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彩千  吕霞 《前沿》2005,(1):81-82
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政府公共性的含义 ,认为政府的公共政策只能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在社会转轨时期 ,坚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 ,对现行政府与社会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益诉求视域中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诉求是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基本实现形式之一,从利益诉求的角度来审视公共政策及其价值取向,可以更好地理解、把握公共政策的实质。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和利益实现等构成了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一般路径。其间随着人们对“公共利益”诉求的全方位深入,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蕴涵也日益凸现出来,并逐步引领着现代服务型政策范式的建构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是当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公共政策以公共政策问题为客体,通过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作为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社会公共利益的载体,公共政策问题亦通过公共性取向来表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在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而成为政策问题时,必须以公共性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公民参与政策议程为基本前提,确保政策议程设置的公共性、平等性、民主性与合法性。但是,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社会问题并不是完全按照公众意愿,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进入政府议程,议程设置过程存在主体平等性缺失、程序民主性游离、结果合法性不足等问题。故而,为了对政策议程设置公共性偏离进行有效治理,必须厘清公共性取向的主要内容,对政策议程设置过程进行客观、理性的现实反思。  相似文献   

4.
骆娟 《青年论坛》2007,(1):69-71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国公共政策都应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目前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重点学校制度、教育政策中的“城市取向”以及教育腐败都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地享有受教育的机会,需要对我国教育政策价值取向进行调整,做到公平与效率并重,真正实现我国教育政策的大众取向;做到城市教育反哺农村、均衡分布教育资源以及建立有效的利益平衡机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治参与形式。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特点和新趋势,而拓展公民政策参与对于实现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以及维护政策体系合法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公民政策参与制度化、建立参与型政治化以及推行公共政策决策听证制度是社会转型期拓展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雷青松 《桂海论丛》2010,26(1):84-87
人的问题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科学发展观内涵中的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价值生成的核心取向;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的出现、公平正义的价值分配要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标是公共政策以人为本的价值生成动因;构建民众广泛参与的公共政策决策机制、建立公平的公共政策体系是公共政策以人为本价值生成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政策过程在本质上是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有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减少公共政策的失误,增强公共政策的回应性与合法性。公民参与的最终实现需要科学设计并逐步完善公开听证、民意调查、政策咨询、公私合作等多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公共政策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活动中的价值取向是比政策问题、情境事实和分析技术更为重要的因素。政策活动是以价值选择为主导的。政策价值通常由政策项目价值、政策社会价值和政策制度价值三个层次构成。政策价值需要经过价值论辩才能显露出来并为政策行动主体所接受,而合理有效的政策价值论辩必须贯彻平等原则并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政策价值的变迁既与政策周期有关,也与制度创新有关。  相似文献   

9.
问题导向是公共政策的重要属性,当意欲解决的社会问题已经解决或发生变迁,及时终结那些已经失效或过时的公共政策不仅可以提高政策绩效也有利于社会治理效果的改善。然而,由于公共权力部门化以及公共利益私有化的掣肘,政策终结在现实中难以顺利实施。通过改善行政文化、兑现政治承诺和回应社会期待等伦理路径内化公共利益,是推进政策终结的根基和保证。  相似文献   

10.
民生时代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政策作为对全社会价值资源最有权威的分配工具,有责任和义务通过政治过程所作出的选择和分配办法的制定来解决公共问题,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进入民生发展新时代以后,社会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与社会发展的公共利益最大化就历史地逻辑地统一在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基础之上,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就是要保证不断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民生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成了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从政策的公共性来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政策问胚的现象与对策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策问题的显现源于社会公共活动自身的发展及其变异;对策研究则是从公共利益出发,以问胚导向为原则,以探索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是以本着解决问题为本而甚少牵涉个人价值,政策制定是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力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然而,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包括机构和个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执行阻滞是指公共政策执行过程因某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的不顺畅乃至停止不前,进而导致政策目标不能圆满实现甚至完全落空的情形。政策执行阻滞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主体(主要是政府组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象征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政策执行扩大化、"你有政策,我有对策"和政策执行停滞化等现象。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价值取向因素是较为重要的。价值取向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的导向,也是影响公共政策正确性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  相似文献   

