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冠肺炎疫情对2020年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各主要经济体均出现经济增速陡降、失业率上升、贸易与跨境投资减少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异动等负面反应.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先后采取相应财政与货币政策纾缓困境、提振经济.但在世界经济增长缺乏动力、常规货币政策实施空间极为狭窄的局面下,非常规货币政策极有可能造成主要经济体资本市场巨幅波动,并产生严重的负面溢出效应,给全球经济长期增长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加速调整成为世界经济实体层面的重要议题.展望2021年世界经济走向,疫情能否被成功控制仍然至关重要,同时将受宏观与微观层面各种非疫情因素扰动.未来,中国将努力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的带动作用,为全球与地区经济治理、世界经济恢复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为应对疫情冲击,各国加速提升经济的数字化水平,跨国公司的全球供应链调整与数字技术扩张相互推动,数字经济正发展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融合。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世界不同区域之间发展水平的分化加速,加剧了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国际竞争,给国际经济治理带来新难题。目前,国际社会正通过WTO多边机制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等推动构建以电子商务规则为基础的国际数字经济治理机制,但全球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国际社会加强多维度、多层次合作,推动国际数字经济治理机制构建,以数字经济带动各国实现包容性发展。中国作为数字经济大国,应在国际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建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引领作用,以多边、区域和双边等多种路径同时推动电子商务规则磋商,加强国家间数字经济政策协调,深化数字技术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合作,与世界各国一道以发展数字经济为契机,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华贸易战、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化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虽然特朗普竞选连任失败,但特朗普政府以行政手段推动产业回流、重塑全球分工格局、阻遏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的单边主义行径,对中美关系和自由国际经济秩序已然造成巨大破坏.长期来看,美国发起的"关税战""科技战"对世界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破坏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的冲击,使得国家安全压倒经济利益成为各国政府产业政策的优先选项,这些将带来系统性的连锁反应,导致全球化的碎片化、区域化和全球产业链的本土化、闭环化.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最严重的全球性非传统安全冲击,疫情以及与之相伴的次生灾害推动国际实力对比发生重要量变,加快了国际格局变化的进程,特别是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力形成较大冲击.疫情背景下,国际战略关系发生变化与重组,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面临新的国际环境.疫情大流行凸显全球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现实,对国际格局的影响也将是深刻的、长期的.  相似文献   

5.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卫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也给全球卫生治理带来了重大挑战。新冠肺炎疫苗是战胜疫情的关键产品工具。在全球公共产品的视角下,新冠肺炎疫苗供给困境集中体现在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严重失衡、产业链分布不均、美国供给意愿与能力弱化三个方面。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从国内层面积极研发疫苗、区域层面主动展开合作及全球层面加入疫苗多边机制三大路径向国际社会供给新冠肺炎疫苗产品。但随着全球卫生安全体系的失序、失衡,中国新冠肺炎疫苗产品的全球供给面临着疫苗的安全性、政治化与国内外需求平衡等挑战。当下,中国应坚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立足国内疫苗研发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多边卫生机制为主要平台,强化国际卫生合作,为全球卫生治理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针对数字经济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国际税收制度改革于2013年被正式提上议程,并逐渐形成了以双支柱为核心的税改方案。2021年10月,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式获得大多数改革参与国同意,计划于2023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国际税收制度改革未来将对全球税收治理、全球贫富差距、数字经济发展、资本流动和避税型离岸中心等产生持续影响,也将给中国完善税收体制、发挥大国优势、吸引中资跨国数字企业回归、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与创新等带来机遇。但国际税收制度改革同时会收紧中资跨国企业的海外投资环境,对香港金融稳定也会造成影响。中国应以本轮国际税收制度改革为契机积极参与,并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加快市场化建设和金融开放进程,在自贸区对标高水平国际创新,以及提升香港内生增长动力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发展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必然要求,也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色。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国际经济格局深刻演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要素供给质量明显提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战略机遇和优势条件。新征程上,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发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经济、社会、政治治理和国际秩序等方面的"综合性危机",给西方社会造成较大恐慌。受疫情冲击,全球化呈现回归"经济主权"时代的趋势,可能演变为"有限的全球化"。欧美国家将更加强调自身的"经济主权",并通过"产业回归"的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将事关国家安全和民众生命安全的生产能力留在国内或转移回本土。"有限的全球化"在短期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冲击,但从长期看,中国可以从中获益。疫情的持续蔓延推动国际秩序加速调整演变。欧盟和美国在此次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有限,这将导致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领导力下降。美西方十分担忧中国在全球抗疫过程中地缘政治影响力的上升。疫情使原本就复杂多变的中美关系"雪上加霜",中国与西方的关系也将面临更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亚太地区是全球范围内产供链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在全球产供链重塑背景下探索深化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效路径,对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全球化转型、大国博弈和地缘冲突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球产供链正加快重塑,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目标引领,深化价值链、供应链和互联互通合作,推进以人为本的数字经济多维合作,通过包容和可持续发展合作强化亚太命运共同体意识。新形势下积极参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程,将为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深化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供助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现代世界体系中的经济与政治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加速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自从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现代世界体系便开始形成,并在百余年前发展成为全球性体系。