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今日海南》2016,(4):2-3
正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是海南民族地区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2006年,海南黎族"三月三"节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发展,"三月三"已成为传承和弘扬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民族地区经济成就、促进商贸旅游发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盛会。2016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主会场设在素有"养生天堂"之称的白沙黎族自治县。节  相似文献   

2.
五指山下访黎乡陈日浓五指山雄踞于海南岛中部,是中国黎族的主要聚居地。这里茫茫林海中五峰耸立,犹如巨人立掌向天,巍峨壮观。在海南全省600多万人口中,有100多万人是黎族。黎族人认为五指山是他们先祖生衍的圣地,因而奉它为“灵山”。在五指山的南麓有一座美...  相似文献   

3.
黎族织锦大量出现"人形纹"不得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黎族民间和学术界有不同观点。从祖先信仰这一角度,认为黎族织锦"人形纹"深受黎族民间信仰特别是"祖先信仰"这一文化因子的影响,是这一民族心理和原始宗教观念的外在反映,从现实的功用看,对祖先的追忆往往是氏族人群调整社会关系、加强族群、群体认同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利于团结血缘共同体和识别外族的作用。织锦纹样成为保存和传承民族信仰以及民族心理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他者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扎根边远山区31年,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对黎族群众悉心关怀,有求必应。海南东方市原天安乡派出所所长吴春忠被当地黎族群众誉为"好括侬"。"括侬"是黎族话亲民爱民的意思。吴春忠这位从东方市黎族大山深处走出来的"括侬"好民警,以自己31年的无私奉献感动了当地群众。几十年来他曾先后在东方市东河、公爱、天安乡等地履职,直到积劳成疾,因肝癌生命停止在了2013年元宵节的午夜。吴春忠去世后,当地数百群众自发前来为他送行和举办追悼会,人们用哭声和泪水悼念心中的"括侬"。  相似文献   

5.
<正>4月1日,2014年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活动在五指山开幕。近万名全省各少数民族市县的黎族苗族同胞代表、五指山市民,齐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此次活动持续3天,包括"浓情三月三·幸福五指山"主题文艺晚会、黎祖祭祀庆典、原生态民歌对唱、黎锦苗绣技艺比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民族地区旅游推介会、黎族苗族特色美食商品一条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展等10余项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6.
《今日海南》2009,(4):I0002-I0003
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又是一年"三月三"。"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传统节目。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黎族苗族人民  相似文献   

7.
《新东方》2019,(4)
在悠远的文明发展进程中,黎族人民创造了独特绚烂的文化。黎族先民创造的人类繁衍神话、始祖神话和文身传说,与黎族传统的节庆习俗、祖先崇拜和文身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保留和传承着黎族古朴的民俗文化,同时也体现出黎族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8.
詹贤武 《新东方》2014,(3):28-32
黎族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计方式对黎族文化的发展进程影响至深,使黎族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黎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均衡,黎族文化内部形成多个方言文化圈的空间分布结构,说明黎族文化体系中既存在相同的文化特质,也表现出地域性的个性特征,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3月29日,陵水新落成的体育场内座无虚席,海南省黎族苗族"三月三"主会场庆祝活动在这里举行。这一天,我省黎族苗族同胞以各种方式庆祝传统节日"三月三"。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20,(2)
詹贤武先生的近著《黎族文化主体性问题研究》是一部研究海南黎族文化方面的力作。作者从黎族文化本体论、黎族文化主体性描述和黎族文化发展论三个方面对黎族文化主体性问题进行深入探寻,对提高黎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保持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提升黎族文化的影响力,促进黎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该著不仅在海南地方学的学术上有继往开来、深入发展的贡献,而且为海南黎族文化建设、海南特区经济社会发展、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决策上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甘奇 《传承》2011,(23):64-65
黎族神话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作为最原始的叙事文学,黎族神话从侧面向我们展现了原始社会黎族先民的生活状况和自然环境,从黎族神话的创世说、人类起源说、洪水神话、反抗自然灾害神话等几个方面来阐述黎族神话和中原地区神话之异同。  相似文献   

