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内学界对于阿根廷早期民众主义的认知基本建立在现代化的维度上,认为现代化推动了民众主义的兴起。然而在伊里戈延领导的激进党崛起的过程中,阿根廷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现代化转向,而现代化本身也并不一定会导致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用现代化的框架分析民众主义容易将"现代化"的概念泛化。事实上,在国家发展历程中,一些关键性节点往往会打破原有的发展路径,进而导致重大变革的出现,如1912年爆发的"阿尔科塔的呼声"正是阿根廷早期民众主义兴起的一大关键性节点。此前阿根廷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农牧业的生产与出口,移民与农业租佃制是保证农牧业生产的关键。但随着阿尔科塔农民运动的发生,佃农的抗争导致原有的农牧业生产出现危机,阿根廷社会进而陷入萧条与动荡中,致使执政的民族自治党遭遇合法性危机。在传统政治权威受到侵蚀的情况下,激进党利用政见主张的模糊性和民族主义策略吸引各阶层的选民,并最终在1916年成功上台执政。从这一角度而言,阿根廷早期民众主义的兴起并非现代化的产物,而是经济危机下政治领导人寻求权威重建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在受到外来欧洲文化冲击和国内寡头式精英文化强压的情况下,阿根延出现了回归本土文化、复兴民族精神的强烈呼声,阿根廷早期民众主义正是在这种文化激荡中走上政治舞台。早期民众主义通过彰显本土文化和激发民族感情,推动阿根廷社会向民主化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然而由于理论本身的不成熟,早期民众主义无力支持阿根廷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结果遭到挫败,但早期民众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对阿根廷社会发展轨迹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对阿根廷早期民众主义进行考量,力求借此管窥文化在阿根廷乃至整个拉美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独特影响。  相似文献   

3.
劳工与庇隆主义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启于本世纪40年代并持续至今的庇隆主义运动,因为有广大劳工的参与和支持,对阿根廷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仍有成千上万的阿根廷人以他们对庇隆主义的狂热信仰而自豪。庇隆十分重视争取广大劳工的支持,建立了一套完全受控于他本人的阿根廷工运体系。劳工是庇隆主义运动最为重要的一个支柱。这不但使庇隆政权不同于拉美历史上传统的军事独裁统治,而且也使它有别于阿根廷独立以来的所有政权。本文拟对庇降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劳工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首先,我们来探寻一下庇隆主义思想理论上的渊泉。一般说来,学者们都倾向于把庇隆主义归于本世纪上半叶拉美大陆兴起的民众主义思潮。亚当·库帕把民众主义归纳为七种类  相似文献   

4.
浅析查韦斯的民众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众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形态并非源于拉美 ,但却在拉美一度盛行。 2 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庇隆执政时期尤甚。迄今为止 ,学术界还未对民众主义、特别是拉美的民众主义的内涵达成共识。民众主义在拉美各国的形成、发展、高涨和消退的过程中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不同侧面 ,从而加大了人们认识上的难度。对拉美的民众主义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 ,它是与独裁专制和国家干预联结在一起的 ,它不可能真正实现为民众谋利的宗旨。这些学者认为 ,它只不过是民众主义领袖用来蛊惑大众、建立个人威权的一种理论工具。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 ,民众主义是指一种在政…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化发展,现代化研究逐渐成为热门课题,中国学术界对拉美国家的现代化研究也逐渐深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现代化研究不断深化、拓宽,整体性研究和案例研究均衡发展,现代化主题成为中国拉美学术界近20年来的一项基本研究内容,涌现一批高质量的专著和学术论文。我国学术界对拉美现代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领域:拉美现代化理论研究、现代化的起始和启动、工业化的动力及进程、发展模式及其国际比较,以及与现代化进程相关的社会转型、政治制度变革、民众主义和矛盾冲突等。  相似文献   

6.
主要观点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进程都会受到各种理论思潮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笔者认为,对拉美现代化进程产生影响的"主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自由主义、实证主义、职团主义、民众主义、结构主义、官僚威权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世界许多国家曾出现过或仍在出现民众主义或民粹主义的思想和实践,而拉美地区一直是世界民众主义的最主要阵地和试验场。由于研究视角、学科背景和基本政治立场不同,国内外学者对拉美民众主义有不同的认识,对其实践后果有不同的评价。与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相比,拉美国家的民众主义有许多自身的特性,如起源的独特性、发展的持久性、地域的广泛性、政策实践的典型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政治社会影响的双重性等。拉美民众主义的产生与持续发展,既有深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原因,也有深刻的思想和文化根源。拉美地区传统精英主义的局限性、社会平等思想和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民众崇拜魅力型领袖的心理以及对政治幻想的偏爱,都为拉美民众主义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肥沃的土壤和重要的推动力。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拉美民众主义的消极经济政治和社会后果,应对其产生和持久发展的各种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避免对其认识的片面化和简单化。  相似文献   

