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劳动关系思想的基础上,针对劳动关系领域的存在的主要矛盾,以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为目标,着眼于解决问题,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思想。这一思想开辟了和谐劳动关系理论的新境界。其思想内涵包括:在系统劳动观的基础上,凝练了创造性劳动的范畴,提出了尊重知识和创造性劳动的思想,并将其付诸制度实践;丰富和发展了劳动关系主体理论,提出了强化党对劳动关系的领导,强调劳动者主体地位和企业家精神;丰富和发展了劳动关系内容理论,开创性地提出了建立劳动关系中的社会主义民主协商机制等新思想。  相似文献   

2.
申天恩 《学理论》2009,(2):45-46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力所有者(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为实现劳动过程而发生的一方有偿提供劳动力由另一方用于同其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社会关系。和谐劳动关系的性质是建立在法治劳动关系层面上的道德劳动关系。大连市劳动关系目前面临就业权、工薪报酬权以及休息权等问题,和谐劳动的建构需要《劳动基准法》的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3.
涉承包类案件的法律困境就在于法律关系难以厘清和定性。实践中,酒店的后厨、建设工程、停车场、软件行业的项目部、学校的后勤及图书馆等等的承包,存在着三方关系和多方关系的表现形态。当承包方与提供劳动的具体人员为同一主体时,则与发包方之间成立伪装承包关系。承包方的资质不应影响承包合同关系的效力。外包方式中,劳动关系存在于承包方和劳动者之间;内包方式中,劳动关系存在于发包方与劳动者之间。由此,工伤事故、双倍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等等派生问题,就可以在劳动关系双方之间得到解决。对于外包型涉承包类案件,以劳务关系排挤劳动关系的法律规避方式及"矛盾律"的问题,需要劳动法来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新经济新业态日益活跃,依托网络平台的灵活就业活动提供了许多新的产品与服务,在满足新的社会需求的同时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并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也导致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提出了一些要认真对待的新问题,主要包括:劳动者的身份是作为劳动关系主体一方的劳动者,还是独立承包人或自由职业者?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特别是组织从属性越来越非标准化,与之联动的劳动关系倾斜性保护如何进行?如何在这种就业方式中促进灵活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并体现灵活就业体面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5.
作为个别劳动法律关系的双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独立产权是不是用人单位的必要条件、劳动法律关系之人身性、财产性的统一与分离等方面,论述了分支机构在劳动法上的地位,并认为分支机构与劳动者之间存在的是人身性劳动法律关系,它是人身性的用工主体,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之一。  相似文献   

6.
工会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平衡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直接主体。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关系基础之上的劳动关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在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劳动关系双方有着不同的具体利益要求,但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劳动关系;是能够将劳动关系各主体的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劳动关系,需要认清马克思劳动关系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重要价值,认清劳动者报酬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认清劳动争议多发频发对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双重影响,认清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政府行为的应然定位和优化路径,认清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体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9.
丁广宇 《团结》2006,(6):34-36
一、劳动调解制度的重要意义调解制度作为一种独立的纠纷解决机制,是诉讼外化解纠纷的重要途径。它能通过劝导、建议和调停等方法促使双方当事人相互谅解,达成合解,平衡各方利益,最大限度地消除矛盾。其中,独立的劳动调解制度在协调劳动双方当事人利益、平息劳动争议、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劳动法律关系作为脱胎于民事雇佣合同的社会重要关系,不同于一般民事平等主体间的合同关系,而更多地体现着身份关系的属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比一般民商事主体更强调相互的信赖和合作。比如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劳动者…  相似文献   

10.
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等)的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体现与保证。党的十七大以来,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及要求,深圳非公经济党组织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一重大任务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我们对此跟踪调研,就其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以及今后非公经济党组织如何在促进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作用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制度变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通过劳动合同立法,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有利于依法规范企业的劳动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这既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客观现实向我们提出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事实劳动关系,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存在书面的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上的用工劳动关系。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在日益凸显,劳动雇佣关系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不仅影响着劳动者的收入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且还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处理好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纠纷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非公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实务运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资是职工赖以生存的根本,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建立一线职工工资增长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抓手。因此,建立企业方代表与职工方代表(工会代表)的平等协商机制,有利于保障低收入劳动者获得合理劳动报酬的基本权益,减少企业职工流失,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俊杰 《理论探索》2012,(5):82-85,89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使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都得到合理实现和满足;把经济利益协调与非经济利益协调结合起来,在劳动双方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的人性化,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的主体作用,在劳动双方互利共赢基础上维护劳动者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劳动者抵御和消除各种市场风险;政府要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着重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加强劳动法制建设,积极引导企业与劳动者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讲,就是要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劳动关系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最普遍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劳动者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法明确赋予劳动者享有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实践层面因劳动者行使该权引发的案件大幅攀升.对目前劳动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的立法现状进行总结,在肯定该权利对劳动者进行倾向性保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同时,从实践角度提出相关立法尚存在的问题,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对该权利从实证层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西方称之为劳资关系,我国通常称为劳动关系(近来亦有冠以劳使关系或劳用关系之名的)。纵观世界,这一关系已由工业革命以来如火如荼的阶级“斗争”渐次趋于“合作”关系。在中国,被誉为“劳动者护身符”的劳动法典,也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但是,勿庸讳言,困扰政府的庶民失业率居高不下问题,随意解雇、延时和扣薪引发的劳动争议,屡屡见诸报端,不绝于眼耳,  相似文献   

18.
王怀宇  赵明媚 《学理论》2008,(16):47-50
目前哈尔滨市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制约因素: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执法监察力量薄弱,劳动法制环境亟待完善;集体合同流于形式,合同内容缺乏民主;企业经营者及员工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认识不到位等。构建哈尔滨市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重视人的主体意识,确立劳动者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强化社会各方责任,建立健全和谐劳动关系的相关保障机制;尊重人的自身价值,推行民营企业“职工股权计划”的产权制度;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等等。  相似文献   

19.
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共同构建 的劳资关系融洽、经营氛围和顺,员工各得其所、各 展所能、各获所需、和谐相处的劳动关系。要达成这 一态势,需要把握政策、规范操作、健全机制、综合协 调,营造出民主、公正、和谐的氛围。 劳动用工规范化——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劳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化对劳动价值的遮蔽,以劳动为主导的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资本主导现代化的发展和超越,彰显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离不开对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坚持、劳动素质的提升和劳动分配难题的破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劳动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为依归,不断增进劳动者福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使崇尚劳动成为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