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建设高效、廉洁和低成本政府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各国蓬勃兴起,政府施政能力和施政绩效前所未有地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政府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也因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结果为导向的中期预算作为增强政府施政能力、提高政府施政绩效最强有力的政策工具,成为这次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和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迅速推广开来.俄罗斯结果导向中期预算改革开始于2003年,作为转变政府职能、解决社会冲突和矛盾的重要工具,中期预算已成为俄罗斯近期政治经济改革的全新热点,并对俄罗斯政治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拉美国家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有益的启示。第一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 ,开放市场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和灵活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 ,是很难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的。第二 ,在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过程中 ,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中央政府 (联邦政府 )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对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避免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因利益再分配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加剧 ,减少经济改革对社会的冲击 ,保持一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第三 ,必须重视农业发展。笔者以墨西哥为例 ,阐述了政府在改革进程中忽视农业发展造成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理论是不同时期特定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状况的反映。与此同时,经济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又反过来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进程产生影响。结构主义和新结构主义在拉美经济发展和债务危机后的经济改革进程中,对拉美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和非传统调整计划的实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国家角色的转变这个角度出发,浅析结构主义和新结构主义在巴西经济发展和债务危机后的经济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巴基斯坦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显著的增加,但其支出长幅更大。特别是七十年代后执行赤字财政政策,财政赤字与年俱增,成为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改革财政政策和财政体制也就成为巴基斯坦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一、国家预算结构巴基斯坦国家预算分中央政府或联邦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主要是省政府)预算。两级政府预算都采用复式预算法,即预算由经常性预算或国库预算和建设性预算或资本预算两  相似文献   

5.
泰国于2006年开始实行中期财政支出规划,预算局、财政部、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委员会、政府各部委和泰国银行都参与到中期财政支出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本文主要总结泰国所实行的中期财政规划的主要做法以及经验,以期对我国中期财政规划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1994年俄罗斯经济到达了衰退的谷底,1995年很可能将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所以这一年应该确定今后几年的发展方向。问题是这样的:或者是经济衰退从此结束,或者是将在1995年加速实施保障改善所有经济部门形势的经济结构,使经济发展在 1996——1997年进入正常的轨道。 1994年底形成的宏观经济形势为在1995年进一步坚定地推进彻底的经济改革和稳定俄罗斯经济创造了可能性和必要性。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切实地抑制联邦预算赤字和通货膨胀,以保障投资环境的改善,恢复生产和使居民生活水平获得好转。 所以,对俄罗斯经济的预测分析要考虑到过去几年改革的成果,并且要以俄罗斯联邦政府在1995——1997年《俄罗斯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规划中确定的目标,基本方向和中期发展任务为出发点。这个规划的构思将在第二部分阐述。 1995年的社会经济预测是在与联邦预算年度计划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预算指数和预测方案的协调具有下列特征:以初步预测方案为出发点确定预算的基本参数,然后明确预测条件和进行预测。在协调联邦年度预算方案基础上得到了1995年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基本指数,这将在第三部分论述。  相似文献   

7.
编制部门预算是发达国家及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通行做法, 国外发达国家预算编制的做法, 既有不同 的地方, 也有共同的特征, 对我国预算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注重经济形势和财政状况的预测;二是 预算编制期长;三是实行滚动预算;四是采用零基预算;五是预算的透明度高;六是预算的法律效力强。  相似文献   