13.
话语权与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应然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鱼  罗双根 《求索》2008,(11):55-57
话语是一种关于语言传达和交流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产物,又是改造世界的工具,当人们对话语的分析从具体的操作层面深入到语义分析的领域时,话语便成了人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权力,即“话语权”。在现代多元民主社会里,人民群众应该充分行使自身的社会话语权,政府应该不断倾听社会的声音,使各阶层话语权得到均衡与整合,将国家利益内置于社会公众利益之中。只有以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政府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公共政策,社会才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
试论公共政策的社会总体利益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利益内涵的模糊和不确定,以及关于公共利益的种种争论,对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说”提出了挑战。公共政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社会发展,此目标决定了公共政策的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取向。“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与政府等公共部门的“公共性”并不矛盾,相反,二者是统一的保持“公共性”是追求社会总体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追求社会总体利益的最大化是“公共性”的集中体现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公共政策因具有利益协调的功能,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公共政策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缺失和偏差,就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为了抑制公共政策的价值偏差,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以及政策回应机制。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其政策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当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政策的价值取向有失公平,造成了社会的失衡。本文通过对公平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和谐社会对公共政策公平性的平等性诉求与差异性诉求,以及增强政策公平性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刘仁春 《前沿》2011,(22):55-58
作为价值理念,公共利益具有规范性和抽象性,是一个关涉政治正义性与政府合法性的基石性概念,政府的规范目的应当是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但一旦进入到事实层面,公共利益就成为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在多元利益背景下,不同的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益冲突不可避免,而公共利益并非脱离个体利益之上的抽象之物。在多元社会中,公共利益归根到底是要通过民意的充分表达才能赋予其现实内涵的。  相似文献   

17.
价值表达可以由多个不同的主体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每个主体都面临来自其它主体的竞争,其要求成功与否,取决于价值整合与政策制定、执行和终结的整个过程。在价值表达的基础上,公共政策主体还要以一定的方式在价值取向、价值标准、价值解释等方面进行价值整合,以便使各种政治要求转换为一致或较为一致的政策选择。公共政策的价值整合就是把各种价值要求转变为重大政策选择的功能,是把各种价值要求汇合进政策选择并动员支持这些政策选择的资源的过程。当各种价值要求得到大量政治资源的支持时,就转变成重大的政策选择。要使各种价值要求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共政策的三段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曼 《求索》2010,(1):69-71
范式是一种被多数研究者所认同的一套成文或默许的制度。不同的政策范式有着不同的政策取向、政策风格及政策语言,政策范式的不同可以在一个国家的某个社会阶段的特定政策领域中识别出来。建国60年以来,我国公共政策范式经历了从红色政策到以经济发展政策为主,再到重视人和社会全面发展政策的螺旋式的演变过程。建国60年来,我国公共政策的三段式发展反映了我国政治文明的曲折发展历程,也彰显了我们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精神。当前,在我国公共政策着力解决因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引发的社会不公平问题的过程中,公共政策的风格及实施工具已发生了有益的变化,以生态和谐为基调的绿色语言范式也必将成为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之趋势。  相似文献   

19.
林水鑫  曹鲲 《桂海论丛》2006,22(1):46-48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包含公平、效率、实践性、可行性等,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关系是其中最基本的价值问题。转轨时期的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应以社会公平为第一要义,以“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替代“效率基础上的公平,”塑造和维护社会公平,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总是要以一定的价值基点作为支撑条件,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财富占有失衡、区域经济发展失衡是公共政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顿,以公平与效率为基点的传统公共政策价值定位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实际,根据政策运行环境选准公共政策的价值基点,是我们当前要做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