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韩国朴槿惠政府将在李明博政府实用主义外交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韩国的外交政策,以韩关战略同盟关系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并在推动朝鲜半岛和平进程方面,努力构建朝鲜半岛的南北信任程序,以改善朝鲜半岛南北关系。为解决朝鲜核问题等,朴槿惠政府还将强化韩美中三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合作,以进一步发挥韩国在中关两国和东北亚外交安保领域中的战略协调作用。朴槿惠政府时代,朝鲜半岛局势的发展,将取决于三大变量的博弈,即关朝关系、朝鲜半岛南北关系和中朝关系的变化。随着中关韩朝等半岛周边国家外交安保政策的调整,朝鲜半岛最终将走上和解与和平、合作的战略轨道。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本总的朝鲜半岛政策就是“两个朝鲜”政策。以此为前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日本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采取了不同的具体对韩政策。20世纪60年代以前,处于战后复兴阶段的日本,为自身的国家利益考虑,在对朝鲜半岛殖民统治的认识、韩国对日请求权、日韩渔业纷争、在日朝鲜人等问题上对韩采取了强硬政策。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美国东亚政策的调整,日本从现实的国家利益及配合美国的东亚战略的角度出发,搁置日韩在殖民统治认识问题上的争议,迅速着手解决影响当代日韩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韩国对日请求权问题和日韩渔业纷争问题,实现了日韩邦交正常化。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对朝鲜半岛政策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俄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入手,考察俄对朝鲜半岛政策的理论框架,通过分析俄在朝鲜半岛的外交实践,勾画出俄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基本轮廓,最后探讨俄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影响及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4.
2008年以来的朝鲜半岛局势,为总结归纳冷战后20多年来朝鲜半岛局势演变的基本特征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实为由六大类问题构成的所谓"朝鲜半岛问题"的综合性表现。其中,有关朝鲜半岛南北关系的问题,对于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具有首要的意义。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和周边大国构成的国际关系系统具有内在的结构性联系。因而,这些国家周期性的国内政治变化和政策调整,以及对朝鲜半岛的长远战略目标和诉求,使得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演变表现出周期性和连锁性特征。尽管2013年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但由于朝鲜半岛问题的基本内容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朝鲜半岛局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未来两到三年内,冷战后朝鲜半岛局势演变的基本特征仍将继续显现。  相似文献   

5.
朝鲜半岛解放以后,美军进驻了朝鲜半岛南部。美军政为了实现其对朝鲜半岛南部的政策目标,故而起用了亲日派。亲日派利用这一机会得以起死回生,他们抓住美军政推行所谓“维持现状”和“官吏充员”政策的机会重新登上政治舞台,掌握国家权力,并逐渐由亲日派转向了亲美派,其政治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朝鲜半岛的周边与内部环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全球政治力量的消长与权势转移的加速、矛盾的转化引发了朝鲜半岛内部政治的变化。2018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发生了多年未有的变化,朝美元首会晤、朝韩和谈等重大事件体现出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但同时,联合国对朝鲜的制裁仍在,半岛问题上大国博弈暗流涌动。在此情况下,中国应通过新的思路,为解决核问题提供新动力,通过发展与其他大国的合作与协调,遏制可能的战乱。  相似文献   

7.
19世纪下半叶始,随着中国的衰落和东亚朝贡国家体系的瓦解,朝鲜半岛成为列强争夺的目标,国际政治的矛盾和斗争引发了半岛内部的政治分化.在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下,朝鲜半岛终致分裂.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战略意义有所降低,出现半岛问题半岛化趋势;而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朝鲜半岛重新统一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8.
韩国新北方政策(即"欧亚倡议")的提出有诸多的因素。欧亚地区在国际政治、经济中地位的不断上升,是一个重要的外部背景。欧亚倡议的最终目标,是为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铺平道路。韩国欧亚倡议的核心合作范围,应该包括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中国的东北三省、独联体成员国以及蒙古。欧亚地区是朝鲜半岛经济持续发展与和平统一的关键。欧亚倡议所选择的最重要伙伴是俄罗斯。欧亚倡议面临的挑战也很多,如韩国与朝鲜之间信任的缺乏、韩国与欧亚国家之间相互投资的不平衡等。  相似文献   

