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施洋 《探索与争鸣》2003,(12):43-44
上海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开埠通商之地,其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小刀会起义作为20世纪以前发生在上海且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对上海城市破坏最为严重的一场战争,其爆发、兴起及失败都与当时上海社会的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结果也在诸多方面对上海城市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较之于太平天国时期除捻军以外的其他民众起义而言,上海小刀会起义多年来一直受到学界较多的关注。为进一步促进该领域  相似文献   

2.
台湾是我国历史上会党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尤其以天地会系统的势力最为强盛。清代前期,台湾爆发了林爽文领导的天地会起义,给正值“乾隆盛世”的清朝封建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到了近代,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期间,台湾又爆发了李石、林恭领导的小刀会起义和戴潮春领导的八卦会起义,其中以八卦会起义规模较大。曾经有人说:  相似文献   

3.
南宋初年钟相杨幺起义,是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史学界已有论著予以评述。一些同志高度赞扬了这次起义的历史业绩,但是就其对这次起义所作的评价来看,有些论断却是很值得研究的。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关于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起义点的战略,史学界普遍的看法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服膺城市起义的军事战略”。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一城市起义论者认为,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有明确的城市起义的战略思想”,这一说法有悖于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
<正> 海内外学人翘首以盼的第一部辛亥革命专史辞书——《辛亥革命辞典》,终于由武汉出版社推出。这部大型辞书,凝聚了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辛亥首义武昌纪念馆、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数十位专家、学者的心血,是湖北地区史学界献给辛亥革命80周年的一份厚礼。反映历史规律高扬时代强音《辞典》向读者昭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不论是经济上的“实业救国”,文化上的“教育救国”,政体上的“五权分立”,也不论是“广州黄花冈起义”、“安庆马炮营起义”,甚至“辛亥武昌起义”,都未能  相似文献   

6.
1927年冬,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曾在湘南与国民党范石生结成了合作。对此,史学界说法不同,评价各异。笔者认为,他们的合作是两相情愿,始终坚持了独立自主原则,而且为我党在新形势下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新鲜经验。首先,朱德与范石生合作,突出表现了朱德的革命策略和实事求是精神。南昌起义后,  相似文献   

7.
解放以前,我国史学界对原始社会的分期一般采用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的摩尔根《古代社会》中提出的“史前各文化阶段”的分期方法。解放以后,由于大量的苏联历史著作译成中文,苏联史学界流行的“原始群说”逐渐为我国史学界所接受。时至今日,我国史学界还有一些同志在编写世界史、中国史时仍然沿用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是“原始群”之说。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殖民当局的同化政策下 ,日据时期台湾社会出现了闽南语的生存危机 ,台湾一批有识之士起而呼吁振兴本土语言 ;针对文艺脱离民众的状况 ,新文学运动内部也开始探索文艺大众化的途径 ,一些人主张用闽南语进行文学创作。由于闽南话在台又称台语 ,故此一运动通称台湾话文运动。从本质上看 ,该运动是台湾人民抵制日本殖民同化政策、拯救台湾地区中华文化及闽南语这一中国地方语言文化的民族文化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9.
一九六四年夏天,当时的明清档案尚属中央档案馆掌管。我因教学工作的需要,曾去那里住了一段时间,翻阅和抄录了清代苗民起义的一些资料,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乾嘉苗民起义参加人的供单。“供单”是起义参加人在被俘以后,由官吏进行审讯的笔录口供,它作为奏摺的附件进呈宫庭。这种“供单”由于是根据口供纪录的,主办官员可以任意修改,所以它不可  相似文献   

