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西南民族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我国西南民族聚落形态,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而形成,有聚集型和散漫型两种基本形态。西南民族聚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与该地区民族的“大杂居、小聚居和普遍散居”的分布特征相关税,分布上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特征。应采取多元的视角研究西南民族聚落。  相似文献   

2.
论中国民族聚落的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彦波 《思想战线》2001,27(2):38-41
我国民族聚落(即居民点的通称)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经济活动方式、家庭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由于聚落形成的原因不同,所表现的方式和呈现的景观也不同.聚落形成有一定的特殊规律,研究聚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对于进一步了解民族内部结构、民族间的关系,以及多元化的中国社会,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莹  文晓斐 《人民论坛》2011,(8):178-179
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聚落特色正随着重建逐步消失。通过吉娜羌寨重建过程中的经验总结,梳理在少数民族地区灾后恢复重建中保持民族聚落个性特色,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民族地区聚落空间的物质与精神家园建设提供技术思路,为民族稳定、和谐社会构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现代文明的渗入加速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聚落形态的变迁,这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见证,也是农村聚落文化的客观表现。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和GIS技术对玉屏县朝阳侗寨聚落的空间分布、规模、形态、结构等进行分析,探析研究区38年来聚落空间的存在状态及演变特点,分析影响北侗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因素,以期为侗族聚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各种灾害频发之际,进一步探讨灾荒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及民族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继续总结防灾抗灾的经验教训就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为从多学科视角探究西南灾荒与民族区域社会变迁的内在联系,发掘各民族应对灾荒的措施及经验,促进西南  相似文献   

6.
体育旅游业的开发对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为促进西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在此,采用文献资料法、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的角度对西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发展概况、体育旅游资源特征、发展体育旅游的社会价值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发挥政策优势、树立"大西南"旅游圈的理念、全面综合开发西南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资源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卫所文化成为明初百余年间稳定西南民族地区政治局势,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提高社会生产力,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卫所文化丰富了当地的文化构成,拉开了明初百余年间西南民族文化变迁的序幕;促进了汉文化在西南民族地区的广泛传播;导致了西南民族地区古代城镇雏形的形成,为其后封建城镇的大规模兴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李锦 《思想战线》2004,30(2):98-102
聚落生态系统中包含的人地关系,是形成和影响民族文化生态的主要因素,随着人类对土地和资源利用方式的变化,会产生一些与传统不同的人地关系,从而影响到民族文化的变迁,引发人们对民族文化流失的担忧.泸沽湖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近20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聚落生态系统也出现了分化,旅游聚落生态系统的经济活力增强、边界扩大,引起民族文化的变化,而泸沽湖周边最具特色的母系文化,在这一变迁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适应性,为我们正确认识聚落生态系统变迁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有益的个案.  相似文献   

9.
性文化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性文化 ,它对民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张力”。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 ,是研究民族社会发展乃至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史料。研究与特定的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念结合在一起的民族性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现象 ,将有助于民族文化建设 ,有助于制定民族自治政策和更好地实行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发端。在这一历史时期内,秦、汉王朝利用政治、军事和经济手段,逐步在西南地区进行经营与开发,统一了西南民族地区,推动了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最终稳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票据法上的利益返还请求权是票据法为实现票据权利人与票据义务人之间利益的二次平衡而设计的制度。学者对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历来有不同意见,本文通过对各种学说的比较分析,认为利益返还请求权在性质上属于不当得利请求权。  相似文献   

12.
健全和完善现行的环境资源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是当前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对我国环境资源纠纷的行政解决机制、司法解决机制、私力或社会解决机制的现状和缺陷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完善环境资源纠纷的多元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诉讼爆炸"的局面,在我国目前诉讼与非诉讼的功能严重失衡的现实情况下,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诉讼内外各种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相济、有机衔接与整合,是稳定社会发展、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纠纷解决的一种方式,调解工作具有化解纠纷、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宣传教化的社会功能。在社会转型期,进一步发挥民间调解的作用,对于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独特而巨大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全国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制改革已进入全面落实阶段。为有效推进案件的集中管理,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检察机关应当以信息化为依托,牢固坚持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和公正廉洁执法的理念,推进案件管理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更多地体现为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一个层面,是检察机关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借鉴外国经验而进行的一项工作机制改革和尝试,有必要在实践中推行。但不能随意化,而应走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在前进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利益冲突、动力冲突、取向冲突和观念冲突,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整合,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的题内应有之义,是摆在我党面前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立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的公共参与机制 ,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实现社会保障政策公平性和完备性的重要保证。由于传统公共决策系统的积弊和决策者的官僚主义习气 ,也由于公众方面受观念和素质的局限 ,导致我国社会保障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缺失。而公众参与的缺失正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政策失误和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顺利发展 ,应该通过科学的民意调查、听证会、协商谈判、政府信息公开等制度建设 ,以及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参与管理等措施 ,建立起完善的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9.
导入ISO9001:2000背景下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在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下,其绩效如何考核?国际标准化组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包括"好政府的制度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面的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四个维度。本文对这套指标进行了介绍,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目的在于为地方政府导入ISO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理论上的指导。文章认为,导入这套指标体系符合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解决当前我国的社会问题。因此,它在我国具有相当强的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增多的集体劳动争议、群体性劳资纠纷使当下我国劳动纠纷案件成为了热点,主要表现在集体性讨要拖欠工资、双倍工资、经济补偿金以及要求补缴社保等领域,如果没有一个有效的解决机制控制问题的蔓延,则容易造成更大的集体性纠纷。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发达的社会诚信考察制度,加之法治监督环节的疏漏,致使本已繁多的集体劳动纠纷,变得涉案当事人众多、案情复杂多样、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问题敏感。因此,尽快研究群体性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