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战后印美关系中的核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随着国际核军控形势的发展和美国防扩散力度的加强,印美两国频频在核问题上发生冲突。印度与美国在核问题上的纠葛作为“冷战后印美关系中最大的挑战”①,一直困扰着印美关系的发展与改善。从印美在南亚核问题上的分歧,到美国对印度从俄国购买低温火箭技术对其制裁,再到因印度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NPT)全面核禁试条约(CTBT)造成的双方不快,构成了对印美关系的一次次打击。尤其是去年5月份印度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核试验后,美国率先宣布予以制裁,涉及金额总计达200多亿美元。同时,美国还宣布停止军事合作…  相似文献   

2.
王帆 《国际观察》2001,12(5):21-26
对亚太冷战格局的认识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在某种程度上,亚太冷战格局与全球冷战格局混同在一起,使人们模糊了对亚太地区自身特点的认识.事实上,全球冷战格局的终结并没有导致亚太冷战格局的终结;亚太冷战格局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只是出现了态势上的缓和,而不是结构上的改变.与欧洲和其他地区不同,亚太地区的冷战格局是由美国一手构建的,它具有自身的延续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3.
1963年柬埔寨王国拒绝美援是1965年柬埔寨与美国断交的前奏,它连同柬埔寨与美国断交一起对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柬埔寨在1963年拒绝美援是邻国因素、美国因素、中国因素和柬埔寨自身因素等要素合力的结果。对影响1963年柬埔寨王国拒绝美援的诸因素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较好地理解亚洲冷战的复杂性,更好地理解制约美国亚洲冷战战略得以有效实施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冷战 ,指的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形成的各自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紧张斗争和较量。这种斗争的形式既是和平的也是非和平的。苏联和美国是冷战的主角 ,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东西方冷战的核心内容 ①。一般把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作为冷战开始的标志 ,把1991年苏联的解体作为冷战结束的标志 ,持续时间长达44年之久。越南战争是指二战后美国在越南进行的干涉和战争。关于越战的起始时间 ,学术界说法不一 ,笔者以1961年肯尼迪发动特种战争为标志②。越战的起源与冷战有着密切的联系。一、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5.
美国东欧裔人的活动及其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由于冷战这个特殊的国际背景,使冷战期间美国东欧裔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势.美国东欧裔人的活动十分繁杂,对其作用和影响的评价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政治和历史的角度,对冷战期间美国东欧裔人活动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进行尝试性探讨,希望藉此对他们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也希望多一个了解冷战史、透视冷战史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反共主义意识形态在美国有着深厚的基础,反共主义是冷战时期美国推行反苏政策的主要动因之一.对美国来说,意识研态不仅仅是与苏对抗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与争夺世界霸权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一个目的.布什政府宣布冷战结束的主要根据是"苏联在东欧统治的崩溃"和苏联已经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7.
在影响美巴关系的诸多因素中,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文将简要梳理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与美国相互的认知和政策取向,然后再分析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因素对美巴关系的影响,最后对于美巴关系中的巴基斯坦代议制政府因素做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兰江 《东南亚》2015,(2):8-11,108
在影响冷战时期美巴关系的诸多因素中,美国两党制是较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本文将分析巴基斯坦与美国两个主要政党相互的认知和政策取向,然后再以卡特执政时期和里根执政时期的美巴关系发展为例,分析其对美巴关系带来的影响,最后对于冷战时期美巴关系中的美国两党制因素做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新保守主义对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保守主义是美国兴起于冷战期间的一个思想流派,主张对意识形态上的敌人持强硬态度,推崇美国政治制度和价值观的优越性,要求美国实现在国际社会中的领导地位。新保守主义作为美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对美国的国内外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冷战后,新保守主义把中国定为战略对手,成为“中国威胁论”的理论基础。中美关系受此思想流派的影响,一直处于曲折发展之中。新保守主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仍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10.
欧洲在冷战中的地缘政治地位十分重要,引发苏联与美国在欧洲的激烈博弈。苏联将能源作为政治和经济博弈的砝码,通过对东欧经互会成员国及西欧国家的能源外交,实现和维护着国家利益。冷战时期苏联的能源贸易对其国内经济的拉动起了很大作用,成为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更为重要的是石油成为苏联与美国争夺欧洲及全球利益的重要战略手段。  相似文献   

