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4月10日,波兰总统专机坠毁,包括总统在内的数十名政府高官全部遇难,卡钦斯基总统所在政党遭受致命打击,总理图斯克阵营的力量无形中得以增强.国内政党力量的变化必然对波外交政策走向产生一定影响.波与美国关系所受影响甚微,波仍会把发展与美特殊伙伴关系放在与大国关系首位.波亲欧势力加强,政治上会深化与欧盟关系,担当欧盟一体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偏向欧洲主义;经济上会继续推动经济改革,尽快加入欧元区.此次空难事件会对波俄关系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影响范围和程度不会过大,图斯克政府对于改善与俄关系的努力不会停滞,空难事件客观上甚至有利于波俄关系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
波兰加入北约对波俄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兰加入北约使波兰从原来苏联对抗西方的防御区,变成了西方遏制俄罗斯的前沿,使波俄双边依存关系消失、地区安全战略相左、敌对情绪增加,对波俄双边关系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作为地缘近邻国家,尽管波兰把自身安全托付给北约,但也须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虽然俄罗斯对波兰加入北约深感恼怒,但也只好接受现实,希望通过发展与波兰等北约新成员的关系加强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改善西部安全环境。同时,波兰加入北约,无疑使波俄关系受到美国以及北约同俄罗斯关系的影响,增加了双边关系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冷战时期 ,印度同苏联于 1 971年 8月签署了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印苏和平、友好和合作条约》 ,使双方关系达到史所未见的高度。冷战后 ,由于种种原因 ,印俄关系曾一度陷入停顿 ,但不久两国都重新认识到对方在各自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在 1 993年俄总统叶利钦访印时 ,双方签署了指导跨世纪印俄关系发展方向的《印俄友好合作条约》 ,印俄间重新回到建设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轨道。本文将对印俄发展跨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现状、基础、制约因素及其对我国的影响进行初探。一、跨世纪印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目标1 冷战后印俄两国的…  相似文献   

4.
奥巴马政府重启对俄政策以来,俄美双方在削减战略武器、制裁伊朗以及阿富汗反恐等战略问题上恢复合作。由于俄美两国在战略目标、根本利益和价值观上存在重大分歧,重启后的俄美关系仍充满不确定性。两国内部对重启美俄关系的质疑和反对影响着两国关系未来走势。奥巴马重启美俄关系的政策能走多远,俄美关系能否走出突然缓和之后又迅速恶化的怪圈,攸关全球格局变化趋向。有关俄美关系的要素分析可成为研究中美关系趋势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北约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军事联盟,通过东扩、科索沃战争及俄罗斯-北约合作机制的建立,继续保持了对俄欧关系的重大影响。由于俄欧关系和俄北关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俄为保证优先发展对欧关系的方针取得成功,必须同时加强与北约的关系。从俄罗斯、欧盟、北约和美国等彼此间的复杂关系看,俄欧关系的发展可进一步推动俄北合作关系机制化,并降低北约作为美国全球战略工具的作用。但由于战略和经济上的分歧与矛盾,俄欧合作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这将导致俄欧关系在上述方面的影响力和作用受到较大限制。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美俄两国既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之争,也不存在对世界霸权的争夺。美俄关系已不再是冷战时期那种非敌即友的关系,在更多的情况下,表现为非敌非友的关系。布什政府执政初期对俄实行强硬政策,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方面,对俄奉行单边主义政策。“9·11”事件后,美俄关系有所改善,但双方“既斗争又合作”的关系将会继续下去,美国奉行对俄削弱和遏制的总体战略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7.
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格鲁吉亚和俄罗斯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格把对俄关系放在外交政策的第一位,同时积极与西方国家建立友好的伙伴关系。美国从格独立后便开始进入外高加索地区,直到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军事力量进入格鲁吉亚,为格培训军事人员,并开始介入阿布哈兹事务,在格俄关系中的美国因素越来越明显,而俄美在格的争夺也愈演愈烈。本文阐述苏联解体后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关系的变化,以及格俄关系起落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建立了紧密的军事政治同盟关系。俄白之间基于共同的历史、宗教和文化体验而形成的民族认同,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关键意义。本文在分析白俄罗斯对俄认同的特点及成因的基础上,阐释民族认同影响俄白关系的内在机制,探讨俄白关系的发展趋势。白俄罗斯在接纳与包容俄罗斯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弱势自我认同与强势对俄认同。民族认同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白俄罗斯公众对俄白合作的基本倾向,对俄白关系的发展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俄战略析论--依据、目标、框架、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试图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把握苏联解体后美国对俄战略的大致轮廓。文章认为,基于历史联系、俄罗斯在美国全球战略中所处位置、俄在美国塑造“转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第三方”因素的影响等战略依据,美确立了“民主化、西方化、后帝国化”的对俄战略总体目标,并在同俄罗斯的深刻互动中形成了后苏联时代美俄关系的基本框架。伊拉克战争后,随着美俄关系发生新变化,美对俄战略将在“耐心接触、坚定防范、悉心经营”的基本指针下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和归纳了2009年以来俄关关系“重启”的原因和成果,梳理了普京在2012年5月重新执政后俄美关系不断恶化的一系列事态及其根源,分析了俄美重新开始在独联体地区进行地缘政治竞争的战略背景以及乌克兰危机及其前景对俄美关系和中俄关三角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Japan and Russia have promoted bilateral relations through summit diplomacy during the Abe era, but many limits remain in developing the relationship under the appearance of close ties. Looking to the future, while the relations may be drifting toward conflicts without the settlement of the territorial issue or the guarantee of a peace treaty, decoupling is unlikely due to the two countries' political will and realistic interests to deepen bilater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2.
The paper explores a shift from engagement to confrontation in Russia's policy toward Georgia since the Rose Revolution. In addition to emphasizing power and security as explanations of Russia's behavior, the paper focuses on considerations of honor and prestige. The latter are relational and a product of Russia's perception of its ties with Western nations. Honor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Georgia's attitude toward its northern neighbor, and the entire Caucasus area emerges as a battleground for symbolic attributes of power among larger states with capabilities to influence the region. The case of Russia–Georgia divide is important for demonstrating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foreign policy explanations and for learning possible ways to de-escalate dangerous bilateral conflicts.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的中菲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的对华“隔离”;60年末到90年代初期马科斯和阿基诺总统期间的缓和、建交与发展时期;拉莫斯以及埃斯特拉达总统期间中菲关系的反复与进步,以及21世纪以来中菲关系的黄金时期。半个多世纪的中菲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虽然屡受一系列问题的困扰,但始终向前发展。从意识形态到实用主义,从重安全到重发展,这既是菲律宾外交政策的转变,又反映了菲律宾对华政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4.
中美军事关系在冷战结束后经历了多次起落,终于走出低谷,为两国关系找到了新的利益切合点。两军之间必要的沟通渠道的建立,降低了两国关系发生风险的几率。现时两军之间尚缺乏必要的战略互信.这也是两国关系的潜伏危机所在。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forecasts the future of bilateral ties by examining the recent readjustments in the European Union’s China policy.It highlights the EU’s interest in a closer bilateral cooperation focusing on pragmatism and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China by EU member states.The future of bilateral ties will hinge on whether the two sides can seize the current opportunity to expand complementary areas in their economies while curbing competition.  相似文献   

