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暴力犯罪被害人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暴力犯罪是以人身加害或心理强制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犯罪。在暴力犯罪中,加害人对被害人的选择既受其加害目的的支配,也为被害人的自身状况和特有的被害情境所影响。从暴力犯罪加害人的加害目的以及被害人自身状况角度分析,加害人对被害对象的选择与被害人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社会角色与社会活动特征、被害人的过错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至于被害情境的出现,更多的则与加害人能否获得犯罪收益和能否逃避惩罚具有较大的相关性,从这个角度讲,被害人所处的客观情境对加害人具有诱导作用。所以,从被害人方面预防暴力犯罪,必须要树立加害人与被害人一体化的观点,着眼于在加害人与被害人的互动中降低易被害因素在行为人中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对刑事和解理论的研究勃然兴起,一些地方司法机关进行了试点,引发了不少争议。刑事和解又称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和解,是指加害人犯罪后,经由调停人使加害人和被害人直接协商,以解决纠纷冲突,国家专门机关不再追究或减轻加害人刑事责任的一种案件处理方式,其目的是恢复加害人和被害人的和睦关系。这一制度对化解社会矛盾、促进  相似文献   

3.
诈骗犯罪是近年来发案率较高的经济犯罪,针对其对策的探讨对于遏制这类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诈骗犯罪属于典型的交易被害型犯罪,它的完成有赖于被害人对行为人的积极"配合"与"服从"。对该类犯罪的结构特征进行考察,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为提出该类犯罪的预防对策提供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警方刑事侦查中寻求被害人、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向保护是一种新的尝试。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案件解决方式,突破传统的刑法理论,在刑罚之外寻找解决犯罪、控制犯罪的有效手段,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需要。公安机关有关部门应从刑事和解的内涵入手,结合工作实践,探讨推行刑事和解在警方刑事侦查中的有效运行方式,以实现被害人、加害人双方合法权益的最大化保护。  相似文献   

5.
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当今犯罪成为公害而无法扼制时,各国进行立法层面改革的一大趋势。它以确保被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保障被害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根本目的,以国家补偿的方式实现被害人与加害人、被害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和谐。被害人如果得不到犯罪人赔偿或赔偿不足,其权益就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刑事诉讼的目的也就不能完全实现;因此,有必要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浅谈和谐社会下的刑事和解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刑事和解机制能较好地兼顾效率与公正,同时也顺应国际刑事司法的潮流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对轻微犯罪的加害人与被害人进行恢复社会正义的教育性调解,弥补被害人受到的伤害,恢复被加害人破坏的社会关系,并使加害人改过自新、重返社会,是社会直接参与司法权和被害人本位的有效体现,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我国,构建刑事和解机制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实施刑事和解制度应严格控制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加强刑事和解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赔偿和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犯罪被害人有较为明显的特征,被害人以男性为主,以青年为多.农民工犯罪由于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针对陌生人的犯罪侵害比例较高.在熟人之间的犯罪中,农民工侵害"同乡"的比例居于首位.面对被害人的过错行为,农民工犯罪人多有"忍气吞声"之嫌,但如果被害人的行为过错危及农民工自身财产,犯罪行为很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的合理界限不明所导致的片面追求轻刑化,造成在理论上存在合法性与合理性的不平衡,在实践上会对加害人与被害人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为了维护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应该明晰未成年人犯罪轻刑化合理界限,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宽严相济的刑罚政策,构建独立于成年人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健全被害人司法救助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完善社会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危险驾驶被害人为视角,讨论被害人可能获得救济的三种基本理论,并提出三条救济路径:加害人赔偿、国家补偿、社会救助。这三条路径有先后主次之分,应建立健全以加害人赔偿为主、国家补偿为辅、社会救助为补充的综合救济机制。由于加害人赔偿的能力有限、国家补偿的责任有限、社会救助的道义有限,在加害人无力赔偿被害人损失时,对被害人实施国家补偿和社会救助,以确保被害人的救助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5):107-117
"公开盗窃说"的观点虽然得到部分学者的支持,但是该观点主张的区分标准在逻辑上无法自洽,原有的通说观点面对公开盗窃说的批判也略显无力,两种观点均缺乏对被害人视角的观察。刑法长期以来根据"犯罪人—国家"的框架对犯罪进行分析,忽略了被害人应有的地位。对于有被害人的犯罪,从被害人视角出发厘清犯罪的界限是一条有效的路径。抢夺罪在立法上和观念上都重于盗窃罪,面对被害人公开夺取财物的行为给被害人带来的影响和威胁也重于未面对被害人而秘密侵害财产的行为,因此应当从被害人的视角出发,将公开面对被害人夺取财物的行为认定为抢夺罪,未面对被害人的窃取行为认定为盗窃罪。  相似文献   