8.
今年2月4日,里根向国会提交了他的1986财年预算咨文;其特点是,在压缩联邦总开支的增长速度和大砍国内社会开支的同时,继续大量增加军费。一、预算的主要内容(])减少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同里根往年的预算一样,这项预算仍然体现了供应学派的经济思想。里根1981年上台后,一反三十年代以来盛行于西方的凯恩斯主义,声言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低效率、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冲击、国际社会制裁的损害,利比亚经济长期处于衰退之中,经济危机引起了政府的合法性危机。在此背景下,利比亚进行了广泛经济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涉及经济体制的私有化和自由化,并使政府职能由石油收入的分配者向市场经济的调节者转变;同时,大力引进外资以推动石油工业的发展。利比亚经济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10.
纵观古今中外财政历史,俄罗斯无疑是最具有典型"惊心动魄"特征的国家之一.本文选择了"预算困境"这一角度,试图通过回溯俄罗斯百年财政中国家预算在立法机构的五次受困,来展示财政发展的波澜起伏乃致于"惊心动魄";同时,更希望挖掘现象背后所隐含的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因素,说明预算"夭折"或"难产"情况下所暴露出的财政问题和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宏观调控地方经济发展、协调社会矛盾、营造有效的市场环境等。只有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使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因此,必须强化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12.
论东北振兴过程中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实质是一个再工业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既面临着世界其他老工业基地不曾遇到的困难,也面临着其他老工业基地不曾有过的历史性机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既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作用,也需要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特别需要注意的部分是地方政府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强化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职能的倾向。目前,需要尽快地编制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统筹扩大就业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开放水平等具体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与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考察分析韩国现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应首先从韩国财政机构的构成着手,比较分析中韩两国财政预算在编制、执行、决算等预算环节的异同。这对解决中国目前预算年度与立法机关审议批准时期冲突、预算编制时间短、预算编制机构设置不合理和预算执行进度过慢等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蒙古自摆脱休克式转型带来的经济负增长以来,经济逐步复苏,进入快速、稳定增长轨道.在此过程中,其产业结构呈现升级趋势,畜牧国家特征正在消退,服务国家特征逐渐增强.但是,由于受经济转型的影响及国际市场的冲击,蒙古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异于世界多数国家,呈现特例性、逆工业化、"非自律性"等特征,且产业内部结构不平衡,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较强.在此次金融危机影响下,蒙古经济快速下滑.因此,在今后的中蒙经济合作中,应在进一步加强中泉交通运输合作的基础上,增强中国对蒙消费产品的出口,促进中国对浆产业转移.同时,中蒙环保合作也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新一轮的政治转型和社会转型随着俄罗斯的经济崛起而开展起来.在俄罗斯国内初步发展起来的市民社会,正是俄罗斯市场经济发展的印证.因此,研究俄罗斯市民社会的发展和未来,分析制约俄罗斯市民社会发展的各种历史和现实因素,对于理顺俄罗斯社会转型中影响其现代化的各种因素,预测俄罗斯未来的发展走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铁根 《亚非纵横》2011,(5):11-16,59,61
自2010年底以来,缅甸、越南、新加坡和泰国相继举行大选。大选过程及其结果透露了非常丰富和重要的政治信息,缅甸的军人政权向民主政府转型;新加坡执政党依然一党独大,但反对党实力有突破性增长;越南继续进行政治制度改革的探索;泰国迎来了社会和解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国家治理模式的演进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于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制度转型,彻底改变了原苏联高度集权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并促使政府、市场与社会各自内部的制度结构以及三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发生了剧烈重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虽然一度对其社会经济发展有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入推进其固有的弊端凸现出来。当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解体之后,现代国家治理模式的构建就提上议事日程。虽然俄罗斯的国家治理模式进行了长时间的边际性调整,但只有到普京执政以后,俄罗斯的国家治理模式的重大调整才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8.
Powerful social forces block the transition from authoritarianism to democracy. Economic, political and social stability has not yet been achieved. The corporatist political and social structures have not been transformed to allow the vast majority to enjoy the basic necessities that ensure a life of dignity.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of government, such as an independent judiciary, must be developed and stabilized.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guarantees of due process have to be consolidated and become an accepted, basic requirement of social interaction. Creating a specific kind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based on the epistemic value of democratic decision making and discussion is the only way forward. This justificatory theory is more likely to allow for equal participation and rational discourse among all segments of the population. Objective information on important societal issues is a necessary prerequisite for such participation. This requires an independent press that adequately performs its democratic functions. Moreover, an independent judiciary has an indispensable role to play in this process, particularly in protecting the free flow of information to the people so that they can make informed choices on issues crucial to a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9.
The article proposes a Gramscian account of Poland's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It considers what has generated, sustained, and legitimated neoliberal hegemony and illustrates how neoliberal ideas attained a hegemonic positio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 particular class and national state project. It uncovers where the agents of this process are visible by contrasting two waves of post-communist reform that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reconfiguration of the Polish political economy in the current conjuncture of global restructuring. Firstly, it focuses on the centrepiece of neoliberal efforts to constitute hegemony in the shape of the “shock therapy” reform programme and then on the later application of a highly selective form of Europeanisation. Finally the article considers which social forces have offered the most effective resistance to neoliberalism in an appraisal of the recent populist turn in Polish politics.  相似文献   

20.
缅甸独立后,华侨经济在经济实力、产业结构、资本属性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局的政策、缅甸国内各种势力的互动以及华缅两族的历史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