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科学技术对自然界的影响作用在速度和强度上的急剧增长,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发生着新的变化。我们应当重新审视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作用,自觉消除人类在改造自然活动中的自我中心主义,从而把资源、环境、人口、技术和制度等因素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中,重建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创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2.
人之所以是类存在物,是因为人类确证自身的普遍性和自由性。马克思的类本质思想涵盖了自然、精神、社会等空间维度。其中,自然是最基本的视阈,是精神的无机界,是人的无机身体,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根据。自然本质地体现人类的自由意识活动,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统一与和谐共处。探讨类本质的自然维度,为充分认可自然界的外部优先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地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以及人类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然是先于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的实践活动使自然界打上了人的意志的烙印,使自然界"人化";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把握自然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不可分割;按照美的规律再生产自然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一经形成就应用于其对各种具体问题的理论分析之中.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伦理观要求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确立为一种有机统一的道德关系,而"整合"的思想凸显了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性。我们与世界是一个多元的有序的有机整体,就需要整合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理想的生态环境。我们需重点把握治理的方位,整合生态破坏和治理之间的关系——整合人类自身与自然其他物种现状及数量的对应关系、人的欲望与对自然的控制、人类的权利和对自然界的义务,从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观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历史继承与理性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可持续发展观是对“天人合一”生态观的历史继承首先 ,“天人合一”的思想阐述了中国古代哲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乐相融的关系 ,它认为人的社会活动与自然条件相对应 ,有共同的运动周期 ;人的自然机体和人的社会功能属性与自然界有统一的结构 ,有对应性的联系。人和自然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庄子》所谓“人 ,天也 ;天 ,亦天也”,可以说是天人之间的自然联系与自然统一的一种表述。总之 ,人与自然是紧密地相联系的 ,是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的。因此 ,社会应与自然相和谐 ,不仅要实现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 ,而且要达到社会系统与其外…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格斯在研究生态文明的时候,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顺序。恩格斯的分析对我们认识当前西方经济危机提供了新的视角,西方资本主义诸国家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潭,除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外,意识作用的发挥发生了偏颇,蔑视人类共同的生态家园建设,也是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对经济社会建设预先严格地设定方向和范围,既要注意人类与自然界的合作,也要注意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合作与斗争。要避免两极式的生活,保持和谐的生活状态,既不过于拘谨,又不任意放纵自己。要树立人与自然一体化理念,对自然的破坏就是对自身的损坏,对自然的修复就是增强人的体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首先,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当今时代,人与自然关系所发生的种种冲突,已经危及到了人自身的生存,由此也引发了许多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因此必须在发展观中十分重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人类中心论"的价值取向,但必须克服以往对自然的非理性态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的生活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体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老子因所处时代不同,其思想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亦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二者对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自然界对人的价值与意义都有清醒的认识:马克思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的本质统一,老子则用"天人合一"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二者采取的都是系统辩证思维方式,都推崇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过马克思侧重于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而老子更强调天人合一下的自然无为;对终极历史目标的追求,老子向往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小国寡民的自然生活,而马克思追寻的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统一的科学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0.
资产阶级在"按照自己的面貌创造出一个世界"的同时,使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环境承载着越来越不堪重负的载荷。超越资本逻辑支配的"经济人"维度,寻求一种既满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需求,又满足于社会发展的生态需求的发展新维度,是当代"人"发展的根本出路。"经济人"是资本逻辑的产物,其发展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人化自然"和毫无节制地索取"自在自然"资源为代价;"生态人"是对"经济人"的跃迁,它是以保护自然界为前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己任。"生态人"的培育要在革除旧世界的劣根性中进行,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多维和解。  相似文献   

11.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永远也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人一旦产生,就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影响着自然界的发展和演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马恩关于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论述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发展四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只有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才能和自然和谐相处,而根本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途径是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整个社会制度。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和谐社会创造着坚实的基础,未来和谐社会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其矛盾通过自身的调整来解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人和谐相处、使社会成为自由人的联合体,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在克服物的依赖的基础上,人的体力和智力、能力和志趣、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会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现代发展,也就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发展。即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生态环境中实现人类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它不但应该关注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更应该关注和解决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文本解析,以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和共产主义维度为基础探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人与自然的本质的统一和人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复活的统一——"两个统一"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的人文关怀,最终用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指导当代社会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发展持续型社会。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地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人和自然不可分割,加强生态建设,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忽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主要是对人、主体、价值、发展、科技哲学、伦理的研究,人的研究是最早着手且难度较大的问题,目前主要是在哲学层面进行思考。主体研究实质上也是人的研究,它是侧重同客体的对应关系角度来考虑主体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受动性。价值研究主要是研究客体或物对人的效用和人自身的价值。发展研究是探讨人类社会整体及各个领域的进化和人自身的进步。科技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人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从科学技术和工艺上揭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与人自身的关系。伦理学主要是揭示伦理规范与利益、与人性及与环境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对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问题是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生态危机在各个层面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马克思恩格斯对人、自然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人类是自然界有机系统中的一员,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劳动是人和自然的媒介,劳动过程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消除生态危机最根本的方法是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的生态基本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现对我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很好启示.  相似文献   

18.
和谐理念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体现在人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自然界内部各种关系上。和谐理念是两岸和平发展的文化根基,也是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框架的文化底蕴。只有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才能实现全民族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在培养身心健康和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它也是一种教育手段,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价值视角来审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关注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基本思维方式。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传统价值视野片面强调人类的主导作用,使人与自然之间的价值关系失衡,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世纪,人类应以多维价值视野重新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平等和谐地发展,从而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