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六、台湾公共行政的当前研究趋势关于台湾公共行政学科目前的研究趋势,以下拟从“教育课程设计”、“学术期刊主要议题”以及“目前新兴议题”来加以探讨之。(一)公共行政教育之课程设计综观台湾公共行政系、所教育的课程设计,主要课程可区分为下列几类(詹中原,2003:445-451):1.公共行政相关课程,如行政学、公共行政研究、地方公共事务专题等。2.公共组织相关课程,如组织理论与管理、组织设计、官僚组织专题等。3.行政管理相关课程,如行政管理、绩效管理、公共财务管理、政府再造专题、公共经济学等。4.公共政策相关课程,如公共政策、政策分…  相似文献   

2.
夏镇平  陈郑 《前沿》2010,(14):102-104
掌舵还是划桨?对于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不仅涉及如何认识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区别,同时也涉及行政管理学科的发展取向。本文将从掌舵还是划桨问题的源头开始追溯,进而从纵向和横向两条线索对于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异同进行探索,最后得出关于中国行政管理发展取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在对传统官僚行政的变革中,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行政两种理论分别从管理与治理两个方面对传统官僚行政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做出理论上的扬弃,从而导致管理主义与治理主义之争。其实管理与治理对于变革中的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实现管理与治理的统一是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变革的基本趋向。  相似文献   

4.
杨平璋 《传承》2012,(18):83-8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中华文化复兴新号角,赋予行政文化创新的使命,构建公共行政文化伦理框架必须科学界定公共行政文化关系性构成、概念性内涵及伦理性外延。基于公共行政文化伦理现状及新公共管理视野分析,探索公共性行政态度、服务性行政价值、法理性行政理性、参与性行政规范、回应性行政评价为特征的公共行政文化伦理架构。  相似文献   

5.
关于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与专业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与专业设置是公共管理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从对公共事务管理的角度,可以将公共管理划分为对公共管理实施主体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和对公共管理具体职能的研究两大部分。公共管理实施主体是公共事务管理的基础,公共职能部分是公共事务管理的具体体现,两部分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公共事务管理中都可以实现有机结合。据此,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可以设置行政管理等十个二级学科,并着重研究生层次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随着行政范式的变迁,公共行政的价值导向发生变化。公共行政应该坚持哪些价值以及如何坚持这些价值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对公共行政价值的划分不能简单采取公平—效率二分法,而应该从更为广义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市场价值和公共价值。从转型期的中国行政实践来看,两类价值不会自动走向融合,需要公共价值管理这一新的行政范式予以调解和引导,从而最终实现公共行政价值的强效整合与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7.
作为从西方公共管理学移植过来的“最有效的管理工具”。政府绩效评估已成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对提高行政效率.改善行政水平、纠正行政失误作用非浅。不过长期以来,不少地区的政府绩效评估还只是局限于“内部考核”,其功能因此大打折扣。如何引入更多的民间因素,推动政府绩效评估和公共行政的民主化,一些地方进行了可贵的探索。本期“民主”专栏就以杭州,甘肃两地为考察样本,披露其相关实践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8.
有关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合法性危机,过往研究往往集中于讨论不同学派的对立与争鸣,其中暗涵了合法性危机的产生源于多学派对立而不能形成统一学科范式的逻辑预设。事实上,公共行政学作为与现实行政紧密相连的实践学科,其合法性危机由政府合法性、学科合法性、以及知识对实践指导的合法性三部分的危机所组成。合法性危机的形成并不在于学科内部内纷繁复杂的学派,而在于没有任何一个学派可以自洽地解释行政行为并对行政实践提出具有规范意义的指导,从而使公民满意。公共行政学中的管理主义、宪政主义以及公民参与理论对于提高公共行政学合法性进行了不同尝试,但都存在逻辑悖论。在思想和实践层面建构公共共同体,是提高公共行政学合法性的可行路径,而这也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给予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将官僚的、权威式的作风和消极性民主政体转换成有效率的、回应性的、顾客导向的新型政府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理论模式下的政府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体系,必然要求公安机关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警察行政伦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警察行政伦理建设及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政治学》(月刊):立足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精选中外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政治学说史等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关注政治学研究前沿,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及时反映学科的发展态势;倡导中国政治学研究新风潮。《公共行政》(月刊):精选行政学理论、政府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组织、行政改革、行政文化、电子政务、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政治学》(月刊):立足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精选中外政治思想史、政治制度史、政治学说史等方面的优秀研究成果;关注政治学研究前沿,聚焦重大理论问题,及时反映学科的发展态势;倡导中国政治学研究新风潮。《公共行政》(月刊):精选行政学理论、政府管理、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组织、行政改革、行政文化、电子政务、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与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共管理理论是西方国家行政管理领域的创新,是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挑战,对我国的行政管理改革有启示作用。但由于国情和改革的背景不同,因此,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新公共管理模式,而应当结合中国的实际,对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批判性借鉴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13.
公共行政的主体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的公共管理组织。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不属于公共行政的主体。公共管理组织除国家行政机关外,还有依法成立的、具有一定行政权的独立行政机构和法定组织。国家行政机关是依法成立的公共行政机关,由不同的层级组成,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政府的不同层级构成不同的公共行政的主体,发挥不同的政府作用。一般而言,中央政府负责全国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如国防、外交、货币、银行、全国铁路、国道等全国性的公共事务;地方政府则负责地方性公共产品的提供,如地方铁道公路、地方基础设施、地方医疗与教育等地…  相似文献   

