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请您评刊     
目前,正是地方党委换届的节骨眼儿上,从陕西宜君县传来了一则耐人寻味的消息。该县县委书记在宿舍张贴了一张“告示”:要官别找我!据说,目的是为了防止部分干部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之际跑官要官,防止个别领导干部说情当“说客”。这一举措赢得了不少叫好声。但也有人质疑。既然发现有人跑官要官,作为县里的“一把手”,为什么不查处他们,整肃官场风气,保证换届顺利进行?为什么不顺藤摸瓜,从携带钱物的跑官要官者中,发现追查腐败线索?质疑有道理。然而在许多人看来,不合人情!以眼下一些人的行事标准,这位县委书记亮出这样“强硬”的姿态,已经难…  相似文献   

2.
一位代表在全国八届人大二次会上慷慨陈词:“反腐败不能只局限在经济领域.应该看到在非经济领域,比如干部问题上的腐败就相当严重,现在跑官要官之风开始兴起.”(1994年3月16日《人民日报》第五版)跑官要官之风何止开始兴起?它已经渗透于官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同声谴责.因此,我们必须对这种行为进行认真、深刻的分析,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防止其发展,抑制其蔓延.  相似文献   

3.
清官不难做     
我是河南省孟州市市长。孟州虽为县级市,可市长大小也是个官。所以,我对官场上的事比较熟悉。我是农民子弟,在农家小院里长大。那时,觉得县长、县委书记就是很大的官,希望他们能一心为民、爱民。真的到了县上当了县长(后县改市成为市长),一门心思想的是把工作干好,当个清官,为那些和自己的父母一样勤劳、朴实的农民办实事、谋利益。然而,现在大家都觉得清官难做。的确,想办事的人,绕着圈儿给你塞红包;跑官要官的人,想着法儿给你送礼。举个例子:有一个乡党委书记,想升副县长。就到县里每个常委那坐一坐,谈谈思想,介绍介绍…  相似文献   

4.
“跑官”现象始于何时,很难考究。不过,我敢武断,自从有了官制,就有了官场,有了官场,就出现了“跑官”现象。只是“跑官”之风之盛至极,恐怕也只是近十几年来的事。   小官跑大官,下官跑上官;无官跑官,有官亦跑官。自己亲自跑,带着老婆孩子跑。领着小姨姘头跑,七拐八弯托着亲友老同学跑。白天跑,晚上跑,利用开会出差之机挤出时间跑。拎着洋烟洋酒土特产跑,怀揣首饰珠宝美元跑。吹你、捧你、肥你,令你嘴软、腿软、灵魂出窍,使你飘飘然忘乎所以,占贪便欲罢不能。看准时机成熟,向你要“官”,要“政策”,要“工程”,一…  相似文献   

5.
陈代昌 《党建文汇》2009,(10):48-48
这天,一家广告公司的销售经理,突然接到客户的紧急电话,声称想改变宣传手册的颜色。“对不起,”销售经理说,“这些宣传手册已经送到印刷厂了。”几分钟后,这位客户又打电话过来,这次换成了其他人接电话。对方回复道:“我马上给印刷厂打电话,看是否还来得及:”事实证明,一切都还不迟。你猜猜,广告公司现在的销售经理是谁?  相似文献   

6.
正某次采访,随一家省级单位到县里开会,会后,领导的脸色极为不悦,聊了几句发现,是会场的作风惹了祸。"会议开始都十分钟了,还有人在门口进进出出,像什么样子!"这名领导告诉我,会风会纪往往能体现一家单位甚至是一个地方的作风,现在这样,就说明县委书记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领导又说,你还真别觉得这要求严,还有因为会风会纪在现场就发飙的。一次某单位会议,一把手正在讲话,台下一名干部的手机不时有来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18):52-53
“八项规定”剑指不良作风,教育实践活动旨在解决“四风”问题,想吃喝享乐一点不容易,这让一些干部感叹:“工作又苦又累,如今上头又抓得紧、管得严,干部越来越没当头了,越来越不自在了。”有人说,时代不同了,也要承认干部有自身的权益,用“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理想标准要求干部已不太现实。然而,承认干部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8.
“你买官,我不卖”湖南省常宁市几大班子去年换届前,个别科局级干部有了想法,何不送钱“感动”一下市委负责同志,抓住机会给自己谋个如意职位。市委副书记叶榕青原来分管文教卫工作,调整分管党群工作才几天,便遇到好几个清早来敲门、深夜来“汇报”的“跑官”者,其...  相似文献   