9.
从国家互动理论的视角来考察中美与朝鲜半岛问题是一种有益的学术尝试。朝鲜战争使中美长期处于冲突型互动模式,直至中美建交,两国在朝鲜半岛的互动模式开始转化。中美建交虽然没有立即使两国在朝鲜半岛互动的性质发生转变,但建交给两国领导人带来的认知变化、直接政治互动的增多及两国朝鲜半岛政策的局部调整,为双方在朝鲜半岛进行的合作性互动提供了契机,由此,中美在朝鲜半岛的互动由建交前的冲突型互动逐渐向竞争型互动转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朝鲜半岛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韩国文在寅政府为了稳定朝鲜半岛安全局势,积极引导朝核问题的解决,将"无核的和平的朝鲜半岛"作为最优先的对朝政策目标,放弃了此前李明博政府和朴槿惠政府对朝鲜采取的强硬政策,保持了金大中政府和卢武铉政府的"包容政策"与"和解与合作"的基调。因此,文在寅政府强调首先解决两个最重要的课题,即无核化和改善南北关系。不仅要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朝韩关系,缔结南北基本协定,使南北关系恢复缓和,而且为了实现朝鲜半岛永久和平,以更加务实的外交方法和态度来解决朝核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11.
在应对处理朝鲜半岛危机中,美国一直扮演着一个关键的角色。奥巴马上台后,朝鲜半岛危机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也让人们对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政策更加关注。实际上,在2009年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亚洲后,奥巴马政府的对朝政策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朝鲜半岛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使得美国有机会重振其世界领袖的雄风,重新确立美日韩在东亚的铁三角同盟关系,并通过不断的联合军事演习对朝鲜施加了除军事动武以外的巨大压力,同时也侧面敲击和缓解了中国力量在亚太地区伸展的势头。奥巴马的外交理念是做一个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和一个有理想的现实主义者,其对朝政策的核心策略就是软的更软,硬的更硬,以硬逼软。  相似文献   

12.
郭锐 《当代韩国》2013,(2):22-31
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历经朝贡体系、条约体系、冷战体系和冷战后体系四个主要阶段。从历史经验来看,一是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总体上以友好为主线、以和平为目的;二是中国的强大有助于朝鲜半岛的稳定与发展;三是当中国衰落时,朝鲜半岛往往成为外部入侵的跳板;四是制度化的安排有助于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的稳定发展;五是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才能够不断获得滚动收益。当前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的主要成果,一是"北南并重"造就了中国在朝鲜半岛的独特政治地位;二是六方会谈成为解决朝核问题的重要机制;三是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经济合作取得显著成果,合作前景广阔;四是睦邻友好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民间基础。不足之处,一是"等距离"外交带来了实质性差距;二是原则性政策突出,操作性策略不足;三是在朝鲜半岛事务沟通斡旋当中的桥梁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中朝韩三边关系缺少战略性的统筹规划。  相似文献   