12.
王献军 《新东方》2013,(5):21-24
黎族男性文身是整个黎族文身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它处于一个次要的地位,但也不能不提及。本文从古代黎族的男性文身、民国时期的黎族男性文身和1949年以后田野调查中的黎族男性文身三个阶段纵向探讨了整个黎族男性文身的历程,并和黎族女性文身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3.
黄慧 《今日海南》2019,(4):前插2-前插3
<正>2019年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曰"三月三"于4月6曰至9日成功举办,今年"三月三"以"爱与感恩"为主题,突出了民族元素和地方特色,融入了国际元素和时尚潮流,主会场活动分别在陵水和五指山市举行。期间海南黎族苗族地区开展了2 0多项地方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9,(2)
黎族的岁时节日,是黎族土地崇拜的伴生物。黎族的岁时节日非常繁杂,且同黎族土地崇拜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衍生了各式各样、内容相当丰富的禁忌。这些禁忌主要来源于黎族的自然宗教信仰和生产生活经验总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有适时生产和维护节日气氛的功能并融入黎族的节日习俗,是黎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但其又有迷信和伪科学成份,具有它内在的社会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消费空间属于体验的场所,上海迪士尼乐园试图通过特定的空间展演精心构造一个"童话王国",满足游客的"童话幻想"体验。那么,"迪士尼化"的消费空间展演给予游客什么样的消费体验和文化内涵,这到底是一场构建权力风景的"销售童话"还是满足游客"延续童话"情感代入的消费活动呢?基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观察、访谈和对相关游记的情感分析,研究发现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空间展演使游客难以获得沉浸式体验,具体表现为环境中建筑和设施的不协调、表演现场工作人员的沉浸与出戏、被剪裁的项目时间和无尽的排队等待,从而产生幻想和现实的撕扯感。这意味着,渗透了"迪士尼化"的展演到处暗示着消费等级,游客体验背后表达的是消费主义的阶级文化和权力区隔。  相似文献   

16.
张尔升 《今日海南》2013,(11):32-32
海南是黎族的聚居地和黎族文化的发源地,黎族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建设国际旅游岛打造旅游度假天堂,必须要有民族文化支撑.目前,海南在利用民族文化吸引游客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旅游城市、国外的旅游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海南必须进一步挖掘黎族文化资源,发展黎族文化产业.黎族文化只有走产业化之路,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与繁荣.黎族文化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不足海南黎族文化虽然历史久远,不断推陈出新和丰富发展,地方政府也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不足,黎族文化产业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对海南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7.
涂刚鹏  陈思莲 《前沿》2010,(19):140-143
海南黎族原始宗教信仰已经渗透到黎族人民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成为研究黎族必须着力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黎族原始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有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崇拜;其形成原因也是纷繁芜杂,有自然根源、认识根源、心理根源和社会根源;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原始性、习俗性和坚定的虔诚性。探讨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深化对黎族的认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莉 《今日海南》2005,(5):37-37
黎族是海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也是海南岛最早的原住居民。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成果,黎族先民最迟在距今3000年前就已经在海南岛上繁衍生息。即使在今天,黎族仍以117.22万人成为全岛第一大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黎族创造了灿烂而独特有的文化,这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分布又仅限于海南岛,加上地理位置偏远,黎族文化一直处于边缘中的边缘。这种位置的边缘化至少导致了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至今,黎族文化为众人所熟知的也仅限于“三月三”、“竹竿舞”等民俗,潜藏于黎族文化表层符号背后…  相似文献   

19.
黄友贤 《新东方》2008,(10):60-64
黎族群众认为世间万物诸如日月、山川、江河、树木、风雨、雷电等都有灵魂,因此产生了以“万物有灵”观念为主的原始宗教信仰,衍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等宗教信仰意识。黎族社会中蛙崇拜的产生也是源于“万物有灵”观念,主要表现的是对蛙魂、蛙神的崇拜。和广西壮族社会的蛙崇拜相比,黎族的蛙崇拜没有种类繁多的祭祀方式,也没有宏大的祭祀场面,而是以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存在于黎族社会中。  相似文献   

20.
黎族医药是中华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是海南具有本土特色的医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与中医药一样,黎族医药不仅具有医疗价值,还同时具有文化和商业价值.目前黎族医药保护和开发都面临一些困境,只有尽快建立黎族医药的专门保护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黎族医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