14.
本刊声明     
《重庆行政》杂志是重庆市人民政府主管、重庆行政学院主办的大型公共行政管理杂志。1999年创刊。《重庆行政》自2009年刊物扩刊以来,单月号《重庆行政·公共人物》、双月号《重庆行政·公共论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基本视角,地区文化差异是我国地方行政改革呈现多样性的原因之一。文章运用文化分类学的分析,指出地区文化差异通过个人人格结构、社会伦理价值和政府管理理念在地方政府中的表现三个层面对地方行政改革产生影响,表明地方行政改革必须充分重视地区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寻求在特定的地区文化背景条件下展开和推进地方行政改革。  相似文献   

16.
公安管理学专业是江苏警官学院2011年新增专业.该专业的设置既是教育部专业目录修订在江苏公安教育事业中的具体实施,也是江苏警官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警察管理方向的深化和发展.该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与行政管理专业警察管理方向基本一致,虽然有较好的实践基础,但从独立专业发展的角度看,目前的课程体系设置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从专业角度,根据公安管理学人才培养规格,进一步丰富课程体系,强化对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以更好地满足江苏地区经济发展对公安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吴江 《传承》2011,(16):74-75
近年来,人们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反思不断深化,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又使这种反思全面升温。在公共行政实践方面,以追求公共价值为主要目标的协同行政与公平行政逐渐受到重视,逆市场化、民营化和分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的管理活动。公共行政包括“公共”和“行政”两个方面。行政是“公共的”,是公共权力机构整合社会资源、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处理公共事务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的内涵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公共权力。行政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为人民服务并受人民的监督。政府公共权力行使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越权无效”。二是公共需要与公共利益。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公共利益,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和体现。三是社会资源。包括公共资源和民间资源两种。政…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公共管理硕士(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专业学位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其目的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与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法律硕士学位在国外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已成为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MPA教育的产生是与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从1924年美国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首开先河之后,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在欧洲、北美一些发达国家中,已有了超过半个…  相似文献   

20.
公共行政的范围是指对公共领域的管理。公共领域包括基本公共产品领域和混合公共产品领域。私人领域不属于公共行政的范围。公共行政的原则是法治原则、服务原则、效率原则三者的统一。(1)法治原则。政府组织必须依法设立,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行政机关有一定的存在期限,超过法律所规定的活动期限,该政府组织就要被取消;行政行为必须依法和依照相应的行政程序进行。(2)服务原则。公共行政活动不是对人民群众的控制式管理,而是民主式和服务式的管理。要做到:公民至上——政府要维护人民群众的各种权益,政府对人民权利的保护是最好的公共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