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还是刚刚进入80年代,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迎来了文学艺术的春天。许多台湾作家的作品在大陆发表,大陆学术界对台湾文学走向非常关注。然而与此同时,台湾同胞对大陆的文学发展仍然很陌生,因为大陆作家的作品还不能进入台湾。海峡两岸隔绝近40年,多么需要架起一座彼此沟通的桥啊!台湾作家施叔青女士,在当初两岸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就曾经扮演过重要角色。在台湾采访施叔育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幸福而成功的中年女性形象。满面春风,佩侃而谈,面对着来自彼岸的记者放松而随意,笑意一直挂在脸上。她的小说集里收有她的不少生活照片:…  相似文献   

2.
自祖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文学交流即已悄然兴起,台湾作家及台湾旅外作家林语堂、梁实秋、张爱玲、柏杨、白先勇、於梨华、聂华苓、陈若曦等人的作品在大陆一印再印,对这些作家作品乃至整个台港文学的研究评价也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兴学科。特别是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后,两岸文学交流更取得了合法地位和长足进展,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正> 一是研究和评论大陆籍的台湾作家作品很多,研究和评论台湾籍的作家作品很少。二是对台湾小说、诗歌的研究较多,而对台湾散文、戏剧的研究极少。三是对台湾文学的研究肯定的既多又重,批评的既少又轻,这是台湾文学研究中的另一倾斜。  相似文献   

4.
台湾新文学思潮与大陆的新文学思潮是否存在共生关系,这一问题海峡两岸学者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大陆学者一般认为,台湾和大陆的文学本同出一源,在台湾却有一些学者极力否认两岸文学之间密切的渊源关系并提出以“本土化”为标准检视台湾文学的定义、定位。《海峡两岸新文学思潮的渊源和比较》(朱双一、张羽著,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以翔实的资料梳理了台湾新文学与祖国新文学的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两岸在文化上、在历史上是一体的,没什么差别,人民之间的感情不可能被切断"。——张国立一提起"张国立"这个名字,可能有人会马上联想到那位在海峡两岸都很出名的"铁齿铜牙纪晓岚"——演员张国立;本文的主人公也叫张国立,不过他来自台湾,而且是一位大名鼎鼎的作家。在台湾,他的名气和那位大陆"铁齿铜牙"不相上下,随着他的作品被越来越多地介绍给大陆读者,作家张国立在大陆的人气开始飙升。  相似文献   

6.
自一九七九年开始,随着台湾回归形势的发展,祖国大陆对台湾文学的研究逐渐推开。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有七十多家刊物和十二个出版社分别发表了八十来位台湾和海外华人作家的二百二十余篇作品,大陆对台湾文学的评论、综述、简介等文章二百多篇,出版了台湾文学专著近四十种,这是一个引入瞩目的可喜成果。台湾文学研究表现出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刊载、出版台湾文学作品趋于系统化。过去一段很长的时期里,由于种种原因,祖国大陆对台湾文学的介绍只得暂付阙如。至一  相似文献   

7.
2019年1月22日,林清玄在台湾于睡梦中与世长辞。公开资料显示,1953年,林清玄生于台湾高雄,17岁开始发表作品,走上文学之路。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30岁前即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和三毛、席慕蓉等并称为"台湾散文八大家"。林清玄生前为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诸多贡献。"我一年中有半年在大陆,走过很多地方,碰到很多大陆的作家,每次去都有新的感动,这种感动是,我和这些作家是没有什么分别的。作为中华文化传统下的作家,我们共同的理想就是去创作包容力更强的文化。"斯人已去,谨以此文纪念林清玄先生。  相似文献   

8.
1996年秋季,作家萧祖石找到吴震启,谈到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主编盖晨光正协助台湾金安出版社的蔡金安寻找大陆一位即能创作对联、又有高超书法功底的书法家,为台湾180多家书局作藏头联、嵌名联,这是本世纪末海峡两岸交流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活动。萧老说,这项创作任务的人选在大陆已寻找了大半年,许多书界名家都认为这项艰难而有着深远意义的任务非吴震启莫属。吴震启听到推荐他创作这批作品的先生们如此恳切,并且又是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作贡献,便欣然应允了。这批作品要作成对联的形式,装裱之后作为礼品分别赠给…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至1950年3月是战后台湾文学重建的重要开启时期,其去殖民性的进程在国民党当局的政治框架中,由台湾本省作家和大陆来台作家在台湾文学传统和中国新文学传统的艰难延续中展开。复杂的政治干预使去殖民性被当局简化为接受大陆政府统治,但台湾作家在认同中华文化上并未“失语”,他们仍以源自“民族精神”的“向心力”,顽强“回归”中国文学,并和大陆作家一起,以对战后台湾现实的深切关怀,延续、丰富了日据时期形成的台湾文学传统,其中根植于台湾的左翼文学思潮发挥了尤为积极的建设作用,提供了战后中国左翼文学的在野形态。  相似文献   

