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年公证的市场化改革对公证制度的伤害是不言自明的。自2000年司法部发布一系列公证改革政策、在部分地区开展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工作以来,公证行业便形成了行政、事业、合作(伙)三种体制并存的局面。自此,在公众的视野中,公证行业第一次有了高度商业化的不正当竞争的名词,第一次有了市场唯利是图的拉证源、给回扣、贬对手等现象,这类空前混乱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2.
陶峰 《中国公证》2014,(4):29-31
正一、"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当事人视角下的公证失信公证受理标准不一是指在面对相同的公证申请人和相同的公证申请材料时,同一执业区域内的不同公证机构、不同公证员是否予以受理的结果不同。通俗一些的表达就是"某项公证业务在这个公证处不能办的,到那个公证处就可以办"、"某项公证业务找这个公证员就好办,找那个公证员就肯定办不成"。这样的情况在公证实践中确有存在,给当事人留下了办公证"因人(处)而异"、"没有统一要求"的印象,对公证公信造成负面影响。从实践中看,"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与成因 目前,在公证法律服务秩序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很多:一是公证员、公证机构之间无序竞争.如压低收费、超管辖办证、支付回扣、进行业务垄断等;二是没有统一的评价服务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场监督公证业务的增多,突发事件也呈上升趋势,个别突发事件给公证行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就现场监督公证中突发事件的原因、应对扣预防加以阐述.以期引发业内人员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公证质量要常抓不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峰 《中国公证》2004,(9):42-43
一、影响公证质量的原因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当前,办证业务创收的多少已在许多地方成为考核、评价公证业务发展的主要指标,致使一些公证处单纯讲究经济效益而偏废公证质量,在具体办证过程中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不顾质量、效果.这种忽视公证质量的"业务发展"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利益,而且败坏公证的信誉,阻碍公证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公证业务的不断拓宽、发展,因公证引起纠纷致使公证处及公证员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案例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要承担赔偿责任。一时间公证赔偿成为我们每一个从业人员不愿面对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并且建立完善的公证赔偿制度被列入公证工作改革方案。笔者认为应一分为二地对待公证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远 《中国公证》2004,(5):29-31
一、公证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公证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证质量是指公证管理部门和公证处从事公证管理和公证业务活动的优劣性质和程度.它不仅包括公证管理部门的公证管理活动,也包括公证处的公证业务活动即公证处的非办证业务(如公证宣传、公证咨询、商务谈判等)和具体办理的公证业务.  相似文献   

8.
居里  李丽 《中国公证》2007,(7):30-31
近年,随着西部地区公证工作及公证业务的逐步发展,重庆市公证队伍的整体素质、公证服务的质量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证服务的客观需求。基于重庆市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公证行业缺员的现状,如何充实西部地区公证队伍、提高公证人员整体素质,已经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也以此为题,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对于开拓和保守公证业务,公证同仁都有相当一致的感慨:怎一个"难"字了得.虽然我们在房屋转让合同、股权转让协议、银行贷款合同等业务领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一些地方甚至出台了文件,要求有关事项必须进行公证,但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公证机构日子并不好过.而在对行业发展进行反思和再认识的过程中,只有看清楚问题,才能找出相应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杨少飞 《中国公证》2013,(10):32-32
业务创新是公证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但谈到创新就不能离开公证的传统业务,传统和创新是公证业务发展割裂不开的两个方面。传统业务是公证行业的主干,是公证制度设立的初衷;业务创新则是公证服务于社会的新方向,是行业繁荣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公证业务迅猛发展.随之而来有关公证引发的争议和诉讼也愈加增多.公证行业在解决公证争议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的已经取得一致意见,并获得人民法院的认可,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就确立了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对公证债权文书的内容有争议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  相似文献   

12.
陶钧 《中国公证》2014,(3):63-65
正一、公证程序规则与公证法律服务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位当事人只身来到公证处,发生了如下对话:"您想办什么公证?""不知道啊。""您为什么办公证?""我明天出国,今天想办了带走。""您带了什么材料啊?""身份证啊。"这样的窘境从侧面反映出公证常识在大众生活中的缺失,也反映出公证程序规则与公证法律服务在公证文化构建中的不足。因此,如何完善公证程序,让公证程序化、合理化成为了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首先,现阶段我国公证程序还有待规范和成熟,很多  相似文献   

13.
赵秀芳 《法制与社会》2012,(10):237-238
自颁布实施公证法与公证程序规则以来,伴随公证行业内、外环境的变化,,遗嘱公证面临的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对我国遗嘱公证的发展和生存造成了严重制约,本文旨在讨论遗嘱公证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时推动我国公证业务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吴永萍 《中国公证》2007,(11):45-46
继承公证是公证机构的一项常见业务,也是比较复杂的一项业务.有的当事人为多得利益或图省事提供虚假证据,给公证员办理此类公证设置了诸多障碍,并增加了公证员的执业风险。公证员在办理继承公证时要对一系列证据和事实进行认定.从而确定当事人的继承人资格,关键在于做好认真细致的证据核实。  相似文献   

15.
从1946年哈尔滨市人民法院首先开办公证业务,到公证制度在我国逐步建立,再到2004年底<公证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经过50多年的风雨历程和几代人的孜孜以求,公证行业的第一部法律,也是公证行业的基本法--<公证法>有望在2005年颁布实施.  相似文献   

16.
薛春喜 《中国公证》2005,(11):13-16
二、<公证法>颁布的意义 (一)<公证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典 新中国的公证制度是借鉴前苏联公证制度创立形成的,并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至1959年,为新中国公证制度的初创时期.1959年至"文革",为公证工作停滞期,除基于国际惯例办理的少量涉外公证外,国内公证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在公证领域中,网络技术的渗透使传统的公证业务受到了巨大的挑战,但也给网络公证事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正主持人(上海市东方公证处):精细化的公证法律服务,本是我2014年打算研究的课题,接到《中国公证》杂志的"指令",没有多想,就把这个题目定为这次沙龙的主题。我知道中国公证行业发展的多样性,所以邀请了全国各地的公证员讨论这个问题,希望可以引发大家的思考。精细化要求公证不仅仅是证明廖丽(云南省昆明市中衡公证处):精细化公证法律服务,当我听到这个论题时脑海中第一时间出现的居然是左  相似文献   

19.
一、金融公证业务概述“金融公证业务”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概念.而是公证行业内的约定俗成的对所有与金融业务或金融机构相关公证业务类型的总称。实务中,也有人称这类业务为“金融公证”或“金融事务公证”,但其内涵和外延均与本文所称的“金融公证业务”无异。曾见有些文章试图给“金融公证业务”下定义.如金融事务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法证明当事人在金融活动中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公证业务因没有立法而难以开拓,原有的公证业务也日渐萎缩。但是,一些行政机关却在大量办理鉴证,律师和法律服务所亦在大量办理见证业务,导致县和县级市的公证处业务严重不足。有的县公证处只有一名公证员,亦终日无证可办。这种情况严重地阻碍公证改革的进程,影响公证事业的发展。因此,本人认为应该对鉴证、见证与公证的效力加以区别,借以引导当事人自觉运用公证程序来维护其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公证事业的发展,促进公证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