9.
最近,常宁市爆出一则“你买官,我不卖”的新闻:常宁市市级班子选举换届时,极少数科局级干部跑官、要官、买官。在该市选举换届工作会议上,市委一位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毫不留情地把两个干部送给他的“买官钱”公开曝光,当场转交给市廉政办。并在大会上理直气壮地说了这席话:“你买官,我不卖!我要了你的钱,我就是贪官;因此我提拔你,就是培养贪官。这样做,我的良心不容,我的人格不容,党纪国法不容!”闻此言,我不禁为之拍案叫好!时下,市场经济大潮已波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少事物已涂染上一层商业化的“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10.
说到跑官要官,我们会当即想到“向上”跑官要官,去拉拢、腐蚀当权者给他们发一顶乌纱帽。在中纪委、中组部去年公开通报的一批跑官要官的典型案件中,有别于“向上”跑官要官的“向下”跑官要官现象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1.
干部道德的要求体现为干部道德规范的层次性.一般说来,干部道德规范有三个基本层次:1、“做官先做人”“做人之道”是干部道德的第一个层次.干部也是人.“做人”就有“做人”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干部只有先做好了“人”,才具备“做官”的起码条件.如果连“人”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好“官”呢?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道出了这个道理.“做人之道”构成了“做官之道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实干是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成功阶梯。中国共产党靠实干走到现在,也必须靠实干走向辉煌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干字当头,如重担在肩,唯志唯勤自不必少,但科学的实干方法同样重要。习近平在讲话中曾运用过六个比喻,生动地阐释了实干精神的基本要义和实践要求,为我们干事创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一、"解剖麻雀"之喻事无巨细,均有章法。如果不深入研究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公道才能“选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快用什么人、慢用什么人,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和社会风气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现在,用人不公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然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跑官、要官、拉选票。在一些地方,那些不干实事却善于跑官、勤于拉票的人往往能如愿以偿,而公道正派、埋头苦干的干部则常常“落选”。这种“奖懒罚勤”的现象,极大地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少数领导干部私心杂念作怪,选拔干部缺乏公道正派的标准,不是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出发,而是从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出发,凭个人好恶和“关系”取人。…  相似文献   

14.
谌贵璇 《当代贵州》2009,(17):64-65
"曾经多少次想去组织部找领导谈想法,但总怕别人认为是去跑官要官,最终都没去成,没想到组织部长这次亲自下来向我们要建议、问对策,现在压抑在心头的想法全吐出来,心头舒坦多了."这是一位在乡镇任职多年的干部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15.
从前,居住在大杂院里,谁家有什么事,没半天院子里就“信息共享”了。现在的都市生活与过去大不相同,虽说居住条件改善了,但一幢幢高大楼房里的防盗门俨然成了一道道“隔心墙”.阻断了邻里间的沟通交流。如果你问一个居住在高楼里的党员:“你的邻居姓什么?有几口人?他们是干啥的?”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想干愿干积极干,是态度作风问题。能干会干善于干,是素质能力问题。做新时代的好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党员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必须与时间赛跑,毫不停歇地增强能力、磨砺本领。只要有决心、不畏难、下功夫,就能磨练真本领、挑起硬担子。  相似文献   

17.
黎里 《前线》1993,(11)
前不久,一位领导同志在讲话时强调:“要官、跑官的不给!”,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对在“官场”上搞不正之风的人,不啻是当头一棒!何谓“跑官”?为个人作官、保官、升官而跑门子也!“跑官”现象非自今日始。明朝人宗臣有一篇书信体文章《报刘一丈书》,其主要篇幅就是揭露当时社会的“跑官”现象的,文字生动有力,对跑官之丑态刻画入微,活脱脱一幅“跑官图”。文字虽不算少,但比之我用白话转述,还是节省得多,故将有关文字照录于下,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18.
蔚县县委、县政府自1994年以来,坚持“凭党性看干部、凭成绩用干部”的原则,从本县实际出发,狠抓了乡局级领导干部的考察、评选、任用、考核、管理等工作改革,实现了六个方面的新突破.一、变“一家负责”为“多方参与”.实现干部考察客观公正的新突破.过去,对乡局级领导干部和拟提对象的考察,大都是组织部一家负责.由于组织部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看问题的角度容易模式化,所以对班子和干部的考察评价难免出现偏颇.现在我们的干部考察虽仍是以组织部为主,但由县委常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主要领导带队,纪检、县委办、宣传、统战等县委部门参加,增加了考察力量,弥补了独家考察的缺陷,增强了对干部考察的客观公正性,为干部的调整使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党员来信     
《先锋队》2013,(6):21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基层的公务员,记得刚工作第一年的春节,县里一宣布放假我就想高高兴兴回去和家人团聚。跟同事告别时,一位好心的大姐说:"过年了,你刚来,怎么不去领导家里转转?以前没事儿,现在别人都去,就你不去显得你多失礼!一年的工作不白干了吗?"然后对我说该去谁家、该哪  相似文献   

20.
“人不当头,本不当轴”,是古训。那意思,很是分明:遇事莫出头;那缘由,也简单:出头的椽子先烂。由此及技进而还引申出莫当头头,因为当头头,也就意味着挑头办事,也就意味着招风惹事,总而言之,怕字当头,明哲保身是也。记得“四清”后“文革”中这段时间,人不愿当头的现象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农村,可谓多矣。每至年底,总有不少生产队长等头头,声言辞职,闹得公社、大队干部总要忙乎一阵子。想当年,那样大张旗鼓宣传京郊农村干部王国福,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有一股“拉革命率不松套,一直拉到共产主义”的精神,为不想当头“不拉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