日开发商向这25名业主交付了房屋,但购房者却迟迟拿不到房屋产权证书,直至他们于2003年9月将开发商告上法庭之时,有关房屋的权属证书尚未办理完毕。作为原告的业主认为,根据法律规定,被告开发商应于房屋交付后90日内将房屋权属证书…  相似文献   

9.
在房屋价格与日攀升的情势下,社会要求公布房屋成本信息的呼声越来越高。为了保护购房者的知情权,开发商应当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政府也应当积极履行公开房屋成本的义务。通过以上措施.弥补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购房者在与政府、开发商博弈过程中的利益失衡。  相似文献   

10.
(一)楼花按揭的涵义及法律特征楼花按揭则是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签订房屋预售合同并收取一定比例的价金,而余款则由购房者向银行申请贷款,并以预购房屋的一、楼花按揭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试论楼花按揭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楼花按揭法律关系分析“楼花”一词意指正在开发建设尚未取得产权 ,但已具备一定条件的商品房。而楼花按揭则是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 ,签订房屋预售合同并收取一定比例的价金 ,而余款则由购房者向银行申请贷款 ,并以预购房屋的有关权益向银行担保的购房方式。楼花按揭的具体操作过程是 :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之间签订有按揭条款的房屋预售合同后 ,双方按照合同中约定的按揭条款由购房者充当按揭人将其在合同中的权益转让给银行 ,银行以此为条件提供贷款。待银行把全部贷款本息及其他费用收回后 ,将按揭解除 ,购房…  相似文献   

12.
日前,重庆市北碚区检察院成功和解一起开发商与购房者因房屋质量问题引发的故意毁坏财物案。被害人游某给检察院送来“人民检察官,和谐为人民”的锦旗。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2002年10月8日,我的一位亲戚和一家开发商签订了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当时约定的交付使用时间是2003年6月8日,否则,开发商要支付房价10%的违约金。但到了交付之日,开发商只把钥匙交给我的亲戚,没有把房产证书等一并交来。于是发生了纠纷。开发商认为“房屋交付使用”就是“交钥匙”, 他们没有违约;而我的亲戚则认为,“房屋交付使用”不仅是领了房屋钥匙,还应同时办理交付房屋的所有权证书,否则就是违约,应支付违约金。请问,他们谁说的对呢? 读者余心乐  相似文献   

14.
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书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阳 《中国公证》2005,(3):42-45
一、案例 某建筑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某支行办事处签订了抵押贷款合同,用于某小区的房地产项目建设,并将在建工程抵押给银行.同时,开发商还在房屋预售活动中同一些购房者签订了房屋预售合同,并且这些购房者也向该银行申请了购房借款,同银行签订了由开发商提供担保的个人住房借款合同.上述三项合同先后申请公证证明,申请人提供的各种材料、证明文件齐全、合法.  相似文献   

15.
陈真诚 《法人》2008,(5):73-75
一旦房价降价后差价补偿被大家所认同,就会出现这样的局面:由于房价预期的因素,无论是自住型,或是投资型购房者,都会找开发商索要差价补偿或退房,这个结果将导致整个房地产业的彻底崩溃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多项措施的出台以及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使得近期房价又开始有所松动,众多"刚需"族或许又在等待好时机可以购买到自己心仪的房屋。而现实中,"问题"房屋的存在加之购房者的疏忽大意以及出卖人的不当引诱,使得购房人最终落得"房钱两空"的情形并非罕见。购买商品房本是安身立命的大事,为此,笔者选取了近期北京市密云县法院审理的因购买房屋而导致"房钱两空"的典型案例,希望能给购房者提个醒,避免悲剧重现。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社会》2003,(1):40-40
问:我于两年前买了一套商品房,但是至今也没有拿到房产证,原来开发商早已把整幢楼抵押出去了。照理说,我买了该所房屋,这房屋的所有权就属于我了,开发商没有道理把我的房子作为抵押物,而只有我才有权抵押自己的房产。为了讨回公道,也为了保护购房者的利益,我和住在这幢楼里的全体居民准备起诉开发商。我们的起诉会取得成功吗?  相似文献   

18.
商品房预售,俗称“楼花”买卖,是指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约定,由购房者交付定金或预付款,而在未来一定日期内拥有现房的房产交易行为。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商品房预售在房产交易中的比重也日益增加。与现房销售相比,在商品房预售交易中,房屋在预售合同订立时仅处于待建或正在兴建状态,至最后完工交付,尚须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期间不确定因素较多,困而购房者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加之商品房预售在我国尚无一套十分完善的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因而,实践中,购房者的合法权益常常困开发商的恶意欺诈而处于十分不利的境…  相似文献   

19.
林海 《法律与生活》2016,(13):26-28
2016年5月中旬,深圳市市民刘辉(化名)被首付贷着实撞了一下腰.由于银行监管部门明令叫停了首付贷,她支付给开发商的5万元钱面临打水漂的危险. 旨在减轻购房者首付压力的首付贷缘何被喊停?这个问题令包括刘辉在内的许多购房者不解.有评论甚至称,首付贷是极大推高一线城市房价的罪魁祸首.但不断披露的数据却不能支持这一观点.与庞大的房地产交易规模相比,通过首付贷进入楼市的资金规模实际很小.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其触犯监管高压线?  相似文献   

20.
新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狂热的争论,很少有一部法律能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新婚姻法解释三却因其涉及夫妻房产生育权、第三者等社会热点问题而备受瞩目。其中有关房屋相关规定更是热点之中的重中之重。随着房价的上升,人们对新婚姻法解释三种有关房屋相关规定讨论越来越激励,该话题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以及婚姻过程中的一个热点。本课题将对新婚姻法解释三中对房屋相关规定进行详细解释,并阐述相关规定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