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鄂璠  薛涛 《小康》2012,(11):38
正作为一名自由主义学者,秋风转向儒家引起了诸多争议,但他却认为自己是在回归。在秋风看来,对于中国人来说,幸福就在儒学中,儒家就是教人如何幸福、如何心安10月18日晚,秋风和另外4位学者一起,出现在燕山大讲堂的活动现场,那天的讲座主题是"转型社会与当代知识分子",听讲座的人当中,许多都是秋风的粉丝。五位当下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学者聚  相似文献   

2.
金莉 《人民论坛》2013,(11):202-204
在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潮中,一批学者坚持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在现代仍有价值,他们会通中西、融贯古今,创立了新儒家这一重要的学术流派.新儒家内部学人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各有不同,其中有人形成了将儒学与现代政治制度紧密结合的儒家宪政主义,其理论建基于儒学自身的政治主张、历史地位和思想传统,但想要在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实行则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  相似文献   

3.
外刊     
《小康》2009,(6):17-17
孔子党 用“民主”与“专制”的对决来包装中国政治辩论,可能会排挤其他吸引中国政治改革者的可能性。自由派是否应该担心?在一个重要层面上说,不必。儒家学者(当中有很多是党员)青睐更加开放的思想氛围,在那样的氛围下,可以辩论及批评新的政治及教育改革理念。他们指出中国知识最多产的时代是战国时代,当时像孟子等学者可以公开批评统治者的不道德行为,并提出政治选项。对于儒家学者而言,任何持久和稳定的政治改革必须植根于中国自身的传统。目前有数以千计的教育实验推广诸如和谐和同情等儒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儒家管理文化必须进行现代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沸沸扬扬的“儒学热”中,儒家管理文化也日益得到挖掘和重视,新儒学都试图论证儒学在现代社会的适应性,梁漱溟先生更是认为重人伦的儒家文化是较西方物质文化更高一层的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前途。第四届世界管理大会(1997,上海)也将儒家管理文化作为研讨的主题,一些企业家在企业管理中也注意运用儒家管理文化,表明儒家管理文化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儒家文化是一种内容极为庞杂的思想体系,其中有许多适合现代管理需要的宝贵财富,但也有许多思想与现代管理存在着根本的冲突,如果简单地将儒家管理文化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会…  相似文献   

5.
余樟法  羽戈 《传承》2012,(1):62-63
不入儒门,不知儒学之高明精微,很容易视之为浅易的道德说教。近年来,有两个近似儒家自由主义的物种,破土而出,招摇过市。其一叫儒家马克思主义,其二叫儒家宪政。关于儒家能否推动中国制度转型,学者们作出了不同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正>近代以来,长期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学陷入了困境。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西方强势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不断全面而深入地进入中国,而其中西方思潮对儒家思想的冲击,也一步步加深,并大肆摧残固有的文化资源,这是儒学前所未有的危机。但是,儒学并没有就此沉沦为游魂,或甘于被弃置入博物馆中。一代代有智慧,有担当的儒家学者对儒学进行了理论创新,使得儒学得以"一阳来复","灵根再植"。事实上,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历劫不死,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民主理论研究的新转向,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开展了大量有关协商民主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学者所探讨的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制度层面的协商民主并非同一对象。本文回顾了西方协商民主与中国协商民主概念提出的过程,认为中西方协商民主在概念内涵、兴起的实践基础、理论地位、协商的制度与形式以及参与主体的平等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二者在价值追求与实践功能等方面也有契合之处。针对中国协商民主的现状,提出了推动中国协商民主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有些学者认为,梁漱溟并非现代新儒家。然而,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梁漱溟完全具备了现代新儒家的一些主要特征,如具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强烈使命感和道德忧患意识;以儒家学说为中国文化之正统和代表;援西学入儒,等。可以肯定,他就是现代新儒家。此外,在诸多方面他都有着自己的鲜明的思想特色,与其他现代新儒家有着很大的不同。关于现代新儒学的发端,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开始于戊戌维新时期。而从现代新儒学的性质、内容、形式等方面考察来看,其发端应为五四时期。综合而论,梁漱溟还是现代新儒学的当然开启者。  相似文献   