11.
在监狱工作中贯彻执行宽严相济政策,需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以假释为主、减刑为辅的监狱刑罚执行制度。根据罪犯年龄、性别、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差别,确定不同的适用假释时间期限和假释考验期限,降低减刑幅度,减少报请减刑裁定频率。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刑罚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正At a time when tensions loom over many parts of Asia—from the lingering civil war in Syria to simmering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leaders from the26-member 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and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in Asia(CICA)produced a milestone declaration at a recent summit in Shanghai.The declaration highlighted their strong political will to work together in an increasingly complex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3.
王东  马凌燕  李颖 《前沿》2011,(7):197-200
抽象能成为独立的现代审美范畴,除了现代性社会进程深化的物质性原因之外,还有一种追求进步的先锋理念的支持。后者从革命、精英、自由、创新等意识形态观念上给抽象艺术提供了前进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望着那滔滔的江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远方流逝……你会感到,它送走的是过去,推动是是未来" 张晓林祖籍东北,成长于革命军人家庭,父母都是当年奔赴延安的热血青年.  相似文献   

15.
当前,公安院校要适应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需要,必须在招生(选才)、教学(育才)、教育评价(量才)、毕业分配(用才)等各个环节把握共性,注重个性。即在招生(选才)中,注重各警种、岗位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的不同要求,按培养目标分类制定录取标准;在教学(育才)中,注重各警种、岗位所需要的特殊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教育评价(量才)中,注重不同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能力、技能的特殊要求;在毕业分配(用才)中,注重公安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达到人(毕业生)与事(公安工作)的科学结合。  相似文献   

16.
论作为主体资格的人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锡鹤 《思想战线》2005,31(3):10-19
现代社会科学理论有三个基本范畴:人格、人性、人权。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是正确认识现代社会的前提。现代社会科学理论经常使用这三个范畴,但只是孤立地使用,并不探讨三者的联系,而不探讨三者的联系,实际上很难真正理解它们。在这三个范畴中,人格概念处在基本的地位。汉语中的“人格”是一个多义词,其中的“主体资格”,是人格的基本词义。探讨作为主体资格的人格概念,是理解人性、人权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各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合力所推动的。而“合力”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从最基本的层次分析,可以认为是人、自然、社会三个基本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相互间由协调到不协调再到新的协调的矛盾发展过程。社会历史就是通过这种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特别是人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协调、不协调的矛盾产生的合力推动,来实现其发展和进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前发展时期,又叫自然协同期。第二时期是近代以来的人对自然的征服时期。第三时期就是目前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时期。以往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协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促使人类重新思考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并进而提出了一种促进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  相似文献   

18.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邓小平同志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的一个战略思想。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社会生产力才能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才能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  相似文献   

19.
社区慈善超市:慈善为本市场为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慈善超市具有政府救助机构和慈善机构混合体的双重性质后果政府投入没有刚性制度约束,公众参与捐赠和运营者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均缺乏制度激励;走出慈善超市的运营困境,需要把慈善超市定位于社区非营利组织,坚持慈善为本,市场为径,建构政府掌舵、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营、受助者选择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对民间信仰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正确的引导,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对此进行科学的总结,在当前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间信仰问题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