16.
60年来中缅关系提供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宝贵历史经验,主要是:相邻的地域和密切的民族、经济联系和由此形成的利益攸关的关系是中缅关系的重要特点和广泛、厚实的基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中缅友好关系和合作水平提高的动力是双方为扩大和实现合作共赢的互动,而在这互动中中国作为大国的对缅合作战略和积极主动极为重要;两国关系的发展趋势是领域越来越广泛、合作水平不断提高,趋向于战略性的合作。尽管缅甸正在积极推行多边外交,但中国对缅甸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巩固、发展和提升两国关系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巩固与扩大两国的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7.
China and Brazil established a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1993. The bilateral ties have seen rapid development in almost all areas. However, there are eight myths surrounding the China-Brazil relations. These myths are the result of a lack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the misconceptions result misconceptions of the western observers and media. These misunderstandings have of have jeopardized images of the China-Brazil relations and also hindere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ir bilateral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8.
India confronts the conflicting imperatives of Indian domestic politics and its strategic interests when dealing with Iran. As India's global profile has risen in recent years and its tie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have strengthened, this conflict has come into sharper relief. India's traditionally close ties with Iran have become a major factor influencing how certain sections of U.S. policymakers evaluate a U.S.-India partnership. India has tried to balance carefully its relations with Ir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however, due to intense American pressure, especially after the signing of the U.S.-India civilian nuclear energy cooperation pact, India has moved closer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cerning the Iranian nuclear program. But strong domestic constraints remain that will prevent India from completely abandoning its ties with Iran, even as a re-evaluation of India-Iran bilateral ties is long overdue.  相似文献   

19.
试论发展中巴关系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宝明 《南亚研究季刊》2005,(1):109-112,120
巴基斯坦是我们的重要邻国,在穆斯林世界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而且巴基斯坦地理位置极具战略价值;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巴关系既是中国稳定周边地区、为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塑造良好外部环境的需要,也是中国致力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实现和平崛起的需要;中巴关系仍然是中国对南亚政策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国际机制的功能入手,认为中印关系的机制化建设能够促进双方在各层次、各领域的合作,有效解决双方出现的各种纠纷,并培养起两国的共有观念,因此具有必要性。此外,从中印两国关系的现状来看,随着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相互依赖的加深、共同利益的扩展、印巴关系的好转、美国因素的有限性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关系机制化建设经验的借鉴,使中印关系的机制化建设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中印两国政治家应当抓住机遇,从战略高度认知并推动中印关系中的机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