10.
1994年新年伊始,海峡两岸的文学交流便喜讯频传.这是很值得高兴的,因为,以前没有啊.我有幸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过了新年就到台湾访问,像春天的大雁似的,是头一拨儿.真是好兆头.海峡两岸的文学交流,总的说来,启动得比较迟,比起艺术界、经济界来说,尤其明显.但一旦启动,发展速度却挺快.我们这个作家代表团是大陆文学界正式组团访台的头一个.主人方面极为热情周到,日程安排得很满,光是文学方面的座谈会十天之内就安排了五个;客人方面,虽然很累,但自始至终被殷殷的亲情包围着,会见场面高潮迭起,只感到亲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 20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所载台湾文学研究论文为实证考察对象,论述祖国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状况。这些论文在内容上可分为作家作品研究、综合研究、文类研究、思潮流派社团研究等共12类,反映出20年来大陆的台湾文学研究其总体学术水准呈逐步上升趋势,以及存在着的理论思维单一、习惯于现象描述、附众意识较强等缺陷。  相似文献   

12.
在两岸出版市场尚未开放的今天,台湾作家走红祖国大陆文艺圈,正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去年大陆几十家媒体的主管票选年度十大文化人物,以《第一次亲密接触》走红两岸的网路作家痞子蔡——蔡智恒可是荣登第二,把大作家余秋雨远远抛在了后头。谁是知名“台湾作家”?台湾华文出版趋势观察家辛广伟指出,大陆知名的台湾作家可以分成几类。第一类是流行文学,包括琼瑶、三毛、金庸、蔡智恒、张曼娟、吴淡如、席绢等;第二类是励志文学,主要是刘墉和林清玄;第三类是  相似文献   

13.
被遗忘了的作家群像过去用日语写作的台湾作家虽然曾接受日本杂志社主办的文学奖,但是,还有一些作家被日本的文学史和文学辞典遗忘了。他们足日本统治时代或“旧殖民地时代”在台湾长大的中国作家。中国的文学史,过去也没有提过他们。其中有吴浊流(1900—1976),他写过一部以曾在台湾、中国大陆和日本三个地方生活过,最后又不能把灵魂安定在台湾的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作品。该书为《亚细亚的孤儿》(1946年原书名为  相似文献   

14.
认识吕赫若     
认识吕赫若徐晓燕海峡两岸作家、学者不久前聚会北京,在为期三天的“吕赫若作品学术研讨会”中对这位台湾文坛先辈及他的作品予以较深入、全面的认识和评价。被誉为“台湾第一才子”的吕赫若是台湾日据末期活跃在文坛的著名作家,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反映了当时台湾人民所遭...  相似文献   

15.
共同的心声     
「统一祖国,文化为先。」记得一位台湾同胞在一封信中说出了这句话。本期《乡音乡曲送亲人》一文所介绍的「新春同乐会」,就是本刊参加的促进文化交流的一次努力。事实上,自一九七九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早就在民间各个层次有力地开展起来。台湾作家的许多作品被介绍到大陆出版,数量之多,读者之广,研究之深,为前所未见;台湾的校园歌曲在大陆广泛传唱,尤为青年们所喜爱,一些台湾歌手的流行曲为许  相似文献   

16.
料峭严寒使北国更显雄浑苍劲。凛冽的北风在窗外呼啸,而民族饭店十楼的会议室内,却不断传出热烈的掌声。在这里,海峡两岸的作家、学者正济济一堂,就台湾文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次台湾文学研讨会是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开幕式上,全国台联会长张克辉到会;全国台联副会长、本刊社长杨国庆主持开幕式。台盟中央主席蔡子民、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张炯以及台湾文学访问团团长吕正惠先后致辞。  相似文献   

17.
陈立夫先生热心支持、关心台湾中医药事业,对台湾中医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台湾中医药界有很高的声望。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陈立夫先生认为台湾中医药的发展、中国医药之弘扬全赖大陆。在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之初,他便积极鼓励台湾中医药团体组团赴大陆访问,考察大陆中医药的发展,促进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文学在中华文化的逻辑发展上 ,呈现出与同时期大陆文学不同的运动轨迹与存在形态 ,形成台湾文学现代性的独特性格 ,并为台湾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基础和范式。而台湾的海外知识移民形成了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一个海外华文文学作家群 ,成为海外华文文学的重要收获和代表 ,深远地影响了欧美华文文学的发展。东南亚华裔青年学生到台湾留学 ,以及台湾作家到东南亚华人社会讲学、参与文学营等活动 ,扩大了台湾文学对东南亚的影响 ,形成了这一时期东南亚华文文学发展中的台湾文学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陈若曦是一位有特殊经历的女作家。她亲身体验了台湾、中国大陆和北美三个社会生活。在当代台湾作家中,恐怕找不出第二个人有陈若曦这种经历了。寻视陈若曦在文学之路艰难跋涉的履痕,可以明显地看出她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台大读书时的创作,第二时期离开大陆之初在香港和温哥华写的伤痕文学,第三时期80年以来在美国  相似文献   

20.
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目前大陆不少画家的作品已在台湾展出.但土生土长的台湾画家到大陆举办个人画展,台湾文化大学副教授、"国家文艺奖"得主江明贤还是第一人.以画会友今年七月六日,江明贤先生抵京.九日他的个人画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首都文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