10.
榴花照眼红,粽子扑鼻香,又是一年端午节。节日前夕,笔者不少乡亲从对岸台湾回来闽南祖家过节,在与台湾房亲交谈中,笔者得知台湾和祖家闽南一样,同称端午节为“五月节”。台湾四面环海,水域辽阔,岛内还有一些河川,端午节最有气氛、最为热闹的便是“扒龙船”(龙舟竞赛),闽南台湾方言“扒”与“爬”同音,是划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闽南文化起源于中原,发展于闽南、台湾及潮汕、海南部分地区,融合并体现了古越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的神韵和精髓。经过一代代闽南人的创造、挖掘、传承和弘扬,逐渐形成了上接中原吴越,下续中国台湾、海外,具有鲜明特色、丰富内涵的闽南地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文化,凝聚着闽南以及相关地区人民的思想、感情、智慧、意志和力量,是闽南以及相关地区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内在依据和巨大动力。闽南以及相关地区人民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既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文化,又造就了闽南以及相关地区人民独特的品格和气质,形成了…  相似文献   

12.
陈耕 《政协天地》2014,(7):21-2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斤漳圣王陈元光的研究就成为闽南义化研究的一个热点。陈元光文化是闽南文化承要的组成,绝不仅指开漳的历史是闽南义化形成的重要起点,更重要的是舟开漳历史进程中升华凝结并积淀在闽南文化之中的思想光芒。那就是我们在讨论闽南最大的节日普渡所呈现的闽南文化永恒的普世理念——化怨为和。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是生活在厦门、泉州、漳州地区的闽南人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创新的地域文化。闽南滨海的地理环境和外来文化的融入,多元文化的双向交汇的丰富性和特殊性拓展了闽南文化,使闽南文化具有不同于中原黄土文化、具  相似文献   

14.
闽南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它主要分布在福建闽南地区、台湾大部分地区(约占台湾全省人口的75%)广东潮汕地区、海南省、浙江南部的平阳、玉环一带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据统计,全球讲闽南方言的约有5000万人。由于闽南方言保留较多的古音、古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因此引起海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在海峡两岸人民交流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透过闽南方言的研究,不仅能寻觅更多的知音,而且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更有现实意义。闽台同源血脉相连袁家驿先生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一书中说:“中原人民迁移入闽的过…  相似文献   

15.
陈忠杰 《政协天地》2014,(Z1):60-61
闽南是著名的侨乡,有专家认为,闽南侨乡特色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闽南民居建筑艺术,又吸取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的艺术特点,是"世界人类的共同遗产"。然而,闽南侨乡特色建筑  相似文献   

16.
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贵起义是台湾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十一年后,即雍正十年(1732年)的吴福生起义则是一次规模很小的事件。这两个事件都保留了一些档案,其中包括起义者的  相似文献   

17.
杨利 《传承》2010,(3):82-83
陕北民歌中的《调兵曲》、《高大人领兵》等歌曲反映了近代同治年间陕北回民起义的一些情况,文中论述了回民起义的原因、事件经过、善后工作、失败缘由、起义的影响等,可见陕北民歌对陕北近代历史文化有呈现功能。  相似文献   

18.
庄蹻起义,是我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继柳下跖起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本刊第一期发表了马曜同志《庄蹻起义和开滇的历史功绩》一文后,收到了一些来信来稿,赞同该文恢复了农民起义领袖庄蹻的英雄形象。在此共同认识下,也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遵照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期发表几篇有不同看法的来稿,开展讨论。我们相信,通过严肃认真的讨论,将会促进我们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历史上的农民战争问题,使历史科学更好地为反修防修,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相似文献   

19.
闽南文化的海洋性特征及其对“海西”经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南文化是衍生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文化,南徙入闽后形成在闽南地区得以发展的一种亚文化形态。闽南文化主体是中原文化兼容闽越土著文化和海洋文化,形成多元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形成,是漫长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台湾的闽南方言直接来源于福建厦、漳、泉地区,是闽南方言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台湾西、北部人口稠密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带,全岛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熟悉并运用它从事社会交际活动。而由于血脉相连的文化传统与特殊的历史原因,台湾新文学和闽南方言的关系一向比较密切,即使异族入侵时期,多数作家仍运用闽南方言进行文学创作,随着台湾新文学道路的拓展,闽南方言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中,对于营造作品的乡土特色尤为明显。选用富有表现力的闽南方言词语刻划乡土人物,使之充满浓厚的乡土韵味,这是乡土作家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其主要形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