13.
朝鲜试射导弹和第三次核试验后,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国际关系进入新的"朝鲜半岛拥核和核威胁"时代,朝核问题成为韩国新政府面临的首个重大课题。朝鲜半岛局势动荡相对削弱了韩国对朝的战略优势,为其对朝传统政策带来诸多挑战。朴槿惠政府被迫更新政策,采取包括提升对朝一揽子"抑制力"与实施人道主义援助并行的"均衡政策"战略,推动朝鲜半岛"信任政治"进程。目前,朴槿惠政府扩大对朝拥核的国际抑制力是迫于朝核危机形势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不会偏离信任进程的基本框架。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制约,从维护朝鲜半岛和平、安全、繁荣和统一的长期目标来看,朴槿惠政府采取对朝新政及与国际社会一道构建与朝互信是明智而"有希望"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由于"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的军事外交战略发生了的重大变化,而布什在今年1月29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又公开点名朝鲜,伊拉克,伊朗为"邪恶轴心",从此朝鲜半岛的形势开始震荡起来.韩国政府和美国布什政府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产生了裂痕.本文分析了金大中"阳光政策"遇到的困难和朝鲜半岛形势的症结所在以及可预见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韩国的核不扩散政策包括不进行纵向扩散和防止横向扩散两个方面,具有下述特点:承担不制造和拥有核武器的国际义务;努力实现朝鲜半岛无核武器化;重视通过六方会谈解决朝核问题.但韩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仍面临严峻考验.现在如何阻止朝鲜拥有核武器是韩国的最大难题之一.冷战结束以来,美韩联盟正处于深刻的转型之中:在政治上,美韩联盟正由主从型向伙伴型转变;在军事指挥上,由美军主导向韩军自主转变;在作战协同上,将由以美军为主、韩军辅助向以韩军为主、美军辅助转变.美韩联盟向更平等伙伴方向转型有利于朝鲜半岛稳定和南北关系发展,韩国希望与朝鲜达成和平协定的愿望增强.重新部署驻韩美军将加强其作战和机动能力,不排除驻韩美军用于朝鲜半岛以外地区的可能性.美韩联盟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中具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韩建交二十年间,两国关系取得了迅猛发展.以中韩建交为主要标志,中国对朝鲜半岛政策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关系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中韩关系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既存在重大机遇,也面临一些挑战.相比于经贸领域的广泛交流和深入发展,中韩在政治安保方面的交流与互信尚存“短板”.另外,中韩在一些历史问题、海洋专属经济区划分问题、遣返“脱北者”问题上也存在一定的争议.这些争议往往受到各自民族主义情绪的冲击和影响,极易造成中韩民间感情的相互对立,最终不利于两国关系民意基础的建构.对此,中国应当在充分总结中韩关系发展历程及经验的基础上,做好战略规划和政策制定,不断推动两国关系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在寅上台后,韩美在对朝政策上出现了明显分歧。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分析了韩美同盟对朝政策的差异,以及双方在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中的主要纷争议题。韩美同盟在对朝政策上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地缘政治结构、分裂体制和民族主义等因素对同盟合作造成的解构性影响。韩美同盟对朝政策协调在解决朝核问题和改善韩朝关系上存在局限性,由此造成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朝核安全困境、和平统一困境和东北亚地缘政治困境。顺利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和彻底解决朝核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调整韩美关系和重建朝鲜半岛和平体制。  相似文献   

18.
于美灵 《当代韩国》2014,(2):124-128
正2014年6月13~15日,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博士生论坛"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来自韩国以及北京、上海、东北等地的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专家及学者以"中国新型周边外交战略与朝鲜半岛"为主题,从国际政治、外交、经济、历史、文化等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地解读了中国新型周边外交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国新型周边外交战略与朝鲜半岛"问题也被逐步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9.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东北亚国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7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中美日三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个经济体。这三国的综合国力均在世界前列,在东北亚更具显著优势。全球化时代,中美日三国在本地区凝聚着更多利益交汇,同时,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研究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核心是抓住中美日三个主要行为体,并以东北亚存在的两大冷战遗迹为线索,通过分析朝鲜半岛与中国台湾两对分裂与统一的矛盾,构建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在矛盾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从而增进三国间战略互信与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共荣。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土耳其面临政治、安全、外交与经济上的多重困局,尤其是经济的持续疲弱正在产生日益深远的内外影响,曾经被树为发展样板的"土耳其模式"也陷入危机之中。经济失速使"土耳其模式"赖以形成的经济基础大幅削弱,从而推动了国内的政治动荡与保守化,加快了埃尔多安的威权化步伐,也加剧了既有的外交困局。经济失速、民主褪色、外交困境共同导致"土耳其模式"的危机甚或破产,从而削弱了土耳其的国际地位,影响其入盟进程,使土欧双方的核心期待均遭破灭,进而动摇了双边关系的内在基础,而难民危机等外在冲击也激化了双方的分歧与矛盾。当前的土欧关系走到了调整与重建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