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著名批判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在他的《社会学的想象力》一书中一反传统社会学思维,提出具备一种心智的品质———以个人经历、社会历史与时代生活相联系思考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思想,这种“社会学的想象力”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每个社会都有一个"底层阶级",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贫穷,富裕如美国也不能避免。美国社会学家威廉.朱利叶斯.威尔逊在《真正的穷人—内城区、底层阶级和公共政策》一书中,深刻分析了美国城市中心少数民族聚居区"底层阶级"形成的复杂动因,并提出了一种社会民主的公共决策议程,旨在改善这些弱势群体的生活境遇。书中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对我们的城市社会学和城市社会政策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日本学者胜水淳行出版了《犯罪社会学》一书,当时曾被燕京大学的郑玑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来。这本书无论从体系的完备程度,内容的丰富情况,还是从理论的系统性上看,都比菲利的《犯罪社会学》前进了一大步,可以说是犯罪社会学初创阶段中的一本较为成熟和珍贵的著作,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犯罪社会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在犯罪社会学的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应予肯定。本文介绍的是该书关于犯罪社会学研究方法等问题。作者对犯罪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他独到的见解,读后给人启迪。 胜水淳行指出:科学研究具有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两种。科学研究,一般是根据思维的规律(即哲学的方法论)进行的。如分类观察、实验、演绎、归纳等方法都是思维规律的方法。但是,如果只满足于这些方法,以为只要有哲学存在,一切学科都可以依  相似文献   

4.
沈汉教授的《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一书是国内西方社会结构研究方面的开山之作。作者运用历史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形态历史学的视角,不仅从理论上阐明了西方社会结构的诸问题,还以大量史料为依据,分析了西方社会结构从中世纪到近代再到当代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5.
在本文中,作者首先描述了龙勃罗梭的犯罪人理论,特别是他关于犯罪人生理、情感和习性特点的描述,以及他的犯罪与种族遗传理论。在此基础上,作者区分了龙勃罗梭的犯罪人论与同时代菲利、加罗法洛和李斯特的犯罪学,认为前者属于犯罪人类学和生物学理论,而后者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最后,作者深入到在法哲学领域,试图将龙勃罗梭的理论纳入到西方法律思想史。作者认为,龙勃罗梭生活在19世纪中后期,社会学与人类学尚未各自独立。从这个意义上讲,龙勃罗梭犯罪人论是犯罪人类学和犯罪社会学的早期理论。龙勃罗梭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他的理论标志着形而上学法哲学向社会学法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本书英文原著自2007年在美国出版之后,便沐浴一片盛赞。书中归纳的31种思维技巧,是面对法律问题时最根本、最常用的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7.
民族志作为一种写作文本与研究方法,需要民族志作者在进入田野后对当地所呈现的文化进行描述,并据此提出理论见解。在使用研究方法 (参与观察、访谈等)、记录当地现实情况、展开民族志分析的过程中,要做到真正有意义的研究,需要民族志作者带着一定的理论关怀。比较社会学、阐释社会学和历史社会学这三种视角成为一本成功民族志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美国哈佛商业学校商业管理学教授乔·C·洛奇和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埃兹拉·F·沃格尔主编的《观念形态与民族竞争力》一书,1987年由哈佛商业学校出版社出版。 在本书中,观念形态被分为个人主义与团体主义两大类。基于这种分析法,本书用九章分别对九个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各国不同的观念形态产生了不同的竞争优势,因此,  相似文献   

9.
惊闻素有科学社会学之父之称的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已于今年2月23日溘然长逝,嗟叹不已。沉痛之余,撰成此文,略表哀悼之情。随着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和他的老师帕森斯(Talcott.Parsons,1902—1979)的结构主义社会学的诞生,默顿的科学社会学研究纲领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由运用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自然科学在体制化过程中与文化、经济、军事等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转变为基于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着力分析科学体制的规范结构、社会关系和运行机制等。通常以这一转变为界河,人们把默顿的科学社会学思想分为前、…  相似文献   