8.
拉美马克思主义的"科尔多瓦学派"创立于1963年,标志是《过去和现在》杂志在阿根廷第二大城市科尔多瓦的创刊。"科尔多瓦学派"的基本理论资源是意大利共产党领导人葛兰西的思想。在理论上,"科尔多瓦学派"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使马克思主义深入拉美社会,建立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引领拉美走向社会主义。在拉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问题上,"科尔多瓦学派"一度对游击战寄予希望,但游击战的失败使"科尔多瓦学派"转向"工厂委员会"道路。由于阿根廷马克思主义组织对阿根廷工会运动影响不大,"科尔多瓦学派"希望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主导阿根廷工会运动的民众主义联合,以此实现社会主义。"科尔多瓦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在拉美本土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扎根第三世界的重要成果。与西欧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相比,拉美马克思主义的"科尔多瓦学派"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道路更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对同属第三世界的中国来说更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义主义是阿根廷现代史上影响最大的政治学说,是阿根廷正义党的指导思想,历经庇隆时期的确立、梅内姆时期的背离和基什内尔时期的回归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其诞生和演变受阿根延国内外形势的影响,有着深刻的主客观原因.作为资产阶级民众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政治思潮,正义主义在阿根廷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在新的历史时期正义主义的再度崛起是阿根廷人民对全球化冲击的回应,也体现出阿根廷新一代领导人对本国发展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上对于民众主义的分析通常采用国家中心主义的视角,忽视社会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拉丁美洲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社会同样具有主体性,国家与社会的互动使民众主义绝非简单地表现为国家对社会的操纵,社会的力量也影响着民众主义的形成及演变。从这一视角出发,本文认为阿根廷民众主义是经济危机下政治领导人重塑国家政治权威的一种方式。在经济危机中,传统社会矛盾凸显,原有政权的支持网络无法维系,政治领袖便通过诉诸民众主义的方式重建政权支持网络,以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统治。除民众主义外,军人干政也是阿根廷时常依靠的另一种解决危机的方式。从根本上说,军人干政与民众主义的反复出现均根植于阿根廷的政治和社会传统:一方面阿根廷具有崇尚权威的传统,当危机发生时民众会诉诸权威对国家进行改造;另一方面,阿根廷社会分裂程度较高,在危机下必须通过权威的方式才能推行改革和新政。而军人干政和民众主义的出现又与所处的社会结构有着紧密关联:军人干政发生于精英内部与民众内部均处于分裂的状态下,而民众主义发生于精英分裂但民众相对团结之时,这也使得军人干政和民众主义成为危机之下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学术界对俄罗斯文化起源问题的探究,俄罗斯西北部地区的文化特征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沃尔霍夫河位于欧俄的西北部,中世纪早期该水系曾加入南北贸易的大水路通道之中,成为东欧西北部地区海运(波罗的海)转河运所最先涉足的水域.可以说,沃尔霍夫河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波罗的海文化世界和大陆文化世界在此交汇.而拉多加城位于沃尔霍夫河注入拉多加湖的河口处,可以看成是两个文化世界的交汇之点.中世纪的拉多加城凭借着自身相对发达的生产实践、突出的文化表现等优势,成为沃尔霍夫河流域早期文明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点.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初,肯尼亚政治危机的导火线是奥廷加及其领导的"橙色民主运动"对总统选举结果强烈不满.当年的"全国彩色同盟"解体,分裂为"全国团结党"和"橙运"两大派,是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奥廷加的崛起除得益于肯尼亚盛行的族性政治外,同他的改革派面貌和建立小族--地区联合阵线的主张与宣传活动有关.这次危机的解决和大联合政府的成立归因于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非盟和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发挥了关键性的调停作用.大联合政府面临宪法改革、土改等诸多问题,但双方为了各自的既得利益,取得进一步的妥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中东海湾地区形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楚 《西亚非洲》2005,(1):10-14
伊拉克战争以来 ,美国推进“改造中东”战略成为主导中东海湾地区形势演变的主线和影响大国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 2 0 0 5年 ,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继续聚焦中东海湾地区 ,“改造中东”战略将在更深层次和更广领域展开。与此同时 ,美国力量和资源的局限性亦会更多地暴露出来 ,借重多边的需要在上升。单边与多边的交错运用和有机搭配将是布什政府处理中东事务的突出特点。受此影响 ,伊拉克问题、中东和平进程、伊朗核问题等将会出现新的复杂变化 ,地区格局的演变和阿拉伯国家的政策调整也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4.
15.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较集中、活跃的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更是如此) ,而在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国内更是华人社团林立,而且尤其活跃。至2001年6月,马来西亚共有华人注册社团7276个(其中包括华人政党组织)①。在东南亚,甚至在全世界,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历史起源最早,其发展脉络也较为典型;而当前马来西亚华人经济、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与中国的联系日益密切,马来西亚华人经济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重要作用正在逐渐加强。马来西亚,特别是马来西亚华人与中国的教育、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马来西亚华人留学生在世界各国的华人留学生中占有…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农村弱势群体贫困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农村无论在经济、社会待遇、文化教育等方面在我国都属于庞大的弱势群体。吉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经济发展在我国属于中下游,解决此问题的对策为: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稳定农业收入,增加农村教育投资,提高农民再就业机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业产业收入。  相似文献   

17.
18.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ques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in Nicaragua with emphasis on the period from 1979 to the present. The primary focus is on the role of democracy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andinista revolution including the 11 years of FSLN state power and the last four years during which the Sandinistas have been the primary opposition party. It is the primary contention of the article that a profound democratization of Nicaragua began with the rise of the FSLN to power in 1979. It also asserts that while democratization has not been definitely reversed during the conservative rule of Chamorro it has been weakened. The paper's primary conclusions run directly against those who argue that Nicaraguan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began only with the assumption of power of the UNO coalition in April 1990.  相似文献   

19.
索马里局势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爆发后,美国在全球打击恐怖主义。索马里是否会成为继阿富汗之后荚国的下一个打击目标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也使本已处于无政府状态的索马里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本文结合这两方面的问题对索马里的和平进程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左翼文学发展逐渐弱化,导致了日本战后文学对军国主义及其发动侵略战争的反思与批判半途而废。同时,日本战后的所谓左翼进步文学在对待军国主义及其发动的侵略战争问题上也存在着暧昧态度。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日本共产党及其左翼作家在狭隘的民族主义世界观指导下,不能正确认识侵略战争的性质和战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