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是社会形势发展和任务的迫切要求,是公安机关转变职能的重要表 现。正确把握警察公共关系的科学内涵,必须紧密围绕人民大众的需要和要求,拓展交流与传播的渠 道,突出公安机关在警察公共关系中的主导地位,创造性地开展警察公共关系。目前警察公共关系建 设面临公关意识淡薄、业务技巧贫乏、专业人才短缺的现实,我们必须大力宣传警察公共关系理念, 培养意识营造氛围;加强人才培养;抓好警察公共关系主阵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蔡蓉英 《公安教育》2007,(12):32-35
<正>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是警察公共关系的灵魂,是警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的核心,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旦缺失,必将对警察公共关系活动造成不利的影响,并危及实际的警察公共关系状态,危及警察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后果是相当严重的。本文在深刻反思郴州交警限速罚款败诉案教训的基础上,探讨了警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警察公共关系意识,是警察所特有的对于警察公共关系客观现实的反映。随着和谐作为社会本质属性的重新认识,警察公共关系意识的构成要素应当确立新的逻辑基点,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完整体系。警察公共关系意识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和谐构建意识,形象塑造意识,公众满意意识,传播沟通意识,权力监督意识,危机管控意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的迅速普及,警察公共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和谐互信为内容的社会资本成为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要选择要素,网络警察公共关系成为警察公共关系的重要发展方向,警察形象成为左右公众对警察公共关系态度和行为的重要价值坐标。公安机关要审慎考量警察公共关系存在的不足,发挥警察公共关系的综合之力,改善警察公共关系的传播方式,加强警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营造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环境,实现警察公共关系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信息时代,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及其形象危机处置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要引入新的理论和方法予以改进。引入协同论的原理和方法,解析警察协同公关的价值取向、体制机制、策略方法、传播媒介、系统功能,改进警察公共关系教育培训的内容,增强警察协同公关的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强 《公安学刊》2008,(5):56-58
2003年。在全国公安宣传处长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警察公共关系的理念以来,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都在积极推进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但作为指导公安工作的新理念,目前。不少公安机关在实践中还存有误区。为此,公安机关应借鉴他山之石,树立和谐警察公共关系理念和全员公关意识;创新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爱民实践活动,展现亲民形象;提升警察执法素质。确保执法规范化、民主化,着力构建和谐的警察公共关系;改善执法环境,加强公安内部文化建设;组建专职机构,健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安教育》2010,(9):78-79
<正>2010年8月6日下午,北京警方首个公共关系建设培训基地在北京西城公安分局揭牌成立,今后基地将围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形象危机处理等重点公共关系问题,分层次、分批次开展上至公安分局党委下至普通民警的全员培训,努力构建"公正、公平、公开、公信、公益"的警察公共关系。成立公共关系建设培训基地意在培养全警良好的公关意识和形象意识,建立和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警察专业公关队伍。  相似文献   

8.
公共关系是一种普遍存在并且需要经常设计和处理的一种社会关系。而警察的职责注定了建立和处理公共关系是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工作任务。基于自觉的警察公关有两种模式:职能模式和独立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警察处理公共关系是基于个体的经验通过创新工作方法而展开的,这就易于出现随意性、偶然性和非连贯性。为此,需要培养警察公共关系的意识,提高对警察公共关系的认识,自觉运用公关策略和技巧,提升警察同媒体进行沟通互动的能力,为履行警察职责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以来,我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加快和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使具有特殊地位和象征意义的警察组织适应这一转变显得尤为迫切。在这一过程中,公共关系以其实用性和有效性迅速进入警察组织活动领域,实践促进了警察公共关系的成长。公安院校作为警察人才的教育、培训基地,有必要不断加强警察公共关系的教学和理论研究,以满足新形势下警务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警察公共关系现状的调查表明,当前警察公共关系工作在对警察公共关系的认识、内部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与媒体的沟通等方面存在问题。应当普及警察公共关系知识,积极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构建能高效有序运行的公安机关组织系统,打牢警察公共关系的基础;转变警务模式,改善与社会公众的沟通方式,进一步密切与社会公众的联系;积极构建与各媒体和谐的良性互动关系,为警察公共关系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以德治警"作为"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治国方略在队伍建设中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已经践行近十年。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市场化趋势,公安队伍中也出现了诸多与"以德治警"相背离的现象。文章从"以德治警"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是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前提基础和重要保障两方面,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以德治警"的实质和内涵,阐述了"以德治警"对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警察临战公共关系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警察临战案(事)件的处王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在警察组织内外形成有利于组织的公众舆论氛围。这就要求警察临战公关人员充分了解临战舆论的形成过程,加强临战舆论意识的培养,根据临战环境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关活动,始终把握临战舆论控制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公共关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序的多次循环往复的发展运动。这种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可能是在策划、实施,评估这三个阶段间进行,也有可能是在调研、策划、实施、评估这四个阶段间进行。这种循环不是封闭的环状运动,而且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它每次都带有新的内容,都把公关活动推进一步。警察临战公共关系活动既遵循着这个一般规律,又有其特殊性。由于警察临战案(事)件,具有突发性、对抗性、危难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在警察临战公共关系活动管理时,应充分考虑到影响警察临战公共关系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杨佳袭警案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同时也暴露出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存在的不足。良好的警察公共关系能提高警务工作效能,树立警察的良好形象,促进警民之间的互动,推动警务工作的发展。公安机关应当加强公共关系理论和实务的研究,更新警务战略,建立专门公关机构,处理好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并注意服务与暴力之间的结合,最终推动我国警察公共关系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5.
警政是对有关警察的国家和政府事务的统称。中国警政史的研究内容是:以治安问题为起点,以警察职能为核心,具体考察中国历史上各种警政思想、警政机构、警政措施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警察职能的行使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揭示中国警政制度的产生、发展规律。从时间上看,中国警政史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国警政萌芽、发展的全过程;从空间上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警政史,应该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版图作为标准。在学科性质上,中国警政史属于史学的专史范畴。但在中国警政史学内部,也可区分出中国警政通史、断代警政史和专门警政史。  相似文献   

16.
警察公共关系对于塑造良好的公安机关形象、创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重要作用。公安院校的公关教育,是为公安机关培养和输送公关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对警察公关教育的必要性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评述,探讨了警察公关教学的方法,以期对公安院校的公关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文中指出了新时期加强警察公共关系的背景,强调了我国警方在公关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构筑警察公共关系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界定警察公共关系科学内涵基础上,分析当前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警察公共关系的实践经验,探寻我国新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往来日益频繁,由此推动了我国公安工作国际化趋势不断发展,在华外国人管理以及国际警务合作与交流活动日趋提上日程。国际化警务人才是开展在华外国人管理和国际警务合作与交流的专门警务人才,其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到我国警察国际形象和国际司法形象。因此,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历史新时期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警务人才是我国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警务信息化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务信息化是当前公安机关面对的重要基础建设之一,是落实“金盾工程”的具体实践,是推进现代警务机制的关键,是提高警务工作效能的具体举措。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在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着警务信息的公开性不够、信息采集的质量不高、信息在实践中运用不大、信息共享度不强等问题。鉴此,本文提出了改善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