9.
合宜 《台声》2013,(11):78-79
10月18日,2013和文化国际学术论坛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儒学学术论坛在青岛开幕,两岸学者围绕儒家思想与“中国梦”的关系等主题展开探讨。台湾孔子研究院院长张吐良以“论儒家思想与中国梦”为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梳理了先秦以来儒学兴衰与政治的关系,对中国梦到底是什么做了不同解析,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梦符合儒家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儒家思想的评论,并不仅仅限于对儒家自身的理解,还在于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西方价值。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与对话仍然是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事实上,儒家学者很早就做过沟通儒家与社会主义的努力。更可行的一个切入路径可能在儒家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和合关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14日的《学习时报》,刊发了瑞士日内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维为《反思西方民主》一文。这是张维为在一次中国问题演讲后与其他几位学者的一次对话,作者觉得这个讨论“很有意思”。作者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了民主发展进程中的一些深刻道理,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今东西方民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具有积极意义。本刊转载时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12.
崔大华运用结构的和历史的方法探讨了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主体的原因,即儒学及其建构的生活方式。他承续程朱理学,进而延续了新儒家的宗教思想,认为儒家对人类终极关切给予了一种理性的回答,儒家思想坦然面对人的死亡和恐惧、苦难,有着超越人之有限个体生命的永恒的追求,它指向了人伦道德的完成。他明确区分儒学与宗教,又正视儒学的宗教性功能和儒学对宗教的宽容性,以期儒学与西方文化进行合理的沟通和对话,提升儒家学说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杨泽波 《新东方》2012,(3):7-10
牟宗三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西方意义的科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儒家思维方式偏重于智的直觉。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看法,但牟宗三的相关的分析有欠具体。从“儒学内化”的角度对牟宗三这一观点进行补充,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相关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张灏在<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提出幽暗意识这一新概念.张灏认为,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的形成有着必然的联系.张深入研究儒家经典得出中国自古缺乏民主和科学精神,但是,中国文化并非只有儒家思想;张认为中西方都不缺乏各自的民族主义意识;主张批判继承传统来发展现代化;这些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吸收借鉴的.  相似文献   

15.
儒学的理论本质与专制主义没有必然的联系。儒学反对专制主义 ,却不反对君主制 ,而又没有强有力的民众节制机制 ,故而不能有效地防止专制主义的滋生。专制主义则利用了儒学的某些缺陷 ,从而使儒学事实上起了一种助纣为虐的作用。明清之际 ,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了近代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因素 ,但在清代却没有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科学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封建专制主义的压制和摧残。本文既反对把儒学看成不发展的死物从而认为它与民主科学水火不相容的简单化思维 ,又批判在现代背景下抱着中体西用的观念不放 ,一定要从“吾家旧物”里去寻找西方式民主科学的保守思想。  相似文献   

16.
审议民主是20世纪后期,西方学者在批判传统民主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试图矫正和弥补其缺陷的审议式民主理论。审议民主需要具备多元——包容、平等——尊重、理性——责任、对话——商谈、公共——共识、程序——宪政、正当——合法等一系列必备要件。这一系列必备要件决定着审议民主“如何”才是“审议”民主。我们只有准确地理解了这一系列必备要件,才能准确地理解审议民主。否则,难免望文生义,张冠李戴。  相似文献   

17.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美国实行的西方式民主制度是一种“横向民主”。中国则与其文化传统和国情相适应,实行一种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所形成的新政治模式,是与西方“横向民主”不同的“纵向民主”。  相似文献   

18.
近日,儒释道的三位重要人物——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以及著名儒学思想家、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进行“巅峰对话”。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主持。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视点     
上海交大江晓原教授认为 “李约瑟难题”是个伪问题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科学技术曾经在很长的时间里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只是到了近现代才落后于西方——中国为什么会落后,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教授认为,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实际上是一个伪问题(当然伪问题也可以有启发意义)。那种认为中国科学技术在很长时间里处于世界领先的图景,相当大程度上是虚构出来的——事实上西方人走着另一条路,而在后面并没有人跟着走的情况下,中国“领先”又从何…  相似文献   

20.
一、兼爱——博爱——三民主义 孙中山先生是在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下长大的一代伟人,深受儒家“爱人”、墨家“兼爱”思想影响,后来又受到西方“博爱”精神教化,孙中山说“讲到中国固有的道德,中国人至今不能忘记的,首先是忠孝,其次是仁爱,其次是信义,其次是和平。”①用中国旧道德溶合在欧洲学到的“自由”、“平等”、“博爱”之中,用美国总统林肯的“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加以概括——形成孙中山三民主义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