这一体系内部始终存在着最为基本的两对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和主权国家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间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推动了现代世界体系中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对现代世界体系中的世界市场经济体系和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政治体系产生了冲击,加剧了世界经济动能转换以及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在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候,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大国在全球治理体系重塑中将发挥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赵磊 《当代世界》2021,(2):44-49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现不少新特征,加剧了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等热点问题对全球政治的冲击,导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特别是对全球化、全球治理、社会思潮、大国关系等产生诸多影响.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将从"单一中心"转向"多中心"或"去中心";全球治理进入瓶颈期,各国忙于应对国内的各种挑战和危机,出现了"内向化"趋向;社会思潮分化加剧,焦虑心态蔓延与诸多极端思潮抬头;大国在经济、政治和战略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仍将存在,中美两国作为影响大变局的关键变量,必然需要新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已经使全球化进程呈现倒退趋势,疫情突如其来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激化了反对全球化与支持全球化力量间的矛盾,也暴露出供应链全球配置的脆弱性。虽然疫情不断催生国际卫生合作和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国际合作需求,但短期内难以阻止全球化倒退步伐。疫情之下,中国在推动全球化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影响力不断提高。疫情后,中国将进一步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世界各国加快发展模式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普遍增强.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已成为国家间互利合作普遍坚持的共同理念.秉持这样的理念,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应进一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互尊互鉴、求同存异,共建包容、开放的国际体系,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下面,我就中国与波兰和中东欧国家关系及合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表现不佳,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就业市场稳中向好、物价水平总体稳中有降,国际货币体系日益多元。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经济体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减弱,全球总需求不足,发达经济体陷入持续低迷等因素制约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未来,负利率的出现与扩散、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与投资信心缺失、部分国家深陷社会动荡等因素将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中继续扮演主引擎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叶玉 《国际展望》2010,(3):102-105
<正>2010年4月7日到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举办了"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到长期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德国、美国、巴西、南非、印尼、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世界经济从危机走向复苏"、"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与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及"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治理新架构"等议题进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上出现一些“看淡中国发展前景”“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这反映了一些西方国家对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发展优势缺乏准确认知,无法辨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战略新机遇。事实上,从历史维度看,国际体系转型蕴含着双重战略机遇。一是国际秩序整体上从殖民秩序、霸权秩序不断向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转型;二是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历史主动性和不断上升的塑造能力。从空间维度看,随着技术和产业的深刻变革,中国在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蕴含着重要的战略机遇,尤其是超大规模市场和生产性权力结构所形成的市场空间整合效应,铁路物流和数字贸易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产业变革等,都为中国带来了战略新机遇。从关系维度看,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传统逻辑,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范式,促进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创新,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大国关系总体稳定及巩固和拓展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提供了战略新机遇。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当下,国外学界和舆论界掀起了关于新自由主义的讨论,不少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已经终结了.但是,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史及其多样化的内涵和元素等已然表明,其当下发展状态并非走向终结,而是异变.异变的新自由主义并非"自我超越",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历史的复归".在可见的未来,新自由主义不仅不会终结,反而会朝向极化...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拉美地区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政治、经济、社会、外交等领域困难重重.地区政局持续动荡,各国政府执政难度普遍加大,政治生态向理性回摆.地区经济严重衰退,结构性改革步履艰难,拉美国家或将陷入又一个"失去的十年".社会危机重重,新旧矛盾不断激化,引发新一波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持续上升.美国"扶右打左"态势加剧,地区一体化进程陷入停滞,对外交往多元化受阻.中拉合作基本面稳固,机遇与挑战并存.展望2021年,拉美形势有望向好发展,但仍面临一系列内外挑战.  相似文献   

19.
王勤 《当代世界》2021,(12):64-69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使东盟国家面临卫生健康与经济增长的多重考验,百年大流疫下的全球价值链重构使东盟外向型经济遭受重创,各国普遍深陷发展困境.面对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的风云变幻,中国与东盟不断增强政治互信,努力加强抗疫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复苏.双方经贸合作逆势而上,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景依然广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全球产业链变动、大陆本土产业链崛起、美国“长臂管辖”影响等背景出发,研究了两岸产业融合的新特征:(1)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心呈现“东升西降”走势;(2)内外双循环融合驱动机制正在形成;(3)两岸产业链韧性受国际环境干扰,影响两岸产业链融合的深化。本文认为,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及区域经济进一步整合的大势下,两岸产业链从浅层融合向深层融合进阶的过程,也是两岸产业链顺应国际经贸格局演变的重构过程。只要抓住大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机遇,排除外在因素的干扰,两岸产业链深度融合仍是两岸经济合作深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