11.
美日“2 2会议”最终协议的达成将导致日美同盟体制发生根本变化。其直接结果是实现美日军事合作全球化,在中国周边形成以日美同盟为核心和支柱的“战略网”,对中国的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为日本谋求军事崛起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最惠国待遇这一独特的角度来看待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首先,选举政治和集团政治表现了其政治体制多元、开放和分权的特征和背景;其次,总统权力的自身矛盾性、国会的变化和利益集团、媒体、政策因素等分别构成了影响最惠国待遇的国内政治的内因和外因.对这些变量的探究对研究冷战后中美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On February 12, 2013, North Korea announced it had successfully conducted its third underground nuclear test. After such a dangerous move, the U.S. and South Korea tightened their bilateral security cooperation and beefed up defense measures. This caused tensions to escalate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and the situation appeared to spin out of control. The crisis pushed China and the U.S. together to work on this issue.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ose deep-seated factors affecting b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make an initial exploration of its prospects while providing an overview of their joint actions to solve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issue.  相似文献   

14.
美国军事战略调整与日美同盟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布什政府对美军事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将全球军事战略的重点转向亚洲,日本在其全球和亚洲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加强日美同盟体制已开始步入实质性阶段.而日本力图以日美军事同盟体制为后盾,谋求本国的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是冷战结束后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值此“9·11”五周年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9·11’以来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外交”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二十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就五年来的国际形势变化、反恐形势、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深层矛盾、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美国反恐的得与失、美国国际地位及实力的升与降、中国国际地位与国际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Five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he events of 9/11. If one reviews the main developments and the impact on world politics since then,the most prominent area for analysis would be the successful--and unsuccessful--changes in U. S.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and its major foreign policies, and the relative rise and fall of U. S. global power. There have also been other equally important developments.In particular, international and cross-national politics possess new features and complexities on account of conspicuous terrorist threats and the social/political turbulence in most of the Muslim world.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和21世纪相当长时期内,中美关系将长期保持既接触合作、又矛盾对立的关系,这是由美国对华战略"接触与防范"的双重性决定的.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持续增长,美国主张防范、遏制中国的意识将会增强.而今明两年将是决定新世纪初中美关系性质与走向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将亚太战略作为美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这是冷战后美全球大战略演进与亚太形势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在其实施过程中针对中国的一面却非常突出。尽管如此,过分强调美亚太战略对中国的挑战不仅会使当前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还将给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战略风险。中美在亚太实现和平共存,既是确保美亚太战略成功的关键,也是中美长期战略稳定关系的核心议题,并将对亚太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美国的制裁是叙美关系演变中最主要的破坏性因素之一。 80年代 ,在制裁的阴影下 ,受美苏争夺、阿以冲突 ,特别是黎巴嫩问题的影响 ,叙美关系以冲突与对抗为突出特征。以第一次海湾战争为契机 ,叙美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并在重新启动后的中东和平进程中平稳发展。但美国行政当局与国会的对叙策略不尽相同 ,美国对叙利亚的政策在合作与制裁之间摇摆 ,其核心因素之一是恐怖主义问题。“倒萨攻伊”战争以来 ,叙美关系急剧恶化 ,制裁因素再度“发酵”。  相似文献   

20.
“9·11事件”是冷战结束后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值此“9·11”五周年之际,《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9·11’以来国际形势变化与中国外交”专题研讨会,邀请在京二十余位国际问题专家就五年来的国际形势变化、反恐形势、当前国际体系中的深层矛盾、大国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演变趋势、美国反恐的得与失、美国国际地位及实力的升与降、中国国际地位与国际战略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把握国际战略形势及理解中国对外战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