10.
本书1986年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约瑟·鲍日因博士是美国新泽西州公共事业部的经济学家。书中阐明了这样的事实:有两种商业经济,即核心经济与外围经济。两者的利润率截然不同,收益稳定程度截然不同,风险与收入的关系亦截然不同。这种“双重经济说”无疑是对经济理论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论战争的历史社会学研究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争问题在社会学研究中一度被忽略,到20世纪80年代,战争的(历史)社会学兴起并涌现一批有影响力的作者和作品.马克思和韦伯是战争的历史社会学的主要思想源泉.其中,深受韦伯影响的学者侧重于与战争相关联的相关因素分析(具有关系主义的特点),特别是探讨战争、战备与社会环境、社会进程之间的相关关系,这拓展了战争研究的范围.战争的历史社会学分析也证伪了某些国际关系理论假设,并在理论和研究思路上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与补充.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把我国社会学自重建以来的学科发展的基本状况,分为七个主要领域:社会发展研究,社会结构研究,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研究,社会观念与社会心态研究,社会学基本理论研究,社会学方法研究,国外社会学研究。对每一领域的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性总结。针对学科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促进社会学学科长期健康发展应妥善处理的一些关系和应加以落实的几项举措。  相似文献   

13.
萨瑟兰与白领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领犯罪 (white -collarcrime)是美国犯罪学家兼社会学家埃德温·萨瑟兰提出的一个概念 ,是对犯罪学和社会学的一大贡献。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萨瑟兰的生平、提出白领犯罪的背景、提出白领犯罪的意义以及白领犯罪的新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是一门促进社会稳定、改革和发展的科学,是提高党政干部的管理才能和管理素质的一门必修课。学习和研究《社会学》,不仅为制定社会发展战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能为社会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不仅能为社会建设的规划、实施和检验工作服务,而且为社会大家庭中人们建立文明、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服务。 中国社会学自恢复、重建以来的整整20年,以变动的社会整体为出发点,以中国社会改革这一社会  相似文献   

15.
刘华师兄的《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法则研究》(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一书出版了,很快送给我一本。拿到书,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诚如作者在后记中说到的,我和陈小华曾经与作者一起在作者所写的傣寨中进行了为期近一个月的调查。当时我和小华去主要是为了调查当地的"土地平整"情况,当然也关注了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作者也关注"土地平整"问题,但是在为博士论文收集材料的总体下关注这一问题的。因此,作者书中所写的很多问题,我也或多或少有些感受。但是,通读全书,我又发现我们之间的观察视角是有差异的。读完全书,有一些感受和想法,希望和大家分享,也希望进一步向师兄请教。  相似文献   

16.
向党的十七大献礼的岳增瑞新著《理论之树要常青》一书,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的一部论文集,共收入作者自1987年至2006年所写的主要文章60篇,其中有的文章是第一次发表。这部著作,是个人著述的汇总,按文章发表时间先后排列,全书36万字。  相似文献   

17.
该文是作者于1996年12月5日至8日,参加由美国《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杂志和马萨诸塞大学联合召开的“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策略与表现方法”国际学术会议之后,撰写的心得和感想。介绍了苏联解体以后,欧美马克思派在经济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各个领域呈现复兴的景象,论述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对经济学基础理论,特别是价值论,以及社会主义未来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重新思考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法社会学是法学与社会学交叉学科。法学家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解释法律现象;社会学家也运用社会学理论来阐述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法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与范围非常广泛。一个世纪以来,法社会学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上一个世纪以来不少法学工作者开始用社会学理论分析、解释法律现象。但是由于中国法社会学的研究起步晚,其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认识上也不完全一致:学者关注理论甚于关注社会现实,理论的研究并没有很好地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甚至相互脱节。因此,要想与世界法社会学家进行对话,推进中国的法社会学研究,还需要学者们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19.
汤因必的<历史研究>(修订插图本)一书,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隐含的红线,即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极度关注,具体而言可从三方面加以解析:一是激发作者撰写此书的直接动因;二是书中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探寻;三是对人类未来命运的理想定位.  相似文献   

20.
经典社会学的历史贡献与局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典社会学是西方社会学的最初形态 ,它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产儿 ,用吉登斯的话来说 ,是与“现代性”(modernity)共生的现象。经典社会学的产生受到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 ,而它的断裂及由欧洲传统向美国传统的转变 (所谓“经典社会学”向“现代社会学”的转变 )则与两次世界大战休戚相关。经典社会学不仅为一门新生的学科赢得了话语权利 ,而且为这一学科提供了延续至今的理论范式 ,对当时人类尤其是欧洲文明所遭遇的危机做出了出色的回应。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 ,经典社会学也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 :一方面 ,它的不同理论和理论家之间充满矛盾冲突 ;另一方面 ,它在论述社会变迁时又常常求助于某种单一的解释。在 1 8和 1 9世纪的科学革命影响下形成的实证主义 ,既塑造了它的基本品质 ,又在